高血压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血压(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高血压 篇1
我乡总人口数为13250人,35岁及以上人口为7986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60.27%,其中高血压患者应有2625例,占全乡总人口数的万分之两千。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因为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各种业务资料不够健全,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只有266例,较去年相比,今年应对去年的患者和新增病例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每季度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服药情况及监测血压。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的,现拟定我院20xx年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符合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乡慢性病管理系统,按照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项目,建立我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等慢性病。
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35岁及以上高血压者进行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我乡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中测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乡村医生或医院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按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全国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对辖区高血压登记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上报到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65岁及以上老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肝功、肾功、胸部x片。B超,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以上是我院20xx年高血压管理的工作的初步计划,根据工作所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
高血压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20xx年糖尿病工作计划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年至少出4次相关内容,制作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村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做好慢病宣传日:以慢病相关宣传为主线,通过“世界高血压日”(5月1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宣传日,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咨询、制作发放多种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健康教育和知识传播。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必要时酌情增加培训次数,以提高对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高血压 篇3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搞好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在全院内开展学习由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并针对本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学习“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并登记随访服务登记表。
二、措施
(一)2型糖尿病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机症状。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
四、服务要求
1、通过门诊服务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本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高血压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对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我区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性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积极探索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模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和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管理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大于等于6%;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5、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4次血压,比例达95%;
6、35岁以上居民首诊必须测血压;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管理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达到1%;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免费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6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要有记录和健康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性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我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治疗和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并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测血糖并免费测血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