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如期而至,虽然室外的温度已经超过35度,但双语实验小学的会议室依然座无虚席。教师们一会忙着记录,一会聚精会神的倾听,不论是经验介绍还是名师的课堂,都有如一缕缕清凉的风,沁入心脾。听,会议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这几天的学习内容重点聚焦“网络集体备课”。县教研室的朱老师从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含义到网络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事项讲的详实,让我再一次对网络集体备课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里庄小学的林老师对集体备课更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学校丰富的集体备课经验更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其次是夏老师谈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本)》的理解与认识,虽然内容有点枯燥,但是夏老师运用其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刻见解讲得有声有色。我听得认真仔细;于永正《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报告中,我再一次感悟到有效性对于一节课的重要,教师肩头的沉甸甸的责任。还有就是再一次见证了名师们的风采,他们丰实的课堂,扎实的文学功底,游刃有余的课堂教学方法,浓厚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效果,使我学到了很多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于几天的学习中,我简单谈谈我对网络大集体备课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知道采用“集体备课”的好处很多,如它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之不足,教师之间可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尤其今年采用的网络大集体备课,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集体备课新的涵义。接受任务的每个骨干教师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融合集体的智慧再一次进行构思,完成教案。他们的的电子备课稿在沂南县网络教研平台上让同学校、同年级、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大家随时把好的建议指导写出来,还可以再一次进行撰写个案。在一次次的思维交流碰撞中,智慧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呈现给大家便是我们智慧的结晶。等上课的时候可以借鉴,可以研究,真是群研智慧,促使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在这种集体备课的模式下,不尽克服了孤军作战的困惑,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种做法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甚至可以跨地域、跨时空上网,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新型的集体备课,发展自我,实现资源共享。
二、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以前我们都是“各备各课”每个老师在平时都是专注于自己备课,现在在县教研室朱老师组织的“网络集体备课”以来,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平台,集大家之思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的备课是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方便了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是一种深度对话,浓郁了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促进了组内研究的深入展开,又提升了备课质量。
网络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达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不但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备二至三节课,却拥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去研究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案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正走在路上,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网络集体大备课会走得更远。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听了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十一五”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新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无限的留恋,也有无限的感慨!
我觉得很感谢教师进修学校能够将我们这一批刚从大学毕业分布在中山各个镇区,对于教学还缺乏实际经验的青年教师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拥有共同语言的班级。每次相聚在这个班级,我们谈到教学中遇到的相同问题,霎时间仿佛找到了知音,我们又在进修学校老师的指引下寻找问题的对策,探讨试行的办法。在这里我们也交流教学和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也讨论现行教育制度的利与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课交流,我们这样一批教育界的新手正逐渐成长起来。我们中间有的成为朋友,在以后许多年的教学中可继续交流,相互学习。遗憾的是我们07届体育班毕业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连班上有的同学还不认识,我建议以后应该在毕业的时候整理出一个同学录,方便以后联系,否则要是以后见面都不认识,岂不是悲哀。还可以照一张毕业留影,我觉得班级可以更规范一些,就像在师范学校一样,虽然短暂,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在开设的众多课程中,我觉得受益较深的是“新教师怎样有效管理学生”、“阅读教学技能训练”、“新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与完善”、“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等。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教学和备课,提醒了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另外我觉得在教授怎么有效进行课堂管理这课程太少了,特别是针对低年级教学的;我还建议开设一些有关这样缓解教师压力的课程,教师授课与考试与学校管理的冲突和矛盾的课程。我觉得教师进修学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想新老师的娘家人一样,当然我的建议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原谅。
总之,在培训期间,这段日子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回味、留恋的!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艺,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素养。20xx年8月14日—19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及专业技能,不断增强人民教师的职业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山湖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我校作为博雅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全员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精心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干部教师“身份认知”培训会。
此次培训以教师职业认知、职业担当、专业技能提升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主题探讨、集体会谈、交流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
(一)动员部署篇
我校非常重视此次培训,校领导亲自部署,学校专门制订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培训前召开部署大会,明确培训期间的各项要求。
胡校长以“牢记使命担荷责任,提升素养教书育人”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师身份认知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自己工作感悟对所有参训教师提出要求。
(二)“身份认知”讲座篇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吴峰老师将中外教师方方面面作了的细致比较,进而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及教师的地位、任务和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思考,使我们对教师这一身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会展城第二中学校长胡娟以身份的定义引入,对教师的多重身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工作实际引导大家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更好的作职业选择、精准定位。
立德树人的根本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守住职业的底线和红线。我校范鸿雁校长以《子贡拒金》和《子路受牛》两个典故为引入,对“提倡道德”和“底线道德”作比较说明,从而引发我们对教师行为的底线和红线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进而认识到重塑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专业技能提升篇
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北师大贵阳附中信息中心代霖闳主任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信息技术给学生成长、自己专业提升和学校发展带来的重要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师张媛毫不保留地将自己阅读课程的开发经验跟大家分享。
华侨中学王洪兵校长从校本研修和小课题研究两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教研作了专业的指导。
(四)集体讨论分享篇
我校教师针对本次的培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总结,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本次培训教师们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教学视野得到开阔。许多教师表示,希望以后这种交流培训活动多多开展,在培训中找差距,完善自身不足。
短短五天,教师们接受了灵魂的洗礼,看到集团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之深厚和业务能力之强大,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制定了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教师们纷纷表示,培训时间有限,但学习生涯是永无止境的,教师永远保持空杯心理,虚心向他人求教、学习,永葆教育情怀和教育初心。
教师职业发展、终身学习永远在路上。中加学校全体教师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