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春酒》的优秀教案

2025/09/2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春酒》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春酒》的优秀教案 篇1

【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春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教学设想】

因为《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所以我准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主。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学生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体会其作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请问每年春节有哪些乐事?有哪些风俗?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目的一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多媒体显示)作者琦君的介绍。

(教学步骤说明:简介作者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二是与文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快地走近课文,走近琦君的情感世界。)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问题:说一说琦君家乡的新年是怎样渡过的?有什么习俗?

(教学步骤说明: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学生感悟文章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3、(多媒体展示)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稀罕、舔、枸杞、薏仁米、煨炖、如法炮制、挑剔、家醅”等字的读音和“家醅、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等词语的意义。

(教学步骤说明: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字词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4、说一说琦君家乡的新年是怎样渡过的?有什么习俗?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是教学重点,是从整体上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

5、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思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是教学重点,主要引导学生在初步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琦君的思乡情怀。)

三、研读细节领悟意蕴

1、本文的语言清新素雅,如行云流水,但不乏生动活泼,特别是有许多细节很有情趣,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吗?请你们从文中找出几处,把最喜欢的读一读,品一品。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是教学重点兼难点,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然后说说对文中细节的理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进而感受到文章的风俗美、人情美和对母亲的追思、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多媒体显示)展示琦君的其他作品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是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琦君的其他作品中感悟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四、调动积累师生同说

文中有些看似十分随意的细节,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琦君就是这样用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向我们娓娓地述说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关于思乡的话题历来就是文人笔下永恒不变的主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描写思乡的名句,下面让我们调动积累,说说知道哪些?

(教学步骤说明:此步骤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人的思乡情结。)

《春酒》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作者和其创作概况。

⑶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⑵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同学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小朋友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让同学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同学漫谈自身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同学朗读,如教师范读、同学跟读;同学练读;同学扮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同学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琦君,当代最有名的台湾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以和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琦君说童年》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其中的《春酒》。

设计(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1、课前,同学提供新年家庭录像带,教师选择精彩片断播放,创设浓浓的课堂氛围,师生一齐步入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来看我过春节”。

2、同学漫谈自身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同学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3、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沉溺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同学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同学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4、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范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

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方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风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小朋友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保守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报,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身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憨厚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身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教师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同学自由发言。

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小朋友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溢灵性而又慈祥温柔的母亲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不只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新颖的东西,总是分给他人吃,自身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身的情感自然流淌。

生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

教师总结: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需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需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祥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干充沛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六、课堂小结

这是记忆中的乐园,这是心灵的“理想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

《春酒》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

酬(chou2)谢煨炖(wei1dun4)两颊(jja2)家醅(pei1)

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

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训练

(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三)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六、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春酒》的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词语:

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二、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作品《春酒》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⑴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⑵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⑴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⑵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⑶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二、体会本文生动传神语言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几个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这样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读者笑着……

三、拓展·延伸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