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2025/09/2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

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

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欣赏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为3/4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本片段内容:两个顽皮的孩子迟迟不愿入睡,家庭教师不露声色坐在一旁轻声哼唱着,奇迹出现了:两个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梦乡。以上音乐剧很快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

1、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2、提问:家庭教师有什么办法让两个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地入睡了?生:因为家庭教师为孩子们哼唱着催眠曲。

提问:那么,你们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为你哼唱的催眠曲么?(激起学生对儿时美好的回忆。)

二、感受音乐

聆听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安静的用心倾听。)提问:你们注意到老师用怎样的感情来唱摇篮曲吗?概括:抒情的、温柔的`等等。

三、了解音乐

1、摇篮曲介绍

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以柔和为主要基调。

2、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四、模唱音乐

1、教师范唱歌曲

2、用普通话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体会表达的感情)

3、随琴视谱学唱,用哼鸣的方式学唱。

4、随音乐演唱,教师指导指导

(1)不准确的乐句指导

(2)融入感情

5、自唱(每位同学先自唱,然后在小组内互唱,选择优秀的展示)

6、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以众人的力量,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然后进行展示,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爰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

L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

2.3-5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3.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首先大家站起来,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身体。

律动(妈妈的摇篮曲)

你的心情放松了吗?再听听这段音乐,闭上眼睛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呢?(师加入打击乐器)(老师哼唱)(画面很美,很温馨)

生:很优美引出摇篮曲旋律很柔和甜美有摆动的节奏这种体裁就叫摇篮曲

摇篮曲就是哄着孩子睡觉的儿歌也叫催眠曲。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歌曲的最后一句。

后面老师哼鸣就像哄孩子睡觉,我们把这段旋律哼唱一唱,(知道怎样唱歌才能更好听吗肩膀放轻松,眉毛稍微抬,声音轻轻唱)老师弹琴学生哼唱先来唱唱它的歌谱。

加入哼鸣。(最后一句用力)

二、学唱歌曲:

L第一次聆听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歌曲,听听这首摇篮曲有

什么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课题《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二次聆听歌曲中孩子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的?让我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

生回答

师:同学们,当你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很少听过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今天我们也为妈妈唱上一首动听的摇篮曲呢?

我们一起先来学唱这首歌曲

(1)用lu来哼唱我们要发自内心的为妈妈唱歌(所有的歌谱图片)

难点:切分音一字多音

(2)跟着老师唱一下歌谱

师弹琴,学生学唱歌谱

要求:唱到四分休止符、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好,唱准低音“5”、切分音,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2"时值唱足。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轻柔,柔美、圆润的声音,适当的.呼吸,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同学们旋律唱的很好,加上歌词效果会唱的更好。

(3)分段学唱。让我们试加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第一段:老师教唱,注意听好前奏。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注意:重点练唱第一段歌词。解决第一段的重点后,可以将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这一句也来唱一唱。

第二段:随老师的琴轻声演唱歌曲。

第三段:演唱歌曲。

4、处理歌曲:

歌曲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声音和速度演唱?

c:声音的轻柔是表演本歌在音色上的重要特征,只有轻柔的声音

才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

师:舒展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朴实的歌词,把孩子热爱妈妈的心情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完整演唱:(跟伴奏)(完整的图片)

师:唱的真好,我想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一定会被感动的。

5、跟伴奏完整地演唱

师:还记得这个小乐器吗?风铃,老师在歌曲的前面加入和后面,请一位同学上来试试,一起完整的演唱.

三、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唱出了夜晚的宁静及对妈妈的爱,老师做为一个妈妈都被你们感动了。今天我们学了摇篮曲体裁的歌曲,关于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听几首。

四、师生再见

小结:每首歌曲用歌声表达我们和妈妈之间深切的爰,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父母的愛却是无止境的,回家给妈妈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相信她一定会很感动的。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激发并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降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 教师导语:同学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是,有一个词汇,不管哪种语言,发音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妈妈)

2. 教师:在人类的语言中,“妈妈”是最简单也是最神圣的词汇。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的同时也把最无私的情感──母爱,给予了我们。人们写了许多歌颂母亲的歌曲和乐曲,你们都听过哪些歌曲?

学生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

3. 播放《摇篮曲》,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启发:谈谈你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感受。

(1)请你谈谈“摇篮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

(2)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

(3)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学生回答: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4. 老师总结“摇篮曲”的特点: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二、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动画。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请说一说这首摇篮曲符合我们刚刚总结的摇篮曲的共同特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我为妈妈唱的摇篮曲。妈妈为我操劳,所以我也要为妈妈唱一首摇篮曲,让她好好睡个觉,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2.再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作为背景,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歌词。

3.第三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并请学生谈谈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在演唱方法上和我们以前欣赏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在歌曲演唱的音色上作比较。

学生可能回答:这首歌曲演唱者的声音亲切、自然、甜美,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4.教师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小蚂蚁》。

学生通过欣赏、听辨、对比,小组讨论谈谈感受,进而学生了解到了“摇篮曲”的特点。

5.请学生跟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轻声唱一唱歌曲。

教师提示:演唱时注意歌唱的位置高,声音轻柔、甜美。

6.根据歌曲内容分组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

7.《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有时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其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问候的话语就可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情感,把妈妈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同学们,让我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