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原来》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原来》读后感 篇1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我妈让我买衣服我都要绿色的。我妈说:‘看你全身,穿得像个绿青蛙。’我叫:‘就算我变成邮筒,我也要绿衣服。’这也是我从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从西藏高原来》的开头。
故事中的毕淑敏,一位女作家,17岁时参与女军,认识了一些朋友,并光荣地成为了第一批在青藏高原的女军,在看似艰苦的高原生活中,发生了一个接一个的快乐故事。她们的工作相当于是名军医,所以,百忙之中还可以利用检验处的称重天平来玩;在冰冷的雪地上她们化寒冷为快乐,把冷冰冰的雪当成雪糕来吃,吃到冻得受不了了才肯安安稳稳地睡觉……
这些故事真有趣,让我眉毛上挂钥匙,真是开眼了。文中毕淑敏和她朋友间的快乐生活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觉得如果我上了青藏高原(假设),也能像毕淑敏她们一样,将难题化为快乐,无忧无虑地玩耍、工作吗?我想,如果模仿毕淑敏她们的方法,再加上我的创意点子,我一定会比她们更快乐!
在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小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会快乐,和同学们一起玩会快乐;工作族受到老板的奖赏、支持的球队获胜也会快乐一把;老人们和同龄人下下棋、练练太极,也会笑一笑。每个人,每种人都有快乐的时候,只要你拥有快乐的心态,快乐就无处不在!
人的岁月会流失,但快乐是不会流失的,不论你身在何处,你也仍然是快快乐乐的你!
《原来》读后感 篇2
《原来我这么棒》是一本长篇小说集,也是我最爱看的书,这本书使我改变了许多。这本书讲述着一个原来胆子特别小的女生——高小瑜,她是一个不了解自己优点的小学生,个性内向,总是习惯畏畏缩缩地躲在别人背后。不过她的优点是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有一天班长突然转学了,老师决定让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班长,小瑜吓得好几天做恶梦。结果,自信心不足的小瑜果然在众人面前出糗。妈妈为了重新建立她的自信心,安排她参加“勇气夏令营”。百般不愿的小瑜虽然是被妈妈半强迫着去参加活动,但是却也从中领悟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找到了自信。她做梦也没想到,参加夏令营竟会改变自己一生。夏令营过完了,小瑜也回来了,回来后的小瑜竟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为人大方、爽直。不再是以前那个在别人面前说话还吐词不清、害羞的高小瑜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和别人相比之余而来的自信是一种优越感,说到底是一种自卑感。这使得双方不但无法彼此尊重,更会不自觉地互相伤害。真正的自信,是对于自己的优点产生肯定的。希望各位同学也能试着找到自己的优点!
这就是书中的道理,《原来我这么棒》,这本书中告诉了我许多道理。这本书将一直鞭策我,教育我,让我做一个比现在更棒的好孩子!希望大家看看这本书,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做一个不让爸爸妈妈操心的孩子。自信发掘无限潜能!
《原来》读后感 篇3
《原来我这么棒》是韩国作家李惠镇写的一本励志校园小说。
这本书主要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高小瑜原本是个胆小又不起眼的女生,有一天,班长突然转学了,老师决定让每个同学轮流担当班长。小瑜吓得好几天做恶梦,结果,自信心不足的她在同学们面前出尽了糗。妈妈为了让小瑜重拾信心,安排她参加“勇气夏令营”。百般不愿意的的小瑜居然在团体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了一个自信心充足的阳光女孩。
第一次遇见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似乎冥冥中注定着,让我在茫茫书海中一眼便看到了它。此后,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就此展开。书后面写着:“真正的自信从肯定自己的优点开始。”拥有自信,首先要拥有优点,没有优点怎么肯定?没有肯定,又何来自信?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自信,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自信,是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是能够大胆地说出心中所想、所思,不被心中的恐惧所困。例如,班级有活动,需要所有人参与、竞选。有些人走上讲台,脚就开始发抖,念竞选稿时,却怎么也说不出一个字,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自信,造就辉煌人生!
《原来》读后感 篇4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类读物,但是好在也能给人一些启发。
书中开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即便身处同样的境地,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显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书中对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对我帮助不大。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在于其将人分成自身系统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两种。前者倾向于享受当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就可以体验到幸福感;后者是通过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尊重,并将其转化成为幸福感。
据此,我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倾向于舒适,因为此时此刻我处于家庭环境中,我的社会系统倾向于是关闭的,因而我感觉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赢得什么。但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吧。我终究是要融入群体中的,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群体,势必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可见,假期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但还是不太有危机意识)
另外,古典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价值和价格“。价值用于描述主体对于某样事物的评价,价格用于描述社会对于某项事物的评价,切记不可把两者相互混淆。拿外表来说,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可能在社会中倾向于得到高评价,但是对于我身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必要。
此外,古典中还在书中提到生命是个三脚架,即不可以用一个去弥补另外一个东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样。但是他给“三脚架“的”三只脚“分别是什么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不太可取。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脚架——具体是哪些,甚至有几只脚都取决于个体看重什么。但是这至少启发了我不要偏颇地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只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