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
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什么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活动课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只要大家多读多背,我想,我们班一定会出很多小诗仙。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灯片1)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大班古诗《赠汪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