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励志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励志演讲稿 篇1
来这儿之前有点紧张,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叛逆者,一个愤怒青年,对很多东西都看不惯,有自己的想法。我记得当时上大学的时候,最爱好的几件事情。第一:我喜欢摇滚乐,因为那个时期,中国的摇滚乐风起云涌,我们会感觉到非常地刺激和亢奋,我听到那些音乐后就会很躁动。我记得听平克·弗洛伊德《迷墙》的时候,我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骚动,我为什么要那么愤世嫉俗,那么生气?还有就是喜欢跟我的一些哥们儿、好朋友们一起排演实验戏剧,我们认为实验戏剧就是反叛,就是把传统的戏剧反过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的一种想法,一种爆发。
我记得当时排演一个校园戏剧,也叫实验戏剧,叫《等待戈多》。那个时候,非常地穷,真的穷得可以说叮当乱响。一千块钱演出一个话剧,你们相信吗?我们这些哥们儿,晚上饿得实在不行了,大家就用一个大锅来煮方便面吃。可能石头喜欢方便面,就是因为遗传我这一部分吧。方便面也没有什么营养,然后在里头随便打几个鸡蛋,没有菜,我们就翻墙出去偷菜,偷完菜回来以后,把外头的白菜帮子全撕掉,把里头的菜心拿手一抓,就放锅里煮,感觉非常地香,非常地好吃,那是我吃到最好吃最好吃的面条。
那种经历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确实是在一种很亢奋的创作状态里去做事的,当然的确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很多的女孩子。就觉得你们这些人太厉害了,居然不吃饭还能够天天排演出这么好的戏,自己感觉到很荣耀,还有很多的满足感。
大学毕业以后,我又非常顺利地跟张艺谋导演、冯小刚导演合作了几部电影。我的起点很高,所有人都对我敬而仰之,把我当成戏剧学院的一个奇才,我的老师们都说,下面的同学你们看一看,这就是我教出来的学生,他现在怎么怎么样。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在一种不可思议的、莫名其妙的荣耀和自尊心的满足里生活。
记得当时我住在一个非常小的平房里,那是我们单位分的宿舍。排队的那些采访记者,大概(多到)拐出胡同来,那个时候自己真的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觉得我终于出名了,我终于长大成人、证明自己了。但是到了大概不到三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国电影也是进入到了一个低谷,很多的片子来找我,是我不太满意的,也是不想接的。
我记得有一次是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我在上海。有一个戏我是(同时)演了一个哥哥和弟弟,是双胞胎,非常有意思的哥哥在上海滩是白道,弟弟是黑道。两个人在互相地打,那我白天拍哥哥,晚上拍弟弟,这样没完没了地一直在拍,结果拍到后来,我说,不行导演,我坚持不住了,你让我休息一下好不好?好吧,晚上回去睡不着觉,自己一个人走在上海的小街道上,没有任何人,买了一点啤酒,一边走一边自己在想,我白天演哥哥,晚上演弟弟,我是谁?那时我真不知道我是谁,我郭涛到哪里去了,所以当时我的精神状态,大概就是这样的,有点找不着自己,有种迷茫的感觉。
可能在座的朋友都不知道我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更多的是争吵打闹,我不知道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未来的情感是什么样子,非常迷茫,有的时候也很痛苦。我想可能这种迷茫一直延续到我大概二三十岁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另外一半,自己的很多很多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可能是因为前面的工作给我带来的那种荣誉或者是收获,太迅速,太快了。我在这种迷茫的过程中,好像真的找不到一个途径,总感觉自己前面是黑黑的一条道,始终往前走,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自己不停地一直要努力地往前走。
我记得有一次孟京辉来找我,他想排一个话剧,在1999年的时候,话剧的名字叫《恋爱的犀牛》。我那个时候在开一个酒吧,因为我喜欢喝酒,总是想在那种比较迷茫的时候,用酒精的方式来刺激自己,让自己睡着,让自己麻木一点。每天把自己喝得烂醉,晕乎乎地回家,好去忘掉自己在当时的烦恼。我看到孟京辉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酒吧的舞台上跳舞,一边喝着酒,一边在跳,一个人跳了一个多小时。跳完以后,我满身是汗,其实更多的是泪水,那个时候孟京辉拍着我的肩膀,他说,2000年新的世纪,马上就要到来,我们难道不做点什么吗?你就想天天这样去喝酒,天天在这样一个灯红酒绿的环境下宣泄自己吗?你原来对于戏剧、对艺术的追求,到哪里去了?说得我好像感觉有点毛骨悚然,因为确实我当时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不是太好。我就在想,那么我们排演一个话剧吧。这个话剧我不是为你,也不是为我。也许是在为我的心中的那个人,去较劲,去做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吧。
那个戏,到现在为止对于我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愤怒,一种宣泄。就像在剧中的马路,这个人物一样,女孩子不爱你,你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去追求她,其实就是好像自己跟自己在较劲。新世纪来临了,一切没有改变,过去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我说我该怎么办,下面,还要去再排演一些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吗,还是随波逐流就这样走下去?
励志演讲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演讲题目是:《坚守心底的渴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亲爱的朋友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么?
为了修身养性,母亲让我6岁开始学习书法;因为还没断奶就会说话,母亲又断定了我有语言天赋,从小安排大量的语言训练;又因为母亲年轻时的“作家梦”,我从8岁开始接受正规的写作辅导……就像一块机械的海绵,疯狂的吸收那些陌生的课业知识,外语课、电脑课、家政财经课……凡是母亲认为应该要学的,那就是我的义务。
当一个人看着奖状麻木的时候,我几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刹那间对于整个未来的失望,在所有人认为你可以成功的时候,我毅然地选择了放弃。高考前的离家出走,为了去寻找所谓能够坚持奋斗的理由。在陌生的城市,徒步行走,在刺眼的阳光中曝露了自己的愚蠢。放弃复读,放弃留在沿海甚至去北京深造的机会,只为了摆脱父母的安排,只为了走自己的路。
当一切安顿下来,回想起父母和自己一路颠簸来到这穷乡僻壤;回想起父母离开时,眼里不舍的泪花;回想起恩师们一遍遍劝说我回去复读的短信、电话……我才恍然,我的梦想,付出了如此的代价。
当同学对我说,为什么你什么都会的时候。我第一次对母亲充满了感激。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一直想要反抗的人,其实是最理解我的人,学会了感激,也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梦想。
是的,我的梦想。一份从一而终的守望——给我的学生希望,给我的读者温暖,给我的爱人幸福。
是的,我的梦想。从第一次站上讲台开始迷恋这个地方,从第一次发表文章开始憧憬文字世界,从决定留在这里开始,坚守心底的渴望。
无论岁月在我们脸上增添了多少痕迹,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到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的权利,就拥有重塑梦想的激情!只要我们还有生存的氧气,就拥有缔造激情的勇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选择坚持,选择珍惜,选择成就生命的激情,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梦想。
励志演讲稿 篇3
人才法则一、世上3%的人有强烈的成功动机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3%,一般人占了97%。到底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成为这3%的人,有人会一辈子成为普通人,他成为97%?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呢?
在过去十七年当中,我拜访了一百位世界第一名,他们从奥运金牌、世界首富、畅销书作者,到国家的元首、总理等等。从他们身上,我发现这3%的人,或者甚至0.001%的人,他们有三个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别。
这三点呢,第一点是:3%的这些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动机。什么叫做强烈的动机呢?强烈的动机就是拥有充分足够的理由。
人才法则二、要成功就要跟成功者在一起
举例:在四年前,我有一个学生,叫做杰克,他上我的超级成功学课程,上完三天之后,他就非常兴奋,他说:“陈老师,我立志要当成一个世界级的人物!”我说:“你要成为什么项目的世界级人物?”他说:我准备参加奥林匹克比赛!“那我说:“你有没有曾经做过一些体能的训练?”他说没有。我说:“你准备参加什么项目?”他说:“陈老师我要参加奥林匹克的马拉松比赛!”我说:“你今年多少岁呀?”他说:“陈老师,我今年三十岁。”
就我所知道的奥运选手大概从五岁六岁开始练习,他们二十岁二十几岁就已经成奥运金牌(获得者),然而你今年已经三十岁了,你从来没有训练过!我说:“你有没有跑过马拉松?”他说:“陈老师,没有,但我感觉应该很有趣。”我就笑了一下,我说:“杰克啊,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有可能,但有一件事情不太可能,就是你个人不太可能参加这个马拉松奥运。”他说:“陈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自我设限吗?你不是说凡事都有可能吗?”我说:“你脑袋要想清楚,你已经三十岁了,等你要参加奥林匹克比赛,你可能已经三十四岁,我还没有见过三十四岁的人参加马拉松奥运成为比赛选手!”
他说:“陈老师,你不是说你是亚洲成功学权威吗?我想你一定可以教我如何成为奥运冠军。”我说:“我个人没有参加过奥运比赛,我也没有跑过马拉松,我个人能力有限,请你另请高明。”他说:“陈老师,你一定要帮助我!”
我看这个人这么渴望成功,我给他一个意见,我说:“杰克啊,要成功,就要跟成功者在一起。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帮助你参加奥林匹克比赛,第一个,就是奥运马拉松冠军的本身,因为他本身做到过:第二个,是奥运马拉松选手的教练,他可能可以给你一些意见。”
人才法则三、成功者凡事主动出击
所以,后来隔了半个月他回来,他说:“报告陈老师,好消息!我找到奥运金牌选手,他住在非洲。”我说:“哇,杰克啊,那你就去非洲找他吧!”他立刻跟我讲,他说:“陈老师但是我不认识他。”
我说成功者呢凡事要主动出击。他说:“陈老师但是我没有钱。”我说:“我赞助你。”他说:“陈老师可是他为什么要教我跑马拉松?”我说:“成功者乐于助人。”他说:“陈老师可是我不会讲英文、也不会讲非洲土话。”我说:“想方法找翻译。”他说:“可是陈老师……”
人才法则四、要成功就不要有借口要借口就难以成功
我说:“杰克!你这个人借口太多啦。成功与借口永远不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选择成功就不能有借口,选择借口的人他肯定是不会成功!”我说,“你只要半年之内,没有跟奥运冠军一起练习,我没有看到你跟他的合影或是录像的训练,我就不承认你是我的学生。因为你这个人,只会说话,不会采取行动。”
结果后来,他就出去开始练习跑步。
励志演讲稿 篇4
世上有千种拥有,但有一种拥有最珍贵。你也许丝毫觉察不到这种拥有,感觉不到它的价值,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替,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不再拥有。它不是地位,也不是金钱,而是失不再来的青春。
世上有万般失却,但有一种失却很无奈,它让你追悔莫及,以一生作代价,纵你有回天之力,也只能仰天长叹,顿足捶胸。它不是权势,也不是美貌,而是无价的青春。
青春是一种另人艳羡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凭着巨大的潜力,你可以变得出类拔萃,另人刮目。
青春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但时间老人却把它当作了最精确的均分,给每个人的只有一分。不论贵贱尊卑,智愚贫富,你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因而才有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生活确实有太多的辛酸。毕竟人是不可能没有感情的,不可能离开复杂的亲情、友情、爱情的。但我们并不因为生活的复杂而逃避它,我们还是需要面对的。
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有限的。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如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不能失去人生的三盏灯塔:自信、勇敢和坚毅,在属于自己的地上辛勤地耕耘,谁能否认明天不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呢?总有一天,你辛勤的双手会将自己的生命装扮的五彩缤纷,也许你让失败打击得不堪一击,但哪一个成功者没经历过失败呢?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屈服与失败。每一个成功者实际上都是以失败为起点的,连在起点都坚持不住的人,何谈漫漫长途呢?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不必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活有太多的曲折。如果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即使你有百般的不如意、万事的不顺心,你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你毕竟年轻,美丽的青春仍牢牢在手,希望属于你,阳光属于你,世界属于你!
也许生活有时真的是无情的,因为努力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的,所以即使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不要轻言放弃。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并时常对自己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也看到了春的壮丽。人生如四季,春天是希望,夏天是壮丽,秋天是果实,冬天是反思。请把握春天,走过夏天收获秋天,考验冬天。
只有一次生命,我们要珍惜;只有一次人生,我们要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