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居笔记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山居笔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山居笔记有感 篇1
轻阖上书,书中那抹铅字散发的回肠荡气久久不散。烟波江上的故乡、气宇轩昂的帝王、闲庭信步的诗人、笛声悠扬的隐士,随历史的阵阵烟尘远去,我才发现,我似乎从未正视过它。一直以来,它似乎是电视剧里被恶搞的桥段,旅游时人声鼎沸的古迹,甚至不过是历史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而那覆满了青苔的石阶,被雨水斑驳的门扉,我却从未思考过它的前世今生,从未倾听它无声的诉说。
“历史,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我们今天所有的生活。”问题是联系历史和今天之间的枝蔓在哪里,这需要我们逐一梳理,找出脉络。之后你就发现,哦,原来这些生活是这样演变的,它来自历史。因为它已经融入我们骨髓、血液里太久,你已经找不出归处及来龙去脉。王维的辋庄,陶潜的桃源,那些写在大地上的诗所承载的历史其实并没有消失,余先生在山居之中,听得残荷雨声,从历史中寻得宁静方圆之地,以现代的视角,倒过来去培育所需要的土壤。历史的款步悠悠而来,也指引着我们去建设一种历史风骨犹存的现代化。
那么历史的款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自是它的文明与野蛮。
文明者如余先生笔下的魏晋风度,一曲《广陵散》,一身薄履素衣,一柄耕犁,一个绝世独立的背影。如山西晋商,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朝着西口启程,打下自己的一番天地。又如像苏轼一样突围人生的文人们,给后世留下千古不灭的绝响。历史的文明,带给我们的是无数令人仰止的灵魂,指导着如今不再着青衫长袍的我们面对人生。面对人生须有魏晋的风度,不被世俗浊染;须有晋商的锐意进取,勇敢开辟未来;须有文人们不畏挫折的品质,任凭风吹雨打,吟咏《上邪》。历史的文明,带给社会的是明智的前鉴,改革开放以来,商人们就如同当年的晋商一样,忐忑启程,揭开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历史的文明,款步悠然。
当然也有野蛮。宁古塔边,流放的是无数人的青春年华;河姆渡的猎首祭奠仪式,贮存着触目的残忍;而历史的暗角里,可憎的小人吞噬着历史的`浩然正气。
历史的款步中并未掩饰这一切,我们也应直面不讳。正如余先生所说:“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象,我们还躲不开与蒙昧和野蛮周旋,因而文明永远显得如此珍贵。”而我也愿历史的野蛮可以反哺出如今的文明。
思及此,再翻开书,我仿佛看见了历史悠然的款步朝我走来。当我们在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里渐行渐远渐无书,历史帮助我们拾起历经千年才铸就的风骨,而我也乐于去正视它,正视它的文明与野蛮。
我与它,正如羁鸟与旧林,池鱼与故渊。
余秋雨的散文说的常常是历史与文化,浓重沉郁中满是思索和诘问,但他充满诗情画意的文风与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却是轻灵活泼的,这往往令中学生们更觉亲近,相较于枯燥的历史典籍,这种负载着鲜活人物与文化知识的文章,经由他深厚的文学底蕴整合,更易于被理解接受。小作者正是通过《山居笔记》,看到了“烟波江上的故乡、气宇轩昂的帝王、闲庭信步的诗人、笛声悠扬的隐士……”看到了历史与文化的契合,看到了文明与野蛮的交锋,看到了活了的历史,并于历史的烟尘中辨析出自己前行的方向。
读山居笔记有感 篇2
山居笔记》的作者是余秋雨,《山居笔记》是《文化苦旅》全书的一部分,这里记载了从古到今的历史的评论。《山居笔记》是余秋雨以直接感悟方式采访中华文明的。
《山居笔记》是我在书店无意之中发现的,它让我在烦躁的时候平静下来,而且我平时很喜欢历史,历史让我探求到以前的人的生活。《山居笔记》记载了作者对历史的评论,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科举制的好与坏、诗人经历的事情等。
“一个王朝的背影”以及“苏东坡的突围”是我受感染最深的文段。因为我对有关深宫的事情很好奇,对帝王制很感兴趣,所以觉得王朝很有趣。平时老师对我们说过苏东坡的一生,让我很喜欢苏东坡,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苏东坡的一生都不平凡,他经历过乌台诗案,但仍然坚强的度过一生。
《山居笔记》没有华丽的字眼,它有朴素的词语,它令人容易感悟当中的事情,也让人感觉到很真实。我通过这些词语明白了当时的文明。它给我一种深入心灵的亲切感,自然流露的文字给我带来了最深刻的印象。
我细读了《山居笔记》的每个文字,我感受到了余秋雨都是直接有感而发的,让人感觉到真诚,令人更加的着迷。作者的构思很精妙。话题虽然很平淡,但都是以小见大的,他利用质朴的语言续写了社会的现状,让人深思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
作者写了一句“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荒原的叹息总是糙粝的,如果要把它们调理成书馆里的'柔声细气或沙龙里的尖声尖气,我如果对得起自己多年前就开始的辞职远行?”我对这几句很深刻,作者写出他对社会的看法。虽然我对这些文字理解的很浅薄,但我也有自己对作者更加深的一层的认识。
作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附农场劳动。这样看来,作者为了生存而暂时放下了文章,放下了笔,努力的往前走,也看出他的无奈。
《山居笔记》是以历史的暗角结束的,总共有十一章。它们包含了作者认真的态度和追求。有时候我读不到作者在追求什么,不过慢慢的我知道作者在陈述生命的可贵以及对文明的珍惜。作者简明的语言让我有信心的阅读整本书,而且我对作者的追求有很大的共鸣。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在这个世界要勇于追求,探索以及珍惜。《山居笔记》也让我知道了有时候事情并不是表面看到一般,也许我们需要通过寻找才能知道它的真相。我们要了解历史,改变缺点,珍惜未来。其实我也认为人生太短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不能白白浪费青春以及未来的光明。
我深深的陷入了《山居笔记》中,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xxx
读山居笔记有感 篇3
《山居笔记》这本书有点深奥,具有挑战性,但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认识了古代的文人和现代作家,如苏东坡,冰心,李斌父子等等,非常精彩。
《山居笔记》的作者是余秋雨。他本是余姚人,后来被划分到慈溪,10岁因父亲工作原因全家搬到了上海。他为了写《山居笔记》,辞去了学校的行政职务,隐藏在山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查找资料,共花了两年时间。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古代的一种惩罚形式--流放。流放者们被带到一些荒芜人烟的地方生存。让我震惊的是,只要一个人被流放,就会把亲朋好友都连带,或者说是牵连九族。他们在那里生活地十分艰难,有些甚至在路上就倒下了,并且流放完毕后还要给公家当奴仆,十分辛苦。他们同甘共苦,共度难关。我欣赏他们坚强的意志,让我惊叹。
余秋雨在书中批评了一些昏君,由于以前不允许大家说“小人”,“围啄”等词,但余秋雨说:“既然一切都来自于苦难,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山居笔记》的`内容很广泛。书里写了清王朝的衰败,苏东坡的事迹和科举等,增加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我非常喜欢。
读山居笔记有感 篇4
"当时心里想的只有一点,当一个人面对厚重的文化,沉重的历史感的压迫时,那些所谓的青春的烦恼居然会卑微到那种程度,毫无意义。"
那个时候刚刚拿到《山居笔记》,心里是有些激动的。其他的几本书都抛到一边,径直托着《山居笔记》就开始了探寻之旅。
一直都记得,这是唯一的一本书,让我只读了前言就被感动。看完前言,心里很沉重,沉重得几乎不敢再继续看下去。正好那时的我正纠结于各种若有若无的烦恼,或谓之曰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状态。
因此,我心里只想到了一点,当一个人面对厚重的.文化,深沉的历史感的压迫时,那些所谓的青春的烦恼居然会卑微到那种程度,毫无意义。
以前默默寻了好长时间,希望为青春找到一个可供宣泄的出口,却万万没想到此时的我会如此随意,曾经执着了很久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轻如鸿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很重要的东西突然变得不重要了,那么你还捧着它干嘛呢?
《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算是连理同枝了,先有《文化苦旅》的寻找,再有《山居笔记》的思考。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