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励志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初三励志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初三励志演讲稿 篇1
尊敬的xxx:
大家好!
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人生的目标”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生活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人生。
有了目标,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追忆历史,任何年代,任何国家,社会结构都接近—种金字塔状。大量的人处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小部分人处在金字塔的顶部。处在底部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有普通的收入,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和包袱,而处在塔顶的人则是蒸蒸日上,享受丰厚的财富,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处塔顶的人,曾经也处在底部,是—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步—步地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
细心观察—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生都在平庸中度过,尽管他们也在辛勤劳动,终身奋斗不止,但是只能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动力。社会的要求,别人的约束,使他们对待生活、工作还算尽责,却很少去想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大多数人与处在金字塔顶部的少数人相比,差距就在于眼光的'高度,在于人生的目标。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或许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强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巅峰,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认真做好人生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总有—天你会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人生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个人没有长远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是盲目的,—切的努力都将是无用功。但如果—个人没有短期的目标,他将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脚步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迈出。将人生的长远目标划分成—个个节点,就成了每—个时期的短期目标,仿佛人生的驿站。所有的短期目标都指向同—个方向,为长远目标做基础,这就是所有成功的人所遵循的公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有了目标,实现它也需要—个过程。成功的人是最有理想、最明智,也是最有毅力、最坚定。他们懂得—切的成功都不是—蹴而就的,都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成功的人绝不会只以事情做完为满足,而会要求自己不断地做得更好,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制定人生目标,从点滴做起,落实人生目标。抛弃那种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努力去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激发自己的闪光点,相信是金子不论在哪里迟早都会发光的道理,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终究会取得成功。新生活就从确定目标之日开始。
初三励志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毛主席说的话。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好事。但是,张纪清老爷爷却坚持30多年做好事,我们要向他学习!
张纪清老爷爷坚持30多年捐款,1983年,他用创业的钱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1987年他给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捐钱。他还用政府给5000元生活费捐给敬老院买被子让老人能温暖的过冬。张纪清老爷爷的事迹带动了整个江阴城市的慈善,感动了全中国。张纪清老爷爷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但这些年,他为了多做善事,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00平方米变成200平方米,从200平方米变成100平方米,从100平方米变成74平方米;从开始的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在张纪清老爷爷家里,他自己还保留着厚厚的'一叠汇款单据和包裹单,上面全都是寄给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的,有的是2000元,有的是1000元,有的是500元。
张纪清老爷爷不仅坚持30多年捐款,还坚持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1987年6月28日,他第一次化名“炎黄”,因为他认为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传统美德。当他被发现时,他却说:“人家有困难,帮一把是应该的,你们真不应该来把我评为感动中国下大人物之一!”
看着张纪清老爷爷的事迹,我为自己感到丢脸。我做一件事总是不能持之以恒,不能像张纪清老爷爷那样多年女如一日的坚持,坚持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都应该向张纪清老爷爷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初三励志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同学:
我曾想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身后会不会历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题记
有人问我,坚持与成功的距离有多远?我微笑着告诉他们:“你觉得它远,它就在云端;你觉得它近,他就在你面前。”他们摇摇头说:“成功是不可能抵达的远方,说得轻巧,路途之漫长,且是你能想象!”
为什么去想象路途的艰难而不去想象成功的美好?
真正让我明白距离远近的是长跑。很多时候就差0.1秒,你都是不合格,被满分拒之门外,就跟板上钉钉一样,你无力回天。当成功的大门将要关闭的时候,人是最绝望的,看着大门中闪耀的光芒一点一点黯淡,心的温度也在一点一点骤降,慢慢的放慢脚步,连终点线都不愿意冲。可能你跪在门边大声哭喊,没有人会给你开门,也没有人能打开上帝给你的那扇窗——坚持。可能你坚持一会会,可能你努力一下下,就算没有踏进成功大门,你都是被人所敬仰的佩服的。很多时候,你是可以超越自己的,但是,你过不了坚定那道坎,都到最后关头了还不冲刺,那段距离会被无限拉长,身心的痛苦席卷而来,就是想拼一拼也是徒劳。
这种体会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挑战意志力、耐力、心理素质,一次又一次超越前者,痛苦并快乐着。那段距离也不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就算被摔得支离破碎,我也不能放弃,一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篮球比赛不到最后哨声落下,结局谁也无法猜测。跑步比赛不到最后一个冲刺线,就不算完成比赛,人生比赛不到死亡之钟敲响任何一切都皆有可能。90岁的日本老人守田满,跑出23秒80的百米成绩,把日本100米老年组的全国纪录缩短了27秒多(此前纪录为50秒9),获赞“90岁博尔特”。连“只是夕阳近黄昏”的老人都能发光发亮,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去超越自我?
坚持与成功的距离,就在你的脚下,加快你的步伐,去实现你的想象!
当你要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为什么坚持到了现在?当你要停下脚步的时候,别忘了别人还在奔跑!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三励志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除了温度和汗水在那个夏日里幸存,剩下的都熔化在灼热的翻腾中。只有知了还在锲而不舍地提醒着我道它所剩无几的坚持是怎样怎样的重要。
我坚信身陷跑道绝境中的我是绝不会在意它一旁的聒噪的。所以没有了坚持的逼迫,800米一度成为我无休止的噩梦。甚至至此,我都还沉睡在庞大的恐惧的笼罩中,从未有过一丝顿悟的清醒。
第一节初中的体育课,她脖子上挂着秒表。我顽劣地认为她会和我小学那些“体育老师”一般用它来比拼一些趣味往返赛中的小组胜败情况。然而我们却像头罩黑布的囚徒,在无情的`狱官的鞭挞下一步步逼近真正遥远的地方。站在跑道的起点,我记得那时并不是透彻的绝望,直到她命令的下达——不是一圈而是两圈。我承认我已瘫软在无助的境地下。
哨声尖锐地刺穿了腥湿的空气营造的窒息。我迈开了携着不可估量的重度的步子,承受着心脏狂躁的跳跃和反抗。我原以为它们沉重得足以在跑到上留下深深的印辙,然而现实却让我觉得跑道正感同身受着我的软弱,正随着我的前进而肆意的起伏颠簸。我又忽而觉得我的每一步都踏入了一条条深不可测的崖渊,我甚至感受不到脚下的触觉。
这些对于800米的黑色记忆,竟让我一再想起那个挪威画家的天价画作。画上的人像是稚拙的孩童用错误的颜色涂鸦的巫毒娃娃。他的脸被痛和绝望压制得扭曲极致,却仍尽力发出最后微乎其微的呐喊。
我真的无法想想最后是怎样到达终点的。
当耳边的呼啸声终而曳止。我失魂般瘫倒在草坪上,贪婪地呼吸着我原本厌恶的空气,享受着喉咙欲裂的刺痛带给我的结束的警示。
劫难对每个人都是仁慈的。在一番尽情地操纵折磨后它总会留下一角质地温柔的梦境,供我接受我荣获的某种东西。
其实我已真正明白,我所谓的恐惧只是犹豫是否要坚持下去,以至陷入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然而最后我定会惊喜地发现,在徘徊不决的分秒持续下,我正一步步履行着坚持。
因为,坚持的那边是终点。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