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为主线,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正常化,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法制工作规范化、长效化,为实现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和执法环境。
二、工作重点
1、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
2、积极推进全员安全培训工作;
3、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4、组织开展第四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竞赛;
5、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6、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7、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1、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重点做到“四个围绕”,即:围绕贯彻落实国发〔20xx〕40号文和有关法律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围绕安全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围绕事故调查和查处,广泛开展宣教工作,加大对事故调查中发现的事故原因和经验教训的宣传力度,用事故案例和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围绕生产企业、一线职工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自身,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力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2、创新内容形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围绕活动主题,举办“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创新;开展“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开展“x杯”竞赛和安全文化“六进”等主题活动,重点培育安全文化活动知名品牌,营造更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
3、依靠主流媒体,营造正面宣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密切与主流媒体的联系,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提高《中国安全生产报》、《安全生产》杂志等报刊的订阅数量,逐步扩大阅读人群。
4、典型示范引路,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指导各镇区园大力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宣传栏,扩大安全文化建设的覆盖面。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活动,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5、强化工作考核,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各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参加的安全生产宣传会议,通报和部署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建立与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指导,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继续完善充实宣传信息员队伍,加大对基层宣传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提高宣传报道质量。今年我们将各镇区园和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信息报道纳入目标考核范围,每季度各单位至少要有2篇信息报道。
6、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工伤事故预防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拓展工伤事故预防联动项目,深化内容和形式,构筑工伤保险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结合的平台,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预防工作。
(二)强化安全生产培训,着力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7、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知识全员培训。按照通政办〔20xx〕37号文的要求,强势推进第二轮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完成4万名职工培训任务,依托远程网络安全培训,提高职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劳动保护、现场作业“三违”行为防范等知识水平,促进小微型企业集中开展全员安全培训。
8、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以员工“三级安全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加大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的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农民工和外包工上岗、转岗的安全应知应会培训。按照“分级、分类、从严、不重复”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树立企业开展班组长培训样板,广泛督促企业认真组织班组长培训工作;拟在全区20家大中型船舶修造企业,开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整治活动,力争通过抓重点企业提升全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覆盖率、持证上岗率。
9、强化安全培训管理。依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工作,坚持以检查促培训、以执法促培训、以考核促培训、以许可促培训,重点抓好培训计划申报、教培备案和培训考核三个环节。严格执行考官考核员制度,实施考培分离,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信息化管理工作。
10、继续推进安全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推进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考核等方面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创新培训方法,严格培训程序,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11、举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竞赛。联合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在全区工业企业中组织开展“区第四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竞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拓宽竞赛选拔的面和范围,扩大技能竞赛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力,以竞赛促培训。
12、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复训)实训联系点(基地)。结合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挑选在行业中安全管理较好的的企业,作为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实训联系点(基地),以提高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 篇2
一、咨询日活动时间
6月16日(星期六)上午9:30—11:00,其中,9:00前各单位布展完毕。
二、活动地点
市人民广场。
三、活动主题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四、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XX市安委会办公室。
(二)承办单位:岑城镇政府、安监局、工信局、住建局、市政局、国土局、交通局、农机局、水利局、旅游局、教育局、卫计局、环保局、人社局、公路局、气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管大队、消防大队。
(三)每个承办单位参加咨询日活动的人数不少于3人,市场监督管理局安排6名人员参加(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安排2人参加),要有1名负责同志带队参加(有制服的单位统一着装)。
(四)各镇政府组织本辖区不少于10个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参加市组织的咨询日活动,由各镇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镇长带队参加(上午10时准时到达活动现场)。
五、活动内容及工作安排
(一)组织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
设立咨询台的有关单位要编印、制作、印刷有关宣传资料(或宣传性小纪念品)带至咨询现场分发。
(二)宣传内容。
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公民安全常识、安全生产应急科普知识等。
六、活动场地环境布置及保障工作
(一)活动场地及环境布置。
1.咨询现场的环境布置具体事宜,由市安委办协调。
2.广场周边悬挂横幅宣传标语,由安监局负责。
3.咨询现场有关设施:设咨询帐蓬20顶、台桌20张,椅子70张。由城管大队负责。
有关环境布置工作,均应于6月16日上午9:00前准备完毕。
(二)保障工作。
1.现场交通维护由公安交管大队负责并清理好活动地点前面停放的车辆,摆放好交通标志。
2.现场治安和突发事件处置由公安局负责,安监局、消防大队、卫计局协助。
3.清场工作由安监局、城管大队负责。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咨询日活动不仅是推进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的具体举措,为此,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认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周密安排,认真按工作方案落实好相关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咨询日活动内容多、涉及面广、影响大,各相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任务,确保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认真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具体分工和时间要求,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工作到位。
(三)活动过程中出现情况和问题,参与单位要及时反馈,主办单位要加强协调,确保活动圆满顺利完成。
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为贯彻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展开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动员和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及家长直接参与活动,将全校“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向***。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日。
三、活动组织
Xx县Xx中学
四、活动地点
Xx县Xx中学
五、活动主题
学习贯彻新法,增强安全意识
六、活动内容
1.宣传安全生产相干法律、法规知识;
2.进行校内外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校内外安全事故的法律支援,以学生为重点对象的安全、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咨询;
3.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咨询;
4.卫生食品安全相干知识宣传咨询;
5.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咨询;
6.烟花爆竹安全知识宣传咨询;
7.冬季安全知识宣传咨询。
七、参加活动科室
承当咨询任务的科室:政教处、教导处、后勤处。
八、场景及服务要求
设置咨询服务台和安全生产知识展现板,发放安全生产有关资料如: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预防传染病、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等。
九、工作要求
各班级、处室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专业性地展开咨询日活动,设立安全生产相干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咨询台和发放传单,努力修建安全生产浓厚氛围。
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
6月10日9:00—12:00
二、活动地点
南京市山西路市民广场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省安委会、南京市安委会和鼓楼区安委会共同主办。
(二)参加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江苏煤监局)、省公安厅、省广电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厅、省教育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江苏海事局、民航江苏安监办、省农机局、省交管局、治安局、消防局、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省交通控股公司。市委宣传部、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市政公用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市建委、市建工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房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南京海事局、市消防局、市交管局、市无线电委员会、市防雷中心、市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市电力公司、电信南京分公司、移动南京分公司、人保南京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省市有关新闻单位、鼓楼区安监局及区属有关单位。
四、活动主题
综合治理、保障平安。
五、活动内容
(一)举行咨询日活动开幕仪式。
(二)开展安全咨询。
(三)举行安全生产宣传文艺演出。
(四)现场展出安全宣传展板,播放安全知识音像节目。
(五)现场展示部分安全用品。
(六)组织家庭安全服务小分队。
(七)免费向市民发放咨询活动专刊等安全生产宣传品。
(八)电视台滚动播放安全宣传标语。
(九)以手机群发短信方式打出“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标语。
六、工作安排及分工
(一)开幕仪式
牵头部门:省安监局,配合部门:南京市安监局、南京市总工会、鼓楼区安监局。
1、介绍参加咨询日活动的各位领导。
2、省领导讲话。
3、南京市领导讲话。
4、盛市、区领导参加签名活动,职工代表参加签名活动。同时文艺演出开始。
(注:请南京市总工会组织800名职工代表参加开幕仪式;职工代表须提前30分钟整队入场;鼓楼区安监局邀请区领导参加活动。)
(二)设立咨询台、举报台、签字台
1、事故隐患有奖举报台:省及南京市安监局负责。
2、公共安全咨询台:南京市安监局牵头,省安监局、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南京市防雷中心、人保南京公司参加。
3、消防安全咨询台:省消防局牵头,南京市消防局、鼓楼区消防大队参加。
4、道路交通安全咨询台:省交管局牵头,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交通控股公司、南京市交通局、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参加。
5、航空铁路安全咨询台:民航江苏安监办牵头,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参加。
6、水上交通安全咨询台:江苏海事局牵头,省交通厅、南京市交通局、南京海事局参加。
7、劳动职业卫生咨询台:省卫生厅牵头,省劳动厅、省总工会、南京市劳动局、南京市卫生局、南京市总工会参加。
8、特种设备安全咨询台:省质监局牵头,南京市、区质监局参加。
9、建筑施工和房屋安全咨询台:省建设厅牵头,省建工局、南京市建委、南京市建工局、南京市房管局参加。
10、生活(含煤气管道)安全咨询台: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南京市房管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南京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南京市电力公司、电信南京分公司、移动南京分公司参加。
11、安全科学咨询台:南京工业大学牵头,南京理工大学参加。
12、鼓楼区咨询台:鼓楼区安委会牵头,区有关部门参加。
13、安全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签字台:鼓楼区安监局负责。
以上各咨询台,凡由省有关部门牵头的,南京市相关部门应直接与牵头部门联系并参加活动。请有关咨询活动的牵头单位,统一组织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工作分工,参加咨询活动的人数按专业需要,由各牵头单位与参加单位共同商定。同时请各牵头单位将其负责的咨询日活动的具体方案于5月28日前报省安委办。所有参加咨询活动的人员,均应于当日上午8:00前进常
(三)安全产品展示
南京市安监局负责落实部分厂家现场展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产品。
(四)组织家庭安全服务小分队上门服务
1、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牵头,从参加咨询活动的南京市公安、消防、质监、卫生、建工、房管、供电等部门人员中抽调专家和专业队伍,组成服务小分队,应市民邀请,赴居民家中开展安全检查,解决燃气、用电、防火、防盗、装潢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2、鼓楼区安监局可通过附近街道或社区,动员部分群众主动申请上门安检服务。
(五)宣传工作
1、请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安监局、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广电局、南京市安监局分别邀请盛市主要新闻单位在5月31日召开宣传协调会。
2、各咨询台牵头部门负责编印有关宣传资料(或宣传性小纪念品)带至咨询现场分发,并制作宣传图片、资料展板,每个咨询台设两块(长100cm*高200cm)展板。各咨询台如需音像资料播放设备请各牵头单位自行准备。
3、省及南京市安监局负责组织编印咨询活动专刊。请南京市公安、消防、交管、市政、质监、劳动、卫生、建工、房管、供电、防雷中心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切合群众需求编写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材料,并于5月底前提供给市安监局统一编樱文字材料力求短孝精悍,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4、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广电局分别落实在盛市电视台主要频道上,当天以滚动字幕播放安全标语。
5、由移动南京分公司落实,当天对本市手机用户发出安全宣传短信。
(六)场地及环境布置
1、咨询会场的申办,由鼓楼区安监局落实。
2、环境布置,由省安委办商南京市安委办确定。
(七)后勤保障
1、现场提供工作人员饮水,由鼓楼区安监局负责。
2、现场成立交通指挥管理组,由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负责。
3、现场成立突发事件处置组,由南京市公安局和市安监局负责。
(八)其它
请参加咨询日活动的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于6月10日8:00前将各自工作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