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1
在惬意的暑假里,当夏天的热浪赶走最后一丝春意时,我已在空调房里进入了梦乡。
书的清香从我鼻尖飘过,把我轻轻唤醒。我朦胧的眼睛顺着一缕阳光看向窗外那棵高大威猛的大树上。阳光把它们沐浴,让我百看不厌。附近的街道行人寥寥无几,显得那么安宁……
调皮的风弟弟把我的视线吹向了枕边的一本书,我那美好的思绪转回了作业堆里。我晃晃悠悠的拿起了妈妈给我买得必读书目《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本书的封面洋溢着满满的温馨,我就不禁的翻看了它,看着一页页精美的插图,我入境书中,不知不觉间便看完了所有的图片,直到看到了目录,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感觉非常的有趣,顿时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我去品读这本书,让我生出一种想要阅读的渴望。
我花了一个星期看完了这本书,读到最后一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很感动!一只瓷兔子曾经被人深爱着,但这份爱因为一次船上的争吵,而变成一种深深的思念,自私的上天让小兔子的旅程在海底启程,光阴似箭,它被渔网打捞了起来,它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人生又展开了一段新的篇章,接着被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拿去做了稻草人,然后它爱上了一个小女孩,最后看着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慢慢死去,因为小女孩的离去它感到非常的悲痛,一次次的绝望,一次次的心碎让它遍体鳞伤,以至于必须送到娃娃修理店。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治疗”它康复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被送到一个“活了”一百多岁的人偶娃娃身边之后,它真的彻底的绝望了,它感觉自己的世界的最后一丝的光亮也被遮挡,它渐渐地变得颓废堕落,旁边的那个绿娃娃发现了它的异常,就温和的对它说:“打开你的心扉,会有人来的,一定会有人来接你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敞开你的心扉”。原来绿娃娃说的话不只是对爱德华说的,它也是对所有人说的。它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这故事还未结局……
只是那么简单: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相信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充满爱的,让我们懂得爱,学会爱,从每件事中都有所领悟这才是非凡!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2
晚饭后,爸爸出门去了,妈妈坐在沙发上打毛衣,外婆在收拾餐桌……
我坐在书桌前,在纸上画了一只小兔子,一对长长的耳朵,一身精美的丝绸衣服,一双精致的皮鞋,风度翩翩。对,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他的投影是多么的优雅!”我沉浸在书中,突然,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呀,好漂亮的兔子!”我回过头:“妈妈,他的名字叫爱德华。”妈妈显然有些惊讶:“你说的是《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吗?我一直以为爱德华是一个人的名字。”
知道吗?爱德华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点自命不凡。他的主人非常爱他。作为一只瓷兔子,爱德华会激动,会感伤,会顾影自怜,可那时他不懂爱。
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爱。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就是一次失去的旅程。在一次海上旅行中,爱德华掉进了海里,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里到流浪汉的营地,从一个生病孩子的床前到孟斐斯的街道上……
一次又一次的失去,爱德华“身体深处的某个地方”学会了疼痛,他不再关注自己的影子,开始学会倾听别人的回忆,懂得了爱。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完书,看见妈妈还在身边忙碌,我轻轻地说了声:“妈妈,我爱你!”妈妈有些诧异,然后伸出手臂拥抱了我——妈妈不知道,我很怕和爱德华一样,失去之后才知道爱、疼痛中才学会爱,我要珍惜拥有的幸福,懂得、学会、感恩爱。
书中的老祖母说:“不懂爱的公主被巫婆变成疣猪”,那个一百年的娃娃说:“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
我忽然站起来,奔向厨房。任劳任怨的外婆每天这个时间都在洗碗,桔*的灯光照在她日渐佝偻的背上,时不时能听到她“吭吭”的咳嗽声。外婆身体不好,却每天都在给我们做饭、洗碗。没有人对她说“谢谢”,却总有人抱怨“今天的菜太咸了”、“饭煮得太软了”……有好几回,我都看见外婆在偷偷地抹泪。
站在厨房门口,我轻声说:“外婆,我爱你。”外婆回过头来,看见我,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可是,我能说,那朵花上全是皱纹吗?在灯光映照下,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外婆老了,泪水夺眶而出。外婆慌了:“孩子,怎么了?谁惹你了?”我泣不成声:“是爱……爱德华……”外婆一脸茫然,可我知道:是爱德华让我学会爱,学会感恩!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是理所当然的,每一份小小的爱,都值得我们感恩和珍惜!
此时,画上的兔子调皮地冲我眨了眨眼睛。我,笑了……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3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皆如此。儒家希望把家庭的仁爱推广到社会,以实现道德政治良善的美好愿望。墨家则提出了兼相爱的观点。康有为的仁爱观,爱应该渐进的观点。孙中山的博爱。一言以蔽之,爱世间万事万物。
迪卡米洛,则很好地贯彻了从小抓起的中国传统教育观点。她把关于爱的话题通过童话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少年。童话的主角是只瓷兔子—爱德华。爱德华的第一个主人是阿比林。阿比林娇着他惯着他,给他穿好的。还为他佩戴了一块金表。为此,他自明不凡。爱得华只知道被爱,他认为阿比林给他的爱理所应当。后来,有一天,他丢失了。但结果不像童话中的那个故事结果一样,一个只知道被爱的公主,被巫婆化为一只猪,后来被人煮着吃了。一切都在故事里。如果没有爱,故事怎么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幸好,爱德华在他的奇妙之旅中懂得了爱与被爱,在经历多次的流动主人后,他又回到了阿比林身边。
一次奇妙的心灵旅程:他被丢进海里后,渔夫救起了他,他被渔夫和他的妻子爱着;也被流浪汉和他的狗爱着;接着又被一个吹口哨和已经死去的小女孩爱过。一次次的心碎,又换了一次次的被爱。爱德华学到了很多。后来,他被摆到了玩具架上,吹口哨的小男孩为了拯救他,答应了奸商的要求不再来看爱德华。“别走,爱德华想。如果你走了我会无法忍受的。”他彻底绝望了。一个和他在一起的百岁老娃娃说:“你使我很失望。如果你不打算爱或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途将会是无意义的。”“打开你的心扉,有人会来接你的。”爱德华的心扉再一次打开了,阳光照了进来。又见阿比林。
我想,爱德华会好好地爱着他的阿比林。他明白了失而复得爱的不易。只有经历过,才更懂得珍惜;只有伤害过,才能长大成熟。爱德华从一个自明不凡的兔子,到了一只发誓再也不会再犯爱的错误的瓷兔子了。这心理否定之否定地变化,呈螺旋转上升的趋势,最终爱德华长大了!
迪卡米洛向我们传递的是,即使一个极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爱。
爱是互动的,是双向的。单方的爱不能长久。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4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只小兔子很是自鸣得意,而且理由充足:他为一名叫阿比林的女孩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可是后来,有一天,他被弄丢了……
他被丢在了海里,一片茫茫大海中他拼尽全力想回到阿比林身边,却怎么也回不去,这是他第一次感到恐惧。就在爱德华受难的二百九十七天,一场风暴以致把他从海底抛起来,风暴平息下来,突然一张又大又宽的渔网救了那只可怜的瓷兔子。爱德华在渔夫的家里,被认成一只女兔子,他十分生气,但渔夫与他家人对他的爱,爱德华铭记在心中。
如同扉页上,那首小诗:心一次又一次破碎,生命在破碎中延续。一定要穿越那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比起人类,这只瓷兔子,他更接近永恒。永恒的期待?还是永恒的失望?
爱德华本以为自己有了新的归宿,没想到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将他扔进了垃圾场,四十个日日夜夜过去了,爱德华身体上下的重重垃圾的臭味让他模糊了,很快他陷入了绝望。可以说爱德华是个幸运的瓷兔子,他被一个叫不赖斯的穷小孩捡走,可小孩因为得罪了餐厅的主人,爱德华被摔裂了。
爱德华没有眼泪,可他想大哭一场。他胸膛里的爱,几乎满溢,为了他遇见的,却又失去了那些爱他的人们,为了希望他永远不要离开的阿比林。
小男孩迫不得已把爱德华给了修理玩具的老板,爱德华虽然被修好了,但没有了小男孩的爱,只能自己坐在柜台上,被客人们挑选,可因为爱德华被摔了后的裂痕还在,根本没有人喜欢。多少个季节过去了,秋而后冬,冬儿后春,春而后夏。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女孩进入了这玩具店。没错,那位母亲正是阿比林。
从前,奇妙的从前,有一只小兔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爱德华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为其中的爱和勇气感动。一直读,一直感动,然后像爱德华一样抬头仰望心中那片闪闪发光的星空。
如果谁也不爱,并对爱毫不关心,长得再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可是爱德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还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爱德华注定要经历一次既奇妙又艰辛,既苦又甜的的旅程,去学会怎么爱别人。作者用优美的语句讲述了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使我们与爱德华一起去学会感受爱,回应爱,付出爱。这是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纯真而悠长,值得细细品味。
爱,原来就是这样一种又甜蜜又痛楚的回忆:获得,失去;失去,获得。
我爱你,爱德华。我会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