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励志演讲稿

2025/10/05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励志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励志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我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

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以今天这样一种身份和方式重回人大的校园,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压力。我问自己,人大法学院的骄子们在这个时刻是否还有人愿意聆听一个有了好几个代沟的师姐在这唠叨?如果侥幸还有人说愿意的话,我要对大家说什么?我能带给大家什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自己毕业时的兴奋和忐忑,也记起自己从事知识产权审判18年来的辛苦和收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师长、领导和同事的提醒、指导与帮助。所以,我希望我能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关爱传递给你们。今天,我从个人的经历谈三点体会,如果其中能有只言片语给大家一点触动,也算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的第一个体会是:认清职责,坚持梦想。

在这里,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对工作是如何认识的?是当做谋生的手段,还是当做事业?如果是要成就一番事业,我的感受是,只有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发展、集体的荣誉凝结在一起时,才会更有动力,更有价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空?但我身有体会。

1994年7月,我刚刚进入法院工作。一次,跟同事去修自行车,修车的师傅问我们在哪工作,我们回答“法院”。正埋头修车的师傅抬头望了我们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法院?法院好啊!”这个好,听得我很难受。我知道,当时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那就是法官在公众中的形象。当时,我就想,虽然我个人是渺小的,但是要从我做起,我相信,通过无数个我的努力,会改变社会对法官的认知,总会有一天公众会把法官当做“公正的化身”。

虽然成为一名好法官是我的职业梦想,但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并不了解自己从事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意义。当时庭长的一句话,让我时刻牢记心中,让我能在18年来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他说:“知识产权无小案”。在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一项专利可能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件商标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作为知识产权法官,我们不仅需要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甚至要考虑我们的判决对于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影响,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有了这份责任感,我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XX年,我获得了公派留学英国的机会。留学时的一些经历,也使自己受到很多触动。初见教知识产权法的教授,当我介绍自己是一名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中国法官时,教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中国?中国有知识产权保护吗?虽然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司法保护已经开展了7年,但是国外对中国不了解,不认可。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也就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发奋图强,要通过我审理的案件,让外国的当事人及司法同行们,真正看到中国司法的发展与进步,领略到中国法官的素质与风采。

这些经历,时刻会提醒我作为法官、作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我才能不懈努力和坚持。

回想起来,如果我仅仅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或者仅仅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比如,当你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当你生病,当你因生了小孩或者家人生病生活负担过重,当你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你的惰性必然会滋生。如果把工作完全当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你随时都可以放弃。而当你看到你工作的社会价值,当你发现任何理由都不能让你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时,我相信,大家会跟我一样,会选择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一起实现。

所以,只有当你感受到职责和使命时,你才能做到坚持梦想,永不退却。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梦想,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能成就梦想?大家也都知道成就梦想需要机会,那我希望大家能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问题一:机会会无缘无故落到你头上吗?问题二:当机会来临时,你准备好了吗?

离开校园,初入职场,我相信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我想给大家泼一点冷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候,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每个人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哪一个单位会把你当成大人物,你只能是一个小职员。如果你选择了进入法院,可能你要做好几年的书记员,你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记笔录、填写各种诉讼文件、订卷;如果你选择进入机关,可能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是复印资料、写各种通知和报告、开会、办会务。当你发现,现实与你的理想差距很大时,怎么办?我给大家的回答是,接受并充分利用它。

进入法院,我是从小书记员做起,也做过内勤,就是给全庭做好后勤保障服务的工作,距离审判业务还比较远。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职位,我干了6年。可能有人会问,你是怎么坚持的?有没有想过放弃?我的答案很简单,我热爱审判工作,那是我的职业理想,所以我要坚持。虽然我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会尽心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多看、多学、多做。听法官讨论案件,揣摩他们的办案思路;看法官如何处理与当事人的关系,掌握审判技巧;学习案件中涉及的一切法律知识,为当法官打下坚实基础;做一切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

虽然这段时间很漫长,很辛苦,但事实证明,有付出,必然有回报。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不断得到各种锻炼的机会,比如:参加新类型、媒体关注度高、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在一些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参与庭着作的出版,执笔一些重要的领导讲话或者课题报告。尤其是在我还是一名普通书记员的时候,被选派至伊朗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执行trips协议情况”研讨会,并用英语做主题发言。

回过头来,当我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重新看自己的经历时,我发现,我所获得的那些机会绝非偶然。从管理者的视角来看,我在决定把机会给谁,或者遇到重要的工作决定用谁时,我会考虑哪些因素?我最看重的是责任心和实力。只有赢得信任,让我相信他有能力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时候,我才会把机会交给他。所以,我想告诉在座的师弟师妹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任务,他们都是你赢得信任和展示实力的重要机会。如果你懈怠了,等于是把好机会让给了别人。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面对困难一定要选择勇敢和坚强。

我在做一次网络直播时,有网友问我:“我已经工作了两年多,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是得不到认可。姜法官,如果你没有获得这么多荣誉,你还会坚持吗?”我能理解提问者的心情,但不知道如何真正给予她指导和帮助。

我也经常看到有报道说某某大学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生自杀了。这些新闻会让我心里更沉重。

今天,我特别想说,大家可能看到了我那些荣誉的光环,但没有谁真正看到这背后我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些荣誉,我只是在做我认为自己该做的事,这些荣誉只是我努力付出的副产品。所以,是否有这些荣誉的肯定,不会影响我的抉择,不会影响我前进的脚步。

讲到这,可能有人会摇头。我想还是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大家从媒体上看到的我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法官形象,但事实上,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我都遇到过很大的挫折,没有经历的人可能难以想象。首先说工作,由于级别晋升的制度问题,我做了6年的书记员,在担任副庭长前,担任了6年的庭长助理。这是什么概念呢?现在的本科毕业生一般4-5年可以做法官,研究生毕业3年就可以做法官。而庭长助理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职位,一般是1年助理后晋升副庭长,而我因为做助理时是副科级,不能直接跳到副处级当副庭长,再加上一些晋升制度的历史变革问题,一助就是6年,在全国都绝无仅有。这些算不算是很大的考验呢?再说生活,1995年,我被确诊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1995年到XX年期间,病情发展迅速。最严重时,全身关节疼痛难忍,夜间睡觉不敢翻身,被子掉了,自己提不起来,行走困难,我当时的感慨是“原来能自如行走也是一种幸福”。今天,我把这些经历翻出来给大家看,不是想告诉大家我有多优秀、多伟大。我是希望,当你们面对困难时,想想姜颖法官,我希望你们能象我一样选择勇敢和坚强,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在要退缩时,请不要仅仅想到自己,因为你们的一切是与父母、家庭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不要轻言放弃。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因为我爱母校,所以我爱你们。因为做人大法律人是我的荣耀和骄傲,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跟我一样,为我们这个集体的荣誉奋进前行!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感谢人大法学院对我的培养,在校期间学习的法律知识,培养的法律逻辑是我从事好审判工作的基石。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授业恩师刘春田教授以及班主任郭禾教授,他们不仅于我在校期间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且在我工作中每次遇到困难时,也都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给我以强大的力量支撑,让我倍受温暖和感动。仅仅说感谢太无力,我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努力,用成绩回报母校和恩师!

谢谢大家!

励志演讲稿 篇2

清晨,每当我驱车沿着新修的通衢大道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傍晚,每当我领着孩子徜徉于碧波荡漾的月牙河旁,我的心头总是涌动一片激情,感到一阵欢畅。

因为,这都是勤劳的市政工作者奉献给城市的杰作。而我,正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

记得小时候,曾因跌到在坑洼不平、狭窄局促的街道而抹过眼泪,曾因面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卫津河而捂上鼻子,幻想自己能象童话中的仙女,一舒广袖,这一切立即就变了样。

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命中注定,长大以后,我居然真就实现了当年的愿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城市的模样。不过,我可不是什么仙女,而是依靠企业的力量。

我工作的企业是一个求真、求实、求严,团结战斗的集体。半个世纪以来,从原始的工具到先进的设备,从低矮的作坊到现代化的厂房,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记载下她在海河两岸拼搏奉献的辉煌历史,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凝聚了她精心装扮津门的无尚荣光。

“江山代有贤人出”。在企业的大熔炉里,从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到精益求精的设计专家,多少市政人为城市面貌的变化挥洒着热力和汗水,从南征北战的项目经理到风姿勃发的才俊英华,多少市政人为企业的兴盛奉献着青春和才华。

看吧,在我们手中,古老的商业街焕发出时代的色彩;阻碍交通的铁路上架起了通畅的彩虹;地下管道的血脉把清洁的能源送到千家万户;七彩的霓虹把夜空妆点的如此瑰丽。就象是凝固的音乐,凝练的诗篇,庄重的雕塑,绚丽的画卷定格成世纪初最精彩的片段。这是我们市政人为家乡父老送上的一份份礼物,这是我们年轻人为祖国母亲献上的一颗颗忠心。我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与我们共风雨,同成长。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良好的育才机制,浓厚的爱才氛围,顺畅的用才渠道,广阔的推才舞台,又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各路精英加入市政队伍,伴随着路桥的延伸,向新的征程出发。

青年朋友们,加入我们的行列中吧!在这里,你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你会施展自己的聪慧与才华,你会和我们的城市一同成长,你会与我们的时代一同进发。你还会象我一样,由衷地说出:

“我自豪,我是市政人!”

励志演讲稿 篇3

很多人是通过《传奇》认识了我,那《传奇》这首歌是在20××年,今年正好20××年,差十年前写的一首歌曲。它是我第一张唱片的第九首歌,其实是一个很被忽视的一首歌曲。

有次采访许戈辉问我,她说李健,十年了,是不是对你来讲是一个里程碑?我想想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就算了,碑很不吉利。

十年应该可以总结一下,所以我今天来的时候,我翻了翻以前的那些日记。那我就从这个最早的一个下午(说起),那是1988年6月23日的一个下午,当时我坐在家里,看着阳台外面,突然间有个想法说,能不能我学门儿乐器。因为之前看了好几个电影,都跟吉他有关,跟钢琴、跟口琴(有关)。口琴是没法学,因为学完之后就没法唱了,钢琴呢又大又贵,就算了,吉他我觉得应该可以。所以我就看一个小广告,好像是各种吉他班,有二十块钱、三十块钱(一个月),我看了一个四块钱的,当时也比较懂事,希望能够省点儿钱,就报了一个四块钱的吉他班。但是如果继续学下去呢,就开始涨价了,然后呢,帮老师调琴啊、扫地,老师就没收我学费,然后让我继续跟着学下去。

说心里话我也没太想过到底是什么理想,我觉得在我的少年时光里面找到了音乐,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事情,从此之后有了很多精神世界。当时(和)现在很多这个学生讲说,为了追女孩儿才学吉他,但我当时真不是,还是很被音乐、被吉他所迷恋。

其实我小的时候对自己唱并不自信,因为小的时候是跟爸爸学京剧,把那噪子唱得很哑,后来哑了之后呢,就不愿意多说话,老师也不愿意叫你,多多少少有点儿沉默,所以养成了一个自言自语的一个习惯。我想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孤独,才会自言自语,孤独导致幻想,幻想导致创作,我想这是一个特别地一个好的说法。我也说不清这种孤独感,到底是什么。

其实直到大学的时候,对我来讲才真正意味着成长。我们班有四个女同学,二十九个男生,女生长得都非常地善良,长得也很端庄,但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其实这样也很好,大学时候就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我在中学成绩很好,没有太费什么力量都能做到前几名,那清华就不一样了。

我们宿舍有六个人,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的上铺是一个对哲学很感兴趣的人,当时他大一的时候就看黑格尔。另外一个同学是不停地学语言,学英语、学日语、学法语、学德语,当我们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很难读懂的时候,他却暗暗地点头说这人的文笔还不错。所以会发现有很多人,他在各个方面有很多特长。

学习呢也有一些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物理金牌在我们班里,他们也不费什么力量就总是能考到97啊98(分)。甚至有人达到105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105分,因为答得特别好,所以教授多给了五分。但对我来讲不一样,我觉得我可以通过努力、通过勤奋,六七十分、顶多八十分算不错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学数学、学物理都是有很多区分的,有很多需要天赋的。

但是我参加的一些歌唱比赛,只要我能参加的比赛,基本(上)成绩都很好,或者是不谦虚地说,都是第一名。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讲,是很有鼓励的。

大学毕业时候,好像刚刚有人会了解了我一些,原来李健并不是天天拿着吉他就玩儿啊闹啊,他还写了一些作品。当时我还开了一个大学毕业的一个音乐会,那个会上让一些教授们了解了,啊,他还真是学东西。我想说今天主要讲的是,有些才能只有时间才能证明给你。

但那个鼓励随着毕业就烟消云散,我毕业之后去了广电总局,当了一个网络工程师,带着所有像今天的朋友一样对社会、对未来的一个憧憬,就去工作。工作时候对我来讲是一个打击,为什么说是打击,因为你在清华里面的时候,被称为天之骄子,但你到社会的时候,基本就是最无力的一群人,因为你刚刚毕业,我想今天你们依然是这样。你发现你所做的工作,跟你学的完全没关系。

开始就做一些体力活儿,天天拎水啊、接人送人啊,还有一些热心的这些老大姐,老给你介绍女朋友什么的。还嘘寒问暖,当然很关心你,但他们那个环境对我来讲还是有一些苦闷,因为你找不到自己一个成就感。

当时最在困惑的时候,大学的校友,就是现在的水木(年华)的卢庚戌找我,说李健,你还想不想唱歌,想不想一起唱歌?直到前些日子他又给我打电话,还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怎么唱,去哪儿唱?他说咱们当歌手啊,咱们可以出唱片,那个对我来讲是一个生活的一个惊醒。我觉得那是可能对我来讲,是一个另一番天地吧,能够迅速逃离朝九晚五,但是恰恰没告诉我,当歌手刚开始是不能赚钱,是无法生活的。就很冲动地就辞掉了工作,悄悄地就跟卢庚戌去唱歌去了,家里根本不知道我已经不工作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很多人会觉得很武断,如果你唱歌没唱出来怎么办?我觉得年轻人其实就应该勇敢一点儿,我觉得以前的人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勇敢。可能现在顾忌的东西太多了,你可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我就跟卢庚戌唱歌,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很为难。全国各地去做节目,当时很高兴总坐飞机,住各种酒店,住各种不太好的酒店。然后最为难的事情就是,做一个歌手那些应该有的训练我都没有。比方说怎么在台上表演,我很多时候是别人告诉我,说今晚上李健,你们水木(年华)要播你们节目了。我说天哪,一定不能让更多人知道,一定不能让我妈知道,就是特别害怕看自己,那段时间既快乐也纠结。

但我还算很幸运,因为当时清华的(两个)毕业生做一个组合,很受关注。九个月就用现在话来讲就所谓红了,然后得了很多奖。我记得那一个最大的一次颁奖典礼是星空音乐台吧,我们是内地当年成绩最好的一个新人,港台分别是F4跟陈冠希。但是当时我上场时候就紧张,因为我发现他们的人气特别高,而且又帅,陈冠希又很会表演,所以上场之前准备好的那些东西,又全都忘了。然后上台也慌了,估计肯定跑调了,因为我看见底下孙楠和田震在笑我俩,好像就唱《一生有你》。所以整个的一个阶段,是完全硬着头皮上。

做组合其实是对一个人来讲是需要一种考验,需要一个长时间磨合。其实离开水木(年华)并不是,对我来讲有多么困难的事情。我觉得音乐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你不能对它有任何含糊。你的唱片里面,一定要都是自己喜欢的歌,可能某些歌,当时别人会有质疑。就像《传奇》一样,当时这是一首那么慢的歌,在那样一个20××年、20××年是一个很中国风、很电子、很RB的时候,它就太格格不入了。但是我喜欢,那没有人听,没有人看好也没关系。

我觉得周杰伦有一句话他说得特别好,最大的突破就是没有突破。一个人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看似有限的一件事情里面,其实可以做成很无限。那你是做这样的音乐,并不代表你所有歌都一样的,你一样可以做得非常地丰富。做这行的人应该淡化,歌手、明星这样的一个身份,因为你老抓那个东西你会很痛苦。你总在比,永远会有人比你更帅,永远有人会比你运气更好,需要的是就是自己逐渐强大,这个强大也是需要很多机缘的。像春晚、像王菲这样的一个机会,你很难描述它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给你的时候,就像我原来说,你只有一首《传奇》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很多作品。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的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其实很多机会都不是机会,真正的机会也就那么一两次。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但我觉得成名应该晚一点,尤其是做这行的人。因为一旦你成名之后,你的时间会发现越来越少,属于你的真正的积累也会很少。

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太着急,不能像我当时老想这句话,我觉得四十(能立)就不错了,真是这样的。

在人成长阶段,你经常会遇到一些权威,我以前就会见到一个特别显赫的,比方说一个导演啊,或者是一个教授啊,总是紧张,但后来我慢慢地消解自己,消除这种一个不太好的。其实任何一个伟大的人,伟大是用卑微来换取的,真的。

这条路就充满了无数的变数,比方说你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又一个,没成名的时候,别人会想你要成名,成名之后,也有人问你,你接下来怎么办?2010年以后,《传奇》走向千家万户,开始很多人就开始问你基本一样的问题。比方说,王菲又怎么样了?怎么找到你?如果没有王菲唱这首歌,你还会坚持(吗)?更多问题是,一个歌手成名之后,面对名利时候,他还会创作出好作品吗?

其实真正的艺术家,钱还有你所谓的名利,只能会帮到你,只能会让你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如果你轻易地被所谓的那些名利击倒,那你太脆弱了。你连这样的一个事情,都无法坚持自己,其实你的成名是太运气,或者是说太荒诞了。

其实这个行业虽然没有规律,但也有规律可寻,就是你不断地要提醒自己,名声就像我原来在微博说的一样,就是一个误解的总合。我觉得今年我39岁,我很幸运我成名得晚一些,我觉得对生活还有一个不断提醒、不断往前走的一个愿望。

所以我觉得今天来的很多青年朋友,我不太会就是说教,我只是分享自己的一点儿生活经验。成功晚来一些更好,然后面对那些所谓的权威、显赫的人,不要太害怕。因为他们也走过你今天的路,有多少所谓的闪光,就有多少那些灰暗的时刻,任何时候都应该看清自己,别觉得自己那么渺小,也别觉得自己那么伟大。

励志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来宾:

巴金在自己的随想录中说过。“人不是点缀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为有了荆棘,才需要我们在荆棘中开辟道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平平坦坦过完一生是毫无意义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让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人。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实际行动、勇气、智慧、毅力才能实现。可是这条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隐若现,只有一条荆棘丛生、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必须果断的选择这条路。

从我们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注定要经历一翻彻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难,导致被小小的寒气所封杀。我走在这条路上,永不后悔。我赤着双脚。用双手扒着荆棘,荆棘的锋芒和我的肌肤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伤痛让我一次次动摇决心,但我固守阵地,决不动摇!强忍伤痛依然义无反顾的朝目的地前进。虽说伤痛时常让我疼痛难忍。我却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伤痕弥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个伤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都是一次成长的标志,所以我不悲伤,坚定的走下去。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荆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勇气走下去,半途而废。没有荆棘的道路,没有挑战性;没有挑战的人生,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人生,生不如死!!荆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气、有自信、有智慧、有梦想的人!荆棘的道路上锤炼了人的意志,荆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梦想。走在荆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经验告诫世人,成功的人必须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荆棘丛生,荆棘丛生必定能苦其心志。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荆棘便不会阻碍我们通向成功。相反,荆棘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磨难使我们越挫越勇。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

我要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