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点和线教案

2025/10/0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点和线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点和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画经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内容: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准备:直尺和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问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直?让学生在本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直。

二、新授:

1.出示直线上一点A然后让学生过A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在本上练习,让一学生去黑板上板演。尽量让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画。

2.直线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这个比前一个有难度,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作用,然后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如何准确的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让每位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三、课堂练习:自主练习5、6、7、8、9

第5题让学生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7题第二个对有些学生有难度,教师应重点教一下。

第8题是认识线段的拓展题。练习时应让学生自由的数,并且提醒学生既不要重复又不要遗漏。然后交流总结找到按规律数线段的方法。

点和线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陀螺旋转时,知道陀螺面上的图案会发生变化。

2.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线会“变”成圈圈。

3.体验陀螺旋转的乐趣,感知陀螺变化的奇妙。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简单的点、线的变化。

活动难点:探索“同心圆”及“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陀螺,知道陀螺旋转时,上面图案会发生变化。

物质准备:在圆心打好孔的圆形陀螺面,“同心圆”陀螺面,用乐高积木做出的陀螺。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幼儿进行组装乐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导语:之前我们用乐高积木的齿轮、轴,组装成一个有趣的陀螺,你们还记得应该选用哪种规格的齿轮?齿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开始玩陀螺吧。

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发生的变化。

提问:老师为我们齿轮穿上了新衣服(有图案的圆形面),谁愿意帮我转动它?在陀螺旋转时,你发现了什么?它的图案会产出变化吗?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的变化。

(1) 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进行按规则进行画点。

指导语: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点;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大大的点。

(2) 幼儿分别转动两张陀螺面,观察交流纸上面的变化。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发现的喜悦。

(4)师生共同分享发现的现象,鼓励幼儿进行总结。

引导语: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发现。一个点时,你看到了什么?随意画多个点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儿拿出“同心圆”纸片,进一步探索。

(1)幼儿沿着“同心圆”纸片上的圆线,画一圈点。

指导语:沿着上面的线,我们画上一圈点,可以稍微近一点,也可以稍微远一点。

(2)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结果,并进行实验。

提问:画了一圈点,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在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吧。

(3)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结果,请幼儿进行总结。

指导语:在同心圆上,转动一个点就是一个圆,我们画的这一圈点,转动时每个点形成的圆圈就在这个“同心圆”上,所以旋转起来我们只看到一个圆圈。

3.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线的变化。

(1)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开始划线。

提问: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条粗粗的线;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粗粗的线。

(2)幼儿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指导语:原来在陀螺面上画线,旋转时我们会看到圆圈。

4. 幼儿拿笔“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进行实验。

(1)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指导语:陀螺面上所有的`线转动时都会看到圆圈吗?像这样的陀螺会怎样呢?

(2)幼儿进行实验,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语:你用不同颜色,进行画竖线,它们的呈现的颜色,会一样吗?还是原来的陀螺面的颜色吗?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导幼儿进行后续的观察。

引导语:你们可以在科学区中,在陀螺面画一些有趣的点、线,也可以画一些图案,观察陀螺在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里还存在这种现象,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点和线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运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线材搭建立体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

构成式样美→观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用线将星座里的星星联起来,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点联成线后的狮子座、大熊座等。

2、看图(2):比利时的原子球博物馆简介:

这个馆是由12个球形建筑物连接而成,设计独特。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形。

分别由两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正方体。

三、教师示范,师生交流制作步骤。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搓出大小统一的.泥球多个)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参考图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作品构成样时更丰富。

1、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复杂的立体形比较。

2、参考图利启发:如线的平行排列,同一点上线成发射状排出等。

3、教材中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启发。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做做玩玩,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六、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点和线教案 篇4

教学目的:运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线材搭建立体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构成式样美→观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用线将星座里的星星联起来,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点联成线后的狮子座、大熊座等。

2、看图(2):比利时的原子球博物馆简介:

这个馆是由12个球形建筑物连接而成,设计独特。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形。

分别由两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正方体。

三、教师示范,师生交流制作步骤。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搓出大小统一的泥球多个)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图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作品构成样时更丰富。

1、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复杂的立体形比较。

2、图利启发:如线的平行排列,同一点上线成发射状排出等。

3、教材中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启发。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做做玩玩,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六、作业展评,课堂。

点和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 的概念以及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知道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会按要求画出线段、射线、直线;

3.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的情景中形成点的概念;

2.通过操作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

教材分析:本节是从最基础的图形------点和线开始学习,通过观察探究让学生体验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因此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本节的重点。点和线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又是构成其他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因此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必 要基础。应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学好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引导法。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

教 具:电脑、投影仪、硬纸条、大头 针、泡沫板、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活动1:(课件展示)

1、出示节日里用花盆摆出的美丽图画。

2、出示五星红旗。

3、出示生活中美妙的工艺图案

4、请同学们填一填:点动成____,线动成____,面动成____,面与面相交成____,线与线相交成____.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图画激发学习兴趣。复习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活动2

1:我们先学习点,同学们印象中的点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动画图案)滚动的小球,地图上的城市,霓红灯下的文字,节日的焰火,笔在纸上运行的轨迹。

学生思考后交流

举例[来源:学科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举现实中的点,增强学生对点的`感性认识。从生活中感受点。

2:让我们看一下课本吧!先看做一做第1题.

当你完成以后,对点有新的认识吗?(教师用课件演示电子显示屏是如何显示数字、字母和文字的?)总结得出:实质上是用发光的点构成图案。 学生在点阵图中用描点 的方法构造出字母、数字图案。

通过活动,体验点阵可以构成各种图案。加深对点的直观认识。

再请大家看第2个问题,在地图上找到北京、上海、南昌、成都所在的位置.

你对点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表示某些城市位置的点。 通过活动体验城市的面积很大,但在地图中可以用点表示它位置。加深对点的直观认识。

最后我们找一找第3题每个图形的顶点.

你对点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线和线相交成点。 复习线和线相交成点.

我们用大写字母 表示点.请同学们说出做一做第3题每个图形中的顶点的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学习点的表示方法。

合作交流

活动3:

课件出示:拉直的绳子、竹竿、人行横道线、书桌的边缘等,提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形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象线段? 学生回答并举例 从生活中感受线段。

请同学们画出两个点A和B,再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

我们用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线段,比如上图中的线段可以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A.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学生完成画图,教师给出线段的表示方法。 通过画图体会用两个端点表示线段的合理性。

请同学们为下面的线段命名.

学生口答,教师给予肯定。 及时巩固线段的表示方法。

同学们,这样画线段OA正确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深化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

射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形成的。

在生活有哪些物体给我们射线的形象? 教师说明射线的概念,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射线。(例如手电筒的 光束)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射线的概念。

射线只有一种表示 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一定是射线 的端点,第二个字母是射线上的任意一点.记作射线OA

请为下面以A为端点的射线命名。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及时巩固射线的表示方法。

请看右面图形是射线吗?是线段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巩固线段、射线概念,引出直线的概念。

直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形成的.

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⑴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个字母只要在直线上即可;记作:直线AB或 直线BA

⑵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记作:直线l

请为下面直线命名.

教师给出直线的概念,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直线.教师点评。

练习直线的表示方法。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端点

个数 延伸

方向 表示

方法

线段

射线

直线

学生填表,教师点评。 及时整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合作探究

活动4

请同学们做试验.

1、用一个大头针将硬纸条钉在泡沫板上,观察纸条能转动吗?

2、至少用几个大头针才能把硬纸条固定在泡沫板上?

学生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试验操作理解数学事实,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果把硬纸条看作直线,把大头针看作点,经过一个点你能画出来几条直线?经过两个点你能画出来几条直线?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实? 师生共同总结: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1、联系实际: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一事实的实例。

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有两个交点吗? 学生列举射击瞄准、砌直墙时拉一根线、植树等。 运用上述事实.增强应用意识。

拔高创新

活动5

1.虽然线段、射线、直线都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但是两字母的要求却有所不同.你知道吗?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区别,又有什么联系。你知道吗?

2.你对点有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复习点的概念。

3、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沙场练兵

1. 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画图:(1)延长线段AB至C使BC=2厘米,(2)延长线段BA至D使AD=1.5厘米

2、如下图,图中有哪几条线段?

3、如下图,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图形可以相交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4、判断正误:

(1)延长直线AB ( )

(2)直线AB与直线BA不是一条直线( )

(3)直线AB上有A点( )

(4)直线AB与直线l不可能是同一条直线( )

5、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为什么?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抢答, 教师点评

学生抢答,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后回答 练习学生的画图能力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将对概念的考察转化成判 断题。

数学事实 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P114P115)第1、2题做在书上,第3、4、5题做在作业本上.

2、开放激趣。

请你用点和线设计美丽的图案。

3、课堂调查问 卷。

(1).你喜欢这样的课吗?

(2).你在本课中还有哪些疑问?

(3).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怎样?

(4).你还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