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父母课堂》有感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父母课堂》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父母课堂》有感 篇1

一向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教师,读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也经常涉猎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所以自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基本是能够应对自如的。但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对我的教育方式也会提出质疑。女儿有时会抱怨我对她要求总是很严格,喜欢训斥她,而这些是我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之后女儿拿回了《父母课堂》,我们一齐阅读,一齐探讨,一齐感悟,一齐打造完美的亲子关系。

我很喜欢开卷的一些文章,总是饱含哲理,给人启迪,例如《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中有这样的语句“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也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蜡兰”啊!”相信每一位当家长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严格的要求,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很多孩子在在童真的年龄,就不得不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班,但是又有多少孩子是真正愿意去的呢。每当在孩子们稚嫩的脸蛋上看不到本该属于他们的灿烂的笑容时,我会有心疼的感觉。应对这些,我们家长是否就应冷静的思考,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我们是否就应反思,我们爱孩子,却又剥夺了孩子纯真而快乐的童年呢?

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学着用爱去鼓励去帮忙我的孩子,不让我的爱变成一堵墙去压着她。《父母课堂》中的文章给我以启发,让我我深刻感悟到了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更需要我们温暖的爱,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真,不要用我们那双随波逐流的大手去轻易拔掉我们自己家中的那棵美丽的蜡兰。

有《父母课堂》伴随的生活,我是幸福的,孩子是快乐的。我不断改变和完善着我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放手,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在必须限度的范围内让她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让我感觉到温暖和幸福。

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作为家长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意愿爱孩子,爱孩子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吃、穿、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作为教师不仅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已,用正确的话语引导孩子,多告诉她们就应做什么。学会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平等地交流,

让她充满欢欣地喜爱自己,喜爱家人,热爱师长和同学,学会用爱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在爱的温情里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读《父母课堂》有感 篇2

我和女儿做闺蜜

——读《父母课堂》有感

姜柏合家长

自女儿入小学以来就开始订阅《父母课堂》,到如今已经第二年了,两年里,在这本书的陪伴下,女儿已经从刚走出幼儿园时那个可爱顽皮的小不点,变成了现在热心有责任心的小大人了。而为娘我,也从以前咆哮式的训斥教育法走出来,慢慢地和女儿交朋友,到如今已经成了亲密无间的闺蜜。

自女儿出生起,我遵循着老话讲的"富养闺女",真的是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出众的"公主"而不懈努力,可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上到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变了,变得好动顽皮,有时甚至冲我发脾气,热心仗义的她,爱打闹,整个一个"小小女汉子".女儿你一直是妈妈心目中的公主啊,那一刻我真是一万个不明白,只觉得孩子和我的希望差之千里,我的脾气也变得心烦急躁,孩子一表现不如意,我就对她大声的训斥,渐渐地女儿回家不再第一个找妈妈了,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入小学后,一日,女儿从学校带回一本《父母课堂》,一看封面,"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这一行字立刻吸引了我,翻开书,我很清楚的记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名字叫做"郎平:和女儿做一辈子闺蜜"的文章,作者是张琦。我迫不及待的读了下去,看到郎平和女儿从分离,到辞职专心陪伴,最终和女儿成为了闺蜜,即便她又回到中国队当教练,和女儿的交流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依旧彼此牵挂,相互鼓励。

读完我真是百感交集,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就像一个迷路的人遇到了光明,原来母女之间还可以这样相处,平等无界限,我们和女儿要是这样该多好啊!于是接着读,"亲子加油站","孩子心声","专家讲堂",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吸引着我,我想这本书真太及时了,于是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教育方法,更加耐心地和孩子沟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她。从那之后我便迷恋上了这本书。 每次只要女儿拿回来,我就认真的读,把喜欢的句子和文章画出来,女儿看我这么喜欢这本书,开始以为里面藏了什么好故事,于是我选一些美文共赏和生活贴士的小文章给女儿读,看到搞笑的地方,我们一起笑;动情处,我们一起流泪,我们成了书友,现在女儿上二年级了,作文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有时候受到老师授予的优秀小奖章,回来给我看,我为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感谢《父母课堂》,重又拉近了我和女儿的距离,让我认识到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和孩子做朋友。愿我和女儿在这本好书的陪伴下,永远做最亲密的书友和闺蜜。

读《父母课堂》有感 篇3

《父母课堂》这本书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让我从一个无知妈妈成长为一个略有点教育孩子的方法。选读这本杂志对提高自身的素养是有帮忙的,里面的资料丰富多彩,涉及的层面也很广,给我指明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不懂教育的家长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学习好,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以后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而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宠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潜力实在差,如果离开了父母,孩子们会干啥?以后又怎样能去适应社会?先别说洗衣做饭,就是独自出门购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独立解决的潜力就更差了。光学习好不是全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潜力及独立潜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要放开手脚。不要什么事情都担心孩子会出错,而不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对解决问题的潜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让他独立去做,就如家里的家务活要他亲自参与并实践,洗碗、拖地他此刻不在话下,做起来得心应手。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用心设法解决问题,而不

是消极的等待。实践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这样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以后的行动中更用心的去应对去解决。

再就是不能以家长的身份高高在上的与孩子相处,就应以平等的身份去下孩子沟通、交流。就如生活中的实例来说吧,我老是教育儿子不要老是记得玩电脑游戏,沉迷于游戏中就什么也不想去做,对视力、身体都是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要适度的掌控学习与游戏的尺度,让孩子高兴的学习和快乐的游戏。在这方面我也是一个自私的人,自己也没有以身作则,得空时就往电脑里钻,对此,儿子也劝说我好几次,让我亲身体会到言传不如身教还更加来得实在。之后,在儿子的几次劝说就不这样做了,我俩互相监督,只要有一个人做不对时就及时纠正,让我母子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经过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教育孩子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施之恰当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循序见进引导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长大的。

透过读父母课堂,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养,要放开,要融入社会。要给他们一些关爱,要从小锻炼他们。给他们带给小小的舞台尽情施展发挥,将来就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父母课堂》有感 篇4

孩子拿回两本《父母课堂》要家长认真看写读后感,说老实话开始我还没有当回事,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学校没事干了找事,书拿回家放了很久也没翻过,一天闲暇无事看到书架上的《父母课堂》顺手拿起一本翻了翻,突然被中间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细细阅读后觉得这本书还是一本很好的书、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实用性和借鉴性.书里面有教育孩子的技巧、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等都用生动的故事形式展现出来,慢慢品味后结合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存在很多误区.于是细细的、认真的研读,借鉴名人专业人士的角度与观点来改变自己以往的一些错误方式方法来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的家长往往有点急功近利的心理,且还有一些世俗认为孩子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成为博士能出人头地就是成功.读了那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文章后我明白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培养比考上重点大学更加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塑造,意识到要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好的品德、有抱负有理想做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的重要性这对孩子自己将来也是终身受益的,对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