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观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辩论赛观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辩论赛观后感 篇1
“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观点将成败和英雄联系到了一起。那么,怎么去定义英雄这个词背后的意义呢?
我想,英雄是做出实际贡献的,英雄是某些优秀精神的象征。“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价值观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转化为对优秀精神的追求,激励人朝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境界采取切实行动。可见,这一认知,对人生实际问题是具有影响性、促进性的'。
英雄的价值,不是收获,而是付出;不是能力,而是行动;不是个人得到了什么,而是向社会贡献了什么。正如抗日战争时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他们每一个人的牺牲与所作出的事都是为最后战争的胜利尽一份力,而只有胜者才会被人们记住。
同时在当今社会中,成功者把事情当事业,失败者把事业当事情。这样的心理也就反映出最后两者的不同结局。
“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价值观是可取的,是因为它首先符合人的本性,人就是追求意义的动物,而成功则是对这种意义最好的诠释之一。
辩论赛观后感 篇2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到底那些人是真正的英雄呢?到底什么样的英雄能受到万人追捧呢?应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呢?
首先,很多人都认为成败是一个判断英雄的关键词,历史也往往是向着成功者的。成功,便是英雄;失败,不是英雄。当你在赛跑时,欢呼声、呐喊声总是为成功者响起,摄像师的镜头也会紧紧追随为成功者的'身影。这种成功者难道不是英雄吗?
其次,自古以来,成功者都是衡量英雄的重要标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和李清照都赞同我方观点。关羽华容道放曹操,诸葛亮便要杀了他,可见诸葛亮对成败的重视。
然而,可能有人会说,失败者难道不是英雄吗?岳飞抗金却被杀害,他就不是英雄吗?文天祥失败了,他也不是英雄吗?我不赞同失败者,但并不代表我轻视失败者。我认为失败者不应该放弃,而是将成功变成一种信念。只有不断追求成功,英雄才能涌现,社会才会进步。
综上所述,我坚持认为成败是英雄的度量衡,只有用成败议论英雄才能更好地诠释英雄。
辩论赛观后感 篇3
小学生们在放学、放假的时候,都没有手机玩。家长们说玩手机会影响学习,会伤害视力。但是,现在是网络时代,孩子不能完全不去接触。那么,小学生可以拥有手机吗?
正方:小学生可以有手机。
1、现在的小学生放完学以后也不是不能玩手机,但是要自己适量地玩,不玩很久就可以了。
2、玩手机可以让小学生们学习压力变小,就不会有学习的痛苦。可能还会让小学生喜欢学习,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3、玩了手机也不一定会学习差,而且有了自己的手机也不一定就是玩呢,学生可以看天气,看时间,使用更多的其它便捷功能。
反方:小学生不能有手机
1、如果学生趁父母不注意就玩手机,一有空就玩手机,这样学生就会沉迷手机,思绪全被手机占领,影响学习生活。
2、很多孩子会不停地玩,玩到没电也不肯放手。长时间地看着手机屏幕,对眼睛有影响。
3、不玩手机不一定就是好学生,但是玩手机的.就一定不是好学生。所以,给学生买机是错误的。
如果学生一直玩手机可能就会变成差等生。小学生要劳逸结合,要适量使用手机,不可以多玩,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压力变大。
辩论赛观后感 篇4
有人说,伟人是英雄;有人说,敢于奉献的人是英雄。自古以来,人们对英雄的认知各不相同。那,究竟什么是英雄呢?
应以成败论英雄,是我的观点。因为,一件大事的成败是最考验人的,而那些成功并受人尊敬的.人无一不是英雄。
以历史为例,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之后被禅让为王,只因为他治水成功。可再一看禹的父亲鲲,同样是治水,为什么父亲却被处以死刑?原因只是父亲治水失败。
再以我们中国伟人为例。为什么毛主席会被人铭记于心?因为他成功地解放了中国。为什么无名烈士会被我们敬称为英雄?因为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辟未来,并且最后成功了。没有人是会盲目地崇拜一个人,也没有人会盲目地以一个人为耻。
有人会说,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人人都可以是英雄。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人人都是英雄会怎样?我们尊敬英雄,我们学习英雄,我们视英雄为榜样,我们视英雄为动力。如果人人都是英雄,那就没有英雄;如果没有英雄,社会就会动荡。
一件大事的成败是考验人的,而那些英雄的成功也是英雄的最好证明。所以,我们应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