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案

2025/10/0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长大了一岁,改正了不少缺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案2。

2.学习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9个字。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2.学习写字,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词语、生字),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出示人物课件及人物录音)我叫王明,今年六岁,已经上一年级了,我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看看我的进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老师读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认识生字及词语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大家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看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乱飞再见弟弟都要欺负

妹妹抹眼泪大孩子捉小鸟

2.看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指名带读。

岁乱再捉弟妹抹

孩都眼泪欺负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案2》。(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看,我,要”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5)比较不同点,组个词语加以区别。

在()妹()地()

再()抹()弟()

指导:“欺负”的“负”读轻声。

课中休息:学唱一首歌《小松树快长大》。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

提示:回答时要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渗透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6.各小组再读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比赛。

五、练习背诵

教师:你们刚才朗读得好,表演得也好,这篇课文写得这样好,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自由背诵——小组练背——指名背诵。

六、说话练习

1.小组合作学习

个人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七、写字练习

教师:看这些字哪些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指导个别字。

学生写字。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王明的进步,也找到了自己的进步。你们在今年里进步的特别快,高兴吗?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更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九、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老师(或爸爸妈妈)好:

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

2.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研究生活中的词语,走近国家政治,体验社会文化,感受城市建设,触摸时代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拓宽研究途径

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上个周末我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周日上午,我乘地铁,来到了小白楼站,出地铁后向南行至大约500米,你猜来到了什么地方?(天津图书大厦)都有谁去过?

2.我来到天津图书大厦三楼,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你知道是什么类别的书吗?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xx年9月出版的《辞海》,收录词条127200余条,许多词语曾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又悄然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词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闯进了我们的生活。这学期,我们遨游了汉字王国,从这堂课起,我们一起遨游词语王国。从这星期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中的旧词与新词。

(板书:走近生活中的词)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觉得在这几年里,有哪些词语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谁能举个例子?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搜寻你的记忆,把你们想到的生活中的旧词、新词写下来。

三、平等对话探究

请小组成员拿起笔来,在你们所写的词语中,圈画出三个新词和三个旧词。一会儿,我们来分享交流。

(在对话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别梳理出四条线:居住环境的变化,出行工具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国家政治方面的词语)

1.体验社会文化

(1)平房──大杂院──四合院──胡同──商品房──小区──物业

(2)看了这些照片(出示四张胡同的图片),用一个词来说──胡同。

(3)谁在胡同里住过?住在胡同里,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记忆?

(4)一位日本人是这样解释胡同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多田贞一,1944年曾写了本《北京地名志》,说:胡同相当于小通路、横街、小巷等。

(5)著名作家汪曾淇是这样赞誉胡同的,谁来读?(出示幻灯片)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摘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6)胡同,不单单是一个词,更是一种文化。胡同的命名也留下了沧桑痕迹和历史情怀。

弯曲的就叫(九道弯胡同);

有棵大树,就叫(大树胡同);

形似袜子,就叫(袜子胡同);

对着水沟,就叫(大水沟胡同);

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就叫(白房子胡同);

地处河边,邻近摆渡,就叫(摆渡口胡同);

出门对着桥,就叫(桥口胡同);

毗邻窝棚,就叫(窝棚胡同)。

2.感受城市建设

(1)说说出行工具吧,你们出行,现在坐什么?过去呢?

轿子──马车──洋车──私家车──地铁──轻轨──城际铁路──动车组──磁悬浮列车

适当引导:看过《康熙微服私访》吗?官员出行做什么?(轿子)

像轿子一样的汽车,叫什么?(轿车)

自己家里的汽车,叫什么?(私家车)

(2)看一组照片(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和京津城际铁路)你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时速吗?(最高速度分别为430km/h和350km/h)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在中德两国总理的推动下,20xx年底在上海建成,从上海的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站,全长30公里,只需短短8分钟。)

(3)读一读这段话。

北京开往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客运铁路。

(4)阅读了两幅照片,阅读了两个词语,阅读了两组数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5)阅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地下铁路──地铁高速铁路──高铁

(6)词语和某些衣服一样,也有缩水的现象。原本三个字或者是四个字的词语,为了叙述的方便,往往简化成两个字。(板书:词语可以缩减)

城际铁路──(城铁)公共交通──(公交)

3.触摸时代特色

(1)说说我们的通讯方式和通讯工具。

结绳记事──烽火传信息(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飞鸽传书────打电话──BP机──大哥大──手机──QQ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家校通

(2)说了这么多词语有没有感受?

(3)看一组,有没有发现?(出示幻灯片)

BP机QQEmailIQWTONBA

(4)谁来读一读?

词语当中有这种现象:许多简单的英文字母常被直接应用在我们的文字中,而不再经过翻译。(板书:词语融合字母)

(5)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词语融合着英文字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