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学习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讨论交流,领会内容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a.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b.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c.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读文记字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liǎ)、引(yǐn)。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第 二 课 时
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
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那百度一下么高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预期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和4个偏旁。
2、认真朗读课文,认真倾听课文,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3、通过观察、朗读、想象,链接生活抓住季节特点创编小朋友眼中的四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这种感受,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转换谷穗雪人等不同的角色朗读并熟读成诵就是加深体验、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链接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发展儿童语言。生活是儿童语言的发源地,利用课前收集图片、儿歌及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鼓励学生生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四季美丽的风光,链接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没有实践条件去认知各种季节的同学也有了真实的感知,引导悟读像尖尖这样的叠词语言特色创编诗化语言,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与个性表达,教育回归了生活。
2、内容分析:
本首儿歌通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这四种代表春、夏、秋、冬的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不同的景色。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一定爱朗读,也爱背诵。插图色彩明丽,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3、学情认识:
这首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不同的特征。由于儿童生活经验匮乏,他们对于四季中的景物往往不能准确地区分。为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与家长沟通、课件展示季节情景、课堂多向交流,把四季有关的资源引入课堂,再进行认真的朗读认真的倾听,感受四季不同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另外,诗歌中有几处的语言形态对于刚完成汉语拼音学习,语言知识还不够丰富的儿童会造成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障碍,例如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这一句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到诗歌是在形象、生动地介绍成熟的谷穗的样子;对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中的顽皮一词,学生也会是有理解的困难。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予以突破。
4、经验介绍:
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如果一味地把生字集中在一起教学,天长日久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本课识字以分散识字语境识字为主,把11个汉字分解成三块出现,开始是赏景识字,自然习得。再是说说印象最深的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来贯穿识字是、雪、肚、叶、圆,最后把对、说、就三个汉字放到品读四季景中识字。这样的识字是在语言的实践学习中进行,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教学目标为一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
能展示四季风光的课件、生字卡片、课堂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与儿歌等。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四季风光,初步感知四季特点(赏景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吗?
2、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欣赏四季美丽的风光,想去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在欣赏的时候小朋友要一边用眼睛看,一边用脑子想一想,你都看到哪几个季节来到了我们身边?
3、播放四季风光片。(小朋友可真会欣赏!)
4、交流:
第一张画面是哪一个季节?春天你喜欢吗?请你美美梦地读一读春天。(它们两个是好朋友,读的时候要紧紧地挨着,再读一读。)第二幅画面是哪一个季节?请你读一读,开火车读。第三幅画面是哪一个季节?谁来读?(好像凉爽的秋风吹来了!)第四幅画面又是哪一个季节呢?请你读。这位小朋友读出了不怕冷的样子。
5、揭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四季的`儿童诗。
板书:四季
(让学生从图片联想生活来感知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观察图中整体感知四季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再次感知四季不同特点(说景识字)
1、我们的课文中也有美丽的四季风光,现在就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学习,边读的时候把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
2、读好的小朋友与小伙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经认识了读给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还不认识的交流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课文中的四季,哪一个季节的景色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指名说。
春天:
⑴请你读一读。
读出春天刚长出的小草嫩嫩的感觉?
⑵刚长出的小草又嫩又好看,
小草一钻出地面对小鸟说什么呢?谁来当一当小草读好:我是春天。他哪个字的读音特别准?
夏天:
⑴请你看图读一读。你刚才静静地听这位小朋友读,你听出荷叶有什么特点?
⑵谁再来读,课件点出圆字,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圆圆?
⑶这个短语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娃娃,谁认识?点出叶字。你在哪儿认识的叶,你知道他还有哪些好朋友?
秋天:
⑴指名读。他读出了秋天的什么特点?
⑵谁也来当一当秋天的谷穗,读一读。
冬天:
⑴谁来读一读这个短语?
⑵大肚子是什么样的?谁来做一做大肚子?谁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读出雪人的神气!读出雪人顽皮的样子,不怕冷的精神!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个肚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4、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娃娃。
5、与同桌交流已经认识的生字娃娃。
6、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季节的景色留下最深的印象?
7、读正确短语,并在交流中认读部分生字:是、叶、圆、雪、肚、。学生评读是否读出四季不同景物的特点。
(学生在课前及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景物与四季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初读课文说景,有助于了解景物与四季之间的关系,学习交流识字并积累语言,同时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视野。)
三、再读课文,品读四季不同特点(品景识字)
1、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自由读。
2、指名选择喜欢的季节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出你的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3、选择性读句,读出四季不同的特点。认读对、说、就3个生字。
4、重点品读春天的诗句:
⑴读出春天的特点。
⑵说说怎么知道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⑶欣赏春天的美景。
⑷我当小诗人,创编写春的诗句。交流。
5、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四季》。
(鼓励学生读好喜欢的季节的诗句,立足于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在品读课文诗句的特点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创编写春的诗句,基于儿童文化发展儿童语言。)
四、游戏中巩固识字悟规律(游戏识字)
1、我们来到四季果园,请小朋友摘果子。课件演示:学生读出水果上的生字的音,然后点一下,水果就自然摘下。
2、这些生字娃娃为什么穿不同色彩的衣服?(按左右、上下、全包围三种结构来分类本课的生字。)
⑴摘四季果子。交流生字娃娃为什么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⑵打汽球。巩固难字就。
抓住学生的心理,用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识字,悟出汉字上下、左右、全包围等不同的构字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二、理清思路——提炼主旨
1、文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第1、5段是总说,2、3、4是分说。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借鉴作者的结构。
2、找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3、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感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知识——精神——行为
三、精读文章——思考质疑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浩瀚”和“丰富”?
2、作者认为读书有那两个方面的作用?
3、“知识的增广”和“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加重要?
4、阅读中,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为什么?
5、谈谈你现在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为什么?以后呢?
四、论证方法——学习写作
1、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顺序能不能换?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模仿第三段文字试着写一段证明中心论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