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2025/10/10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篇1

昨天终于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了,后面棋王什么的应该是另一个故事了吧?因为实在很困,所以看得很糙,就随便说点看法。实话说这个标题真的不怎么吸引我,就是曾在大学专业课上记住的一个书名,咳但没有留心,如果不是无戒老师的推荐,我想我是不会注意到它并去看的。与它平平无奇的题目相比,内容是出乎意料的好看,至少不枯燥,庆幸是第一人称,所以也不绕,阅读体验还是相当愉悦的。

小说讲的是主人公“我”收到了一封爱慕了他十多年的陌生女人的来信,收到信的时候女主人公已经死了,这是她临死前写的,如果她不死,那么这封信就不会被寄出去,“我”就不会知道了。信中道尽了女主人公暗恋的心路历程以及遇到作家后那些年的生活经历。这样纯粹的感情真的很打动人,不怀期待不求回报,就默默守候在那个人身边,能够看着他就好。从文学角度看,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很细腻,我觉得一个男作者能揣摩得这么到位也是很厉害了。本质上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关系就是一种阶级对立,一个是社会上层的成功男士,一个是社会底层的柔弱女子,搁现在可以写一本狗血的霸道总裁爱上小白兔了,未婚先孕带球跑不要太烂大街,而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差距,以及男主人公对待感情的态度,注定了他们之间没有结果,这才是正常的嘛。

文学性是很好的。从现实角度看,就有那么一点点不讨人喜欢了。男主人公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渣男,女主人公就是一个爱她的她不爱,不爱她的爱得要死的痴心错付的傻女人,甚至为了这段单方面的恋情赔上了无辜的孩子和自己的性命,更可悲的是到死,对方都没有想起她……对了之前女人用玫瑰花用直白的话对作家暗示多次,作家都没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个bug,身为一个作家,他的观察力和敏感度,理当不该这么差,怎么会一次都没看出来呢?何况是这么明显的暗示。

好了,就到这里,有时间说不定会再看一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篇2

文章一共分成4个故事,分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马来狂人、女人和大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的是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的爱情,尽管结局不是那么美好。贯穿始终的那信中的话语充满了痛苦挣扎与寂寞,但我想这是值得歌颂的爱情。象棋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空虚和寂寞的折磨下,变成象棋大师战胜世界象棋冠军。但是也因为空虚的折磨,变得神经异常。马来狂人,是一个医生在探讨我们身为一个工作的角色,应该为这身份带来的义务做出多少程度的牺牲,才是在应尽的义务的范围内。女人和大地,个人感觉描述太多,完全不知道主线在哪里。只知道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

个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前两个故事:在阅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感觉这女人的例子还是挺极端的,但是就是这种极端行为,才更加显示出那种纯净爱情的美好。在阅读的评论区看到一段话,也是让人感慨。

爱情真的很奇特,爱一个人不仅爱他的好,他的各种优点,更重要的是爱上他的各种不好。就像毛姆在面纱中说到:“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挑,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有时候爱一个人,最糟糕的处境就是,我没有爱上你尽力呈现的美好一面,而是爱上了你浑浊不堪的内心”这样的爱情真的很让人羡慕。

第二个故事,讲的其实类似于一万小时定律,但是在寂寞的强大能量下,人们会因为无聊而发疯。类似现在疫情严重,只能呆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这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人思考一项东西,是需要锚点的。我们需要有一样东西去展开我们的思想,然后才能开始我们的遨游。这时候,我想刻意去让自己的脑子变空,其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有点像佛教里的正念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篇3

无望的等候,并不是为了虚度光阴,也不是为了让他人感到羞愧,而是在痴痴等待一个不可能的答案。有谁,愿意用十八年的等候去换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的遗憾。

她住在一个充满阳光的街区,一切是多么美好与难忘,当然,除了一户整天吵架的邻里。直到那天,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出现在她的生命中,那个小说家搬进了这个小街区,她只觉一种朦胧的感情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发芽、生根。时而像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江,惊涛骇浪,汹涌澎湃;又像一湾静谧的湖水,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她用各种方法去收藏小说家的存在,捡小说家的烟头,触摸小说家的门把手,甚至跟踪小说家,追逐他的影子。但是,她搬离了这个幸福的街区,再见到小说家的希望渺若晨星,她非常难过,心如刀割;为了小说家,她可以由淑女变为脾气暴躁的女子;为了小说家,她可以与朋友争执到恨之切骨,她甚至抱怨是上天不公。

时光荏苒,十八年的的等候悄然逝去,在茫茫人海之中,她的目光仿佛又触碰到了小说家的影子,依然是那么令她魂牵梦萦,楚楚动人。十八年的等候早已使她变得成熟,她以最好的微笑迎接他,像迎接朝阳,但是,他竟然没有认出她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像以前对待小说家一样对待孩子,宁愿职位低下也要让孩子上贵族学校。直至儿子病死前,写信前,她也在孜孜不倦的哺育孩子。

读到这,我才发现茨威格不只是歌颂女性在爱情中的牺牲和真挚,更加让我动容的是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们出生至长大成人,再到娶妻生子,父母对我们的爱从一而终,从未打过任何折扣,我们终其一生都还不了这份恩情。此刻,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唯有刻苦学习,提升自己,在有空闲的时候,放下手机,帮助父母干干家务,听听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帮爸妈做一顿晚饭,给他们写一封感恩的信。表达爱,永远不嫌早。

小说的最后,小说家坐在椅子上,桌上是一封零散的信件,他面朝即逝的夕阳,吐出一长串的烟圈,长叹了一口气,发呆——为这深情的错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篇4

凌晨一点才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结尾的音乐还在耳边流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就席卷而来。爱情是的完全牺牲的爱情。一个女人终其一生只爱一个男人这种爱不求任何哪怕一点点回报痛着爱着十八年。

一个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绽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仅仅是她所珍惜的爱情。看着深爱的人周旋在香肩软腰里次邂逅一次遗忘;再次邂逅再次遗忘心是怎样的痛?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己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边六年就是这样靠回忆不到一年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围希翼着能到他的身边。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这是他离开前的承诺一个男人是这样可以轻易的将承诺说出口却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迹的忘记。可以不拥有但是不要拥有后再失去那种空白的痛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孤身远行了带着爱离开了。“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纪念那忘却的时刻。”然而他却不会想起如果没有这最终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时间她回来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间为了让他的孩子可以过和他同样的生活不沾染灰尘杂质的生活。她永远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内心她只爱一个人一个将她遗忘的那样彻底的一个人。可以放弃自尊放弃一切去爱他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让他觉得低贱。又是一次离别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话语“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希望他可以回忆起她曾经的幸福但是他没有终没有记起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优秀读后感 篇5

近月来我阅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它讲述了一个少女自13岁起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从此以后对作家一生依恋,甚至不惜生下与作家一夜风流的孩子,坠入风尘,比较后她的一生在痛苦与泪水的掩埋中度过。

这本书引发了我的深思:一个女人是否值得为爱情而付出自己的一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认同。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株花,是一种草,是涓涓细流,是绵绵群山。卑微花草亦不为争春而苦苦等待,群山细流自会流向远方。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同样是短暂的。就我个人看来,我认为这个女人的行为并非敬畏生命,或者说她丝毫没有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在爱情,金钱,权势的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其次,书中的女人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生命的接续,在我看来,她所谓心心念念的腹中胎儿只是她求得男人百媚一笑中的一种手段罢了,不难从她的字里行间看出,她对孩子所谓的爱只是建立在孩子与那男人的一种血缘关系上罢了。作为一个母亲,当她决定生下那个孩子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她的身上增加了一种伟大而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是圣洁而美丽的,是对孩子由衷的疼爱与珍视所产生美好的纽带,绝不是利用!

也许我说不清楚生命究竟是什么,孔亭乔木,吴宫蔓草,楚寺寒鸦,亭亭修竹。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亦是这戏中的主角,所谓爱情,友情,权势,金钱亦不过是戏中斑斓的点缀。它又像一本书,由你自己执笔,细细品读,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篇章,不翻到比较后永远不知道结局的辉煌。采一缕和煦的阳光,撷一泓叮咚的清泉,划一叶轻盈的扁舟,只愿各自安好,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