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本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本文文质优美,围绕总结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展开四个方面的内容:水果多而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其中,识字写字学词,读通读顺课文是本课的重点。
三、说教学方法
我将运用字源识字法、趣味识字法引导学生识字。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学词读文。
四、说教学过程
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来引领。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四个环节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接着出示地图,介绍葡萄沟所处的位置
2、趣味识字,浪漫感知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出示要求认识的词语进行检测,齐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抽出生字读,强调多音字。他们对生字有了整体感知后,开始部分识字教学。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是因为汉字的灵动,造字之初的神韵。低年级汉字教学要努力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首先是字源识字。我出示“沟”的字源字形,让学生猜,当出示楷书字形后,学生非常开心。接着我给孩子们讲解“沟”在《说文解字》中的本意是“田间水道”。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吾、留、季”等几个汉字。
“以旧带新”学习“难堆准谁—维;语—吾”;“猜字谜识字”学习“弟弟站在木头边(梯);多一句(够)”。孩子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进行识字,在这种趣味识记中孩子们会深深的迷恋着汉字,汉字将变成了活的知识吸引着他们。
3、随文识字学词读文
扫清了识字障碍,我们进入了“随文识字,学词读文”的环节。
这时候我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师生分读,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文形象直观的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句子稍长,学生可能不太好读,结合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范读、领读、男生读、女生读等方式,让学生读正确,读通读顺这些句子。
结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简笔画呈现“山坡、梯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吐鲁番特殊的地貌。
本段的'新词“茂密”“五光十色”是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我这样设计。我让大家一起贴一贴葡萄叶的办法来理解“茂密”,多个同学参与,一片叶子不是茂密,两片、三片、四片……在参与中深度体会了枝叶“茂密”的含义,然后出示“凉棚的图片”,让人产生“凉爽”“舒服”的感觉,带着感受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接着我这样设计“五光十色”——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的图片,“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并让孩子一起“挂”在葡萄架下。这多种颜色的葡萄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五光十色。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尤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光”,“光”可以组什么词,这些都和什么有关,进而感觉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美感。带着这种美感,我们把这段话美美的多读几遍。并抓住“吃个够”结合生活感悟,深刻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这样设计,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降低了学生识字学词的难度,同时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培养了语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课标中明确指出,每节课都要有不少于十分钟的指导书写。本节课准备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密”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与“蜜桃”的“蜜”进行对比写字教学。
让学生感受形声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范写。接着让孩子们描红一个,练写这两个字,写字时我会提醒孩子们。
然后对“吃个够”的“够”和“葡萄沟”的“沟”字进行同样的对比写字教学。拓展比较学习“够、沟、狗、购、勾”这几个形近字。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对比写字的教学。
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之后,三四自然段将采用略读的方式,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结合图片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4、巧妙拓思,品读生悟。
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就在我们的赞美声中得以升华。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突出生字教学,强调中心句,结合简笔画,主题突出,简单明了。
感谢聆听。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葡萄沟》。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课件展示)
一、教材分析:(课件展示)
《葡萄沟》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以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而结束全文。
全文语言朴素、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掩抑不住的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是它成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根据本组教材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沟、疆”等11个生字,会写“吾、季”等12个生字,理解“盛产、茂密”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中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使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要说明的是,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陈述才逐条分开的。
三、教学重难点:(课件展示)
为了落实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课文中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课件展示)
1、抓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识字卡,让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生字新词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中,力求融悟读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形式为一体,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理解的能力。
下面着重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在对教材及教法进行恰当处理的基础上,以识字和朗读为突破口,以感悟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
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么,老师出一道谜语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猜到,好不好?……老师的谜语是:“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哟,有同学已经猜出来……好,你来说。……同学们,他猜得对不对啊?……对,就是葡萄!来,我们鼓励鼓励他。(鼓掌)(简笔画葡萄)。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爱吃葡萄吗?……爱吃啊,老师也爱吃。今天呀,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葡萄沟去参观一下好吗?”
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即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生字,初识课文:(课件展示)
学习生字准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会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眼、口、手、脑四动。眼动,就是要求学生看得准,认得清;口动,就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带感情去朗读课文;手动,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把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读不准音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脑动,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内容。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读完后,我会让学生分别把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并按类别写在黑板上。对学生提出来的这些生字新词,我会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一一认识和理解。
字音教学时,我将采用学生查字典的认读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让学生从总体上有所感知。(课件展示)然后我会按照字的不同结构形式用多媒体的方式把它们分别展现出来(左右结构:沟、疆、梯、维、够、碉;上下结构:鲁、番、蜜、吾、堡),(课件展示)利用拆字法和组字法等方法,让学生学习生字。如“够”字和“堡”字。
在学生准确掌握字形的基础上,(课件展示)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字义进行理解。在此环节,我将利用组词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理解“蜜”字的字义时:“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赛好吗?看谁能用“蜜”字又快又准确地进行组词,谁组的词多谁就是胜利者。好,下面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好,你来说。……哦,‘蜜蜂’,嗯,不错。……你来讲。……哦,你吃过蜜桔,甜吗?……哦,很甜啊。……哦,你吃过蜜桃啊,哦,也很甜呀。……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同学们组的词,看谁第一个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点。蜜蜂酿的蜜是甜的;蜜桔、蜜桃同学们说了也很甜……哦,这个同学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你请说。……哦,它们都和‘甜’有关系。同学们,他说得对吗?……好,对极了!你真肯动脑子!请坐。”
(三)笔画入手,掌握书写方法:(课件展示)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对生字词的书写,不但能起到对字音、字形、字义的巩固作用,而且能准确地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正确的笔画笔顺,使学生最终做到书写的流利、正确、美观。
通过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字的笔画和基本写法后,我将乘热打铁,让学生们通过字帖描红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印象,把字写得更美观。
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后,我将带领学生走进葡萄沟,领略葡萄沟之美。
(四)初读课文,品味葡萄沟之美:(课件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读书: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课文中有些词语,学生读起来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重点展开以下几项教学:一是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读得流利,读出感情。二是让学生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师生一起交流解决,比如“茂密”、“五光十色”等。三是让学生提出自己感觉不易读好的语句,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语句。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是后面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必须要扎实地完成。
在完成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我会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感知的基础上,我将为学生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葡萄沟美在什么地方。同学们,葡萄沟美吗?……是的,老师也觉得很美。那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葡萄沟美在什么地方?……你来说。……噢,那里出产的水果品种多。嗯,你找得真准确!请坐。(板书:水果――品种多)。你来说。……噢,这里出产的`葡萄颜色多,十分美丽。你说得真好!请坐。(板书:葡萄――五光十色)。好,你来讲。……这里的维W尔族老乡十分热情好客。嗯,真好。请坐。(板书:老乡――热情好客)。这位同学的手举得真高,好,你来说。……噢,这里的葡萄干也好啊,啊,颜色鲜,味道甜。嗯,不错。请坐。(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美)。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在学生不理解处、有困难处,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五)品读句子,体味赞美之情:(课件展示)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年龄、知识所限,会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带领他们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句、段的学习也落实到了实处,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如课文中的这些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W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这些句子之中,“最喜爱”、“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热情好客”、“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真是个好地方”,都充满了作者无限的赞美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不能在朗读中有感情有重点地把它们朗读出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进而也不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将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朗读练习,让他们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延伸拓展,迁移运用:(课件展示)
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课文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也不仅只是为了通过课文所具有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还在于通过课堂的延伸、拓展,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口能力。为此,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将激励大家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家乡那里最美,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葡萄――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美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性强,突出了教学重点,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学生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4、学生仿写句子。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
(四)教学难点:
学生仿写句子。
二、说教法
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的词语。
(2)学生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生默读课文。
(1)出示学习目标:
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在地图上找到吐鲁番。了解它的位置。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讨论: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水果多
(2)景色美
(3)人热情
(4)葡萄干好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3)出示图片认识沙果等水果。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学习目标
(1)葡萄种在哪里?
(2)课件出示梯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梯田。
2、梯田里的葡萄长势如何呢?
(1)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凉棚”
(2)学生比较句子: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3)引导学生用手势打起凉棚理解“一个”与“一个个”表达的意思不同。
3、到了秋季一个个凉棚下挂满了葡萄
(1)课件出示葡萄成熟的图片学生观察。
(2)学生结合课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学生齐读填好的.句子。
4、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的好。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六)总结本段,读写迁移。
1、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不同之处。
2、学生仿写练笔
(1)出示苹果图片。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过度:丰收总是能给人快乐,要是你这时候去葡萄沟那里就可是有口福了。
3、课件出示热情好了的维吾尔族老乡。
过度:老师就带着大家去他问的院子里看看。
4、播放视频学生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与人们的心情。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收下来的葡萄都运到哪里去了?
(3)课件出示阴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阴房的构造。
(4)同桌合作学习:新鲜的葡萄是怎样制作成葡萄干的。
(5)课件出示重点的词语。
(八)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哪里的人又非常的热情,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九)拓展练习
假如你去葡萄沟,你想做什么?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葡萄沟
好水果多
景色美
地人热情
葡萄干好
方
六、说效果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4
1、新设计
《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
本课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必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而,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品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定本课生字,认识生字。学习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3、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学情分析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
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葡萄沟》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新疆的吐鲁番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难点: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爱吃葡萄吗?中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不仅多而且最甜。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好地方——葡萄沟。
活动2【活动】探索体验
1.出示课件,初步感知内容。
2.初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3.检查认识生字的情况。
4.分段读课文。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好地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出产水果的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文辨析“凉棚”、“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一个个”和“一个”。
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用“五光十色”进行说话练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阴房是什么样子的?在书中用横线画出来。
葡萄干在阴房里是怎样制成的?用小括号括起来。
活动3【测试】课堂检测
1.我会填:
()的枝叶()的'葡萄()的葡萄干
()的凉棚()的老乡()的沙果
2.按课文填空:
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3.请你也来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吧,齐读课文。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板书:10葡萄沟
出产水果
夏季葡萄枝叶茂密
景色美丽{好地方
葡萄沟{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有名颜色鲜味道甜
活动6【讲授】资料袋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角,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车进峡谷,只见两山夹峙,中间是草木芳菲的沟壑,宛如一道绿色的画廊。吐鲁番人在谷底筑了鹅卵石和水泥板砌成的河渠,长流不息的河水浇灌着整个葡萄沟。
葡萄沟约七八千米长,是名符其实的“葡萄王国”。别说那田地里连绵不绝的葡萄园,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有红葡萄、黑葡萄、无核白、比夹干、琐琐等。有的色如翡翠,有的艳如玛瑙;有的小似珍珠,有的大似橄榄;有的皮薄汁多味美,有的肉脆汁浓味酸甜。其中的名贵者,莫过于无核白葡萄,简称“无核白”,因其无核白如玉,晶莹透明而得名,葡萄粒小、汁多、味甜。在国际葡萄市场被誉为“绿珍珠”。
阴房
在葡萄沟较高的坡地上建的一种特殊的房屋,它的四壁都用土坯叠砌,但在墙上密密匝匝布满气孔。较大的房屋约有两层楼高,远望像个古城堡惹人瞩目;置身跟前,又觉得它像养“蝈蝈”的方形巨笼,十分别致、奇特,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这种房子,当地维吾尔人称作“群结”,汉语叫作“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