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2025/10/11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篇1

改造背景:供暖系统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供热系统冷热不均,回水管中汽水同回。系统主管没有减压设备,没有疏水设备,虽经多次局部改造,仍不能解决管道漏汽、滴水、主管末端积水及立管断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安全和生产,迫切需要彻底改造。

一、采暖热负荷计算

采暖热负荷是采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选煤厂面积大,采暖环境复杂。通过对外围结构耗热量、大门侵入冷空气耗热量、附加耗热量等计算,厂房内采暖热负荷平均41.8W/m2。锅炉房所供蒸汽压力为0.4Mpa 左右,主进气管是DN273×10mm 无缝钢管。

二、改造方案选择

目前供暖设施的优缺点:

优点:这是传统的供暖方式,节省投资,安装方便,同时原有散热片可以再利用。

缺点:容易锈蚀,维修量大,有噪声,卫生条件差,能耗大。

通过多项考虑比较,选煤厂面积大,栈桥皮带走廊多,施工改造会干扰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不影响生产,节约经费,决定按更合理、更科学的采暖方式重新设计安装,彻底解决原来不合理的地方,保证在今年冬季供暖时所有采暖设备运行正常,室内温度让大家满意,再没有跑汽、漏水、结冰等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主管、立管供汽不均

造成供汽不均的原因很多,如进汽压力不足,管径设计不正确,管路布局设计不合理等。就选煤厂而言,厂内采暖面积大,管线长,管线转弯多,同时供汽压力偏低,造成管路供汽不均,主管末端的供汽不足,使部分立管无法通汽。

在进汽压力偏低的情况下,对管路系统重新布局,增加分汽缸,由分汽缸分出各走向主管,保证主管供汽均匀;通过立管阀门调节,保证各立管供汽均匀;调整疏水器的布置每路立管安装一组疏水器, 解决因供汽不均造成部分冷凝管过热,而使底层散热片出现冷凝管比进汽管压力高的蒸汽反冲现象。

(2)主管、立管积水

主、立管积水原因多方面,最主要原因是主管末端冷凝水无排水装置,以及前面所述底层散热片出现冷凝管比进汽管压力高的蒸汽反冲现象,而使立管底端积水,散热片不制热。原立管与主管连接为侧开三通,主管冷凝水流入立管,至使散热片不通汽无法制热。

可在主管末(底)端增加带旁通的疏水装置,使冷凝水直接由底端排至原冷凝水回收管;把原立管与主管连接的侧开三通改为上开三通。避免了蒸汽冷凝水进入立管,影响采暖效果。

(3)立管与主管或散热器四通接口处易断裂

蒸汽采暖都是间歇式运行,管道的.伸缩量比较大,造成立管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热应力。对于热力管道都需要热补偿,压力为0.16Mpa 蒸汽管道的热伸长ΔL (mm )为:

ΔL=α.L(t2t1)

t2为蒸汽温度130℃,t1为室内温度5℃,α为管材线膨胀系数0.012。

ΔL=0.012L(130℃5℃)=1.5L

即管道热伸长为1.5mm/m原固定支架间距为40米设方形补偿器1个,最大热伸长为:

ΔLmax =1.5×40/2 = 30(mm)

因原系统主管安装原因,至使主管与散热片上端间距较近,而最大热伸长为30mm ,靠近补偿器的立管因反复的热伸缩量大,超过其补偿承受能力,使立管与主管或散热器四通接口处最易被拉裂。 可采用增加弯头,其作用相当一个方形补偿器,利用其来作热补偿;同时将固定支架布置为30米设一个方形补偿器,减少支架间热伸长量。

(4)冷凝水不能正常循环 选煤厂厂房面积大,采暖系统管道走向,散热器布置较复杂,系统布置及配置不均,这样就使整个系统的循环受到影响,冷凝水不能正常返回系统中。

可采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冷凝水集水器,增加冷凝水循环泵的方法使其正常循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疏水器等方法使冷凝水利用蒸汽压力自然循环,这样就可解决冷凝水到处排放的现象,增加热水利用率,增加锅炉利用率,保证采暖热效率。

(5)暖气支管部分配置、走向不合理,影响采暖系统正常供暖

随着选煤厂的扩展完善,采暖面积不断增加,人为的在主管道上任意开口,不加任何措施增加散热器,再由于室外采暖管网的增加,这样现在所需采暖系统就和原设计的不相适应,对部分的管道要进行整改,在采暖《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加大管径、改变循环方式、增加设备等方法使整个采暖系统更完善,更适应 。

为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为更好的保护采暖管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暖管网应尽量采用地沟敷设。

四、运行结果

改造方案实施后,可保冬季室内温度均达正常要求,冷凝水畅通,解决了管道的漏气、滴水、供暖不均等现象,消除了热媒堵塞现象,也不会发生立管因热伸缩而被拉裂现象,运行正常,暖气管网不在有乱敷设、乱开口、乱接管的现象。

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篇2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的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以优化能源利用、降低能耗、提高供暖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节能改造目标

1. 提高供暖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舒适度。

3.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改造措施

1. 设备更新与升级

替换老旧、低效的供暖设备,如锅炉、热交换器等,采用高效、节能的新型设备。

引入变频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备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

2. 管网优化

对供热管网进行彻底检查和评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泄漏、堵塞等。

优化管网布局,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传输效率。

采用保温材料对管网进行保温处理,降低热量散失。

3. 智能控制系统

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供暖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

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用户需求等因素,智能调节供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供暖温度。

实现分户计量和收费,鼓励用户节约用能。

4. 能源回收利用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系统的辅助能源。

回收和利用供暖系统产生的废热,如烟气、冷凝水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建筑保温与节能改造

加强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如增加外墙保温层、更换节能门窗等。

优化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设计,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

推广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6. 用户行为引导

加强对用户的节能宣传教育,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

鼓励用户采取节能措施,如合理设置室内温度、减少不必要的供暖时间等。

设立节能奖励机制,对节能效果明显的用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节能改造实施步骤

1. 调研与评估:对现有供暖系统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了解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节能潜力。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和节能目标,制定详细的节能改造方案。

3. 资金筹措:争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资金支持,确保节能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

4. 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5. 效果评估:对节能改造后的供暖系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能耗、供暖效率、室内热环境质量等方面。

6. 持续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和用户反馈,对供暖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五、结论

通过实施上述节能改造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水平,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节能改造还有助于推动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做出贡献。

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对既有供暖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暖效率,同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节能的供暖服务。

二、工作重点

1. 提高建筑物保温性能:通过给建筑物加装外保温材料、更换原有的隔热性能不好的门窗等方式,提高整栋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 优化供暖系统配置: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供暖系统,优化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的配置,提高供暖效率。

3. 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气候补偿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供热系统的总供回水温度,通过变频技术调节系统的总流量,实现智能化控制,降低能源消耗。

4. 加强系统维护和管理:建立供暖系统信息化及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实时监测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供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三、实施步骤

1. 调研分析:对既有供暖系统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 设计规划: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节能改造方案,包括建筑物保温改造、供暖系统优化、智能控制系统引入以及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实施,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调试运行:完成施工后,对供暖系统进行调试运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5. 评估验收:对改造后的供暖系统进行评估验收,检查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改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政策措施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供暖系统节能改造工作,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2. 技术指导:政府应加强对供暖系统节能改造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改造质量和效率。

3. 宣传推广:加强对供暖系统节能改造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节能改造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具体要求

1.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改造工作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3. 建立完善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机制,确保供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并发挥节能效果。

总之,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供暖系统的配置以及智能化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等方式实现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将有助于提高供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供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篇4

一、建筑保温与隔热改进

1. 给建筑物加装外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提高整栋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

2. 更换原有的隔热性能不好的门窗,加装双层玻璃窗、密封门窗等措施,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

二、温度控制与调节技术应用

1. 采用气候补偿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来控制供热系统的总供回水温度,通过变频技术调节系统的总流量。

2. 引入智能温控系统,结合室内外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门,实现对供暖系统的精确控制。通过调整供暖温度和供暖时间,避免过度供暖和能源的浪费。

三、水循环系统优化

1. 使用高效的水泵和阀门,减少水泵的功耗,提高水循环的效率。

2. 考虑使用集中供热系统,减少供暖管道的损耗,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

四、管网间连接方式改造

1. 在一次管网侧安装计量表,以监测和控制供热量。

2. 在二次管网供水总管上安装三通混水阀,加装平衡阀在供暖系统水力失调比较严重的并联环路中,改善供暖水力平衡情况。

3. 使用气候补偿器调控室外空气温度与时间,具体调整一次管网供热量,减少室外供热总循环流量。

五、加强对供热管网的管理

1. 定期对供热管网进行维修,更换陈旧、坏死的.管网部件,提高供热管道的保温、防腐水平。

2. 加强对水质的管理,注意对水的除氧处理,避免换热面结垢造成锅炉或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而造成的能耗浪费。

六、用户系统分户改造

1. 有计划地对整个用户系统进行分户改造,解决楼内管网堵塞和用户家中管道漏水等问题。

2. 实施对用户的分户控制,避免因一个用户出问题而影响到其他的用户。

七、利用可再生能源

考虑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过实施以上综合改造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提高供暖效果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