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三国演义》是我在四年级上期的寒假开始看的,直到四年级下期的暑假我才看完。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用他手中的笔勾画了东汉末年一个个身在乱世的英雄人物。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战乱发生,分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继而浮现出了许多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英雄。由于三个国家在这一百多年的三国历史中战争发生的极为频繁,导致许多英雄在战争中倒下,而继承这些英雄未尽事业的后辈却越来越无能,最后三国还是被魏国的`皇帝司马氏统一了,并改成晋国。
看完了《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人是赵云和诸葛亮。赵云的武器是长枪,另外在长坂坡之战时得到了一把削铁如泥的青钢剑。赵云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对蜀国的皇帝刘备忠心耿耿,在长坂坡时为了不让曹操军追上刘备,赵云一人独挡几十万大军,并且把刘备的儿子刘禅救了回去。诸葛亮每时每刻都拿着他的扇子,显得有几分神秘,他是蜀国里最聪明的人,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摛孟获、空城计、木牛流马等就足已证明这一点。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长坂坡之战。长坂坡的不远处就是一条河,关羽和刘琦已经备好船在等刘备了,但身后却是几十万曹军。赵云一人挡住了全部军队,还救出了阿斗,夺得了青钢剑。在杀了五十多名比较有名的战将后回马朝当阳桥骑去,只见张飞已经在桥头等着了,张飞让赵云过去后,大吼了一声,吓得几十万曹军没有一个人敢冲上去,反而后退了几步。张飞又连续吼了几声,曹军转头就跑。张飞命令将士们把桥拆了,就追刘备去了。
关于三国的人和情节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书喔!我还是用一首歌来结尾吧:“不是英雄,不谈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挠挠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代杨慎的这一句词,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同时,这一句词亦是对三国英雄好汉的一句最真实的评论。
《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精彩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感觉身临其境的故事,例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等等,都是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是个个不非凡:老奸巨猾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粗中有细的张飞、有勇无谋的吕布……我最喜欢的是三顾茅庐的刘备,因为他待人和善、重情谊、为求得一个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而不惜“三顾茅庐”……
当然,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刘备必胜!蜀国一统天下。”的念头来看的,因为当时觉得,孙权虽然有周瑜来辅佐他,但是,孙权毕竟有点优柔寡断,难成大统;曹操生性多疑,为人奸诈,我不看好他,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会认为条件较好的刘备会一统天下,江山从此开始姓刘。
可是,事实总是那么的残酷。
当我读到《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叫好,心想,这回,三兄弟立了这么大的功,肯定可以谋一个较高的官职来做,至少,也是五品往上,但是,事实又一次的让我失望了。
刘备三兄弟虽然谋到了一个官职,但是,那个官职也太小了点,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我真为他们叫不公,明明立功的是刘备三人,可是,他们的好处却是那么的小。不过,后来想想,在当时,皇帝不问朝事,董卓专政,那乱世将临的时候,能谋个县尉做做,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让刘备生不逢时呢?
当我读到《云长温酒斩华雄》和《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我深深地为关羽的英勇而折服,同时也为曹操而惋惜,这么一个忠勇双全的将领,不是他的,而是刘备的,因而,我也特别的羡慕刘备,有这么一个将领兼好兄弟好哥们,任谁,谁不羡慕呢?
当我读到《空城计》时,我又为了诸葛亮的才智而再一次折服,又一次地羡慕刘备,因为,他有一个可以为他生为他死的好军师!
当我读到《烧藤甲七擒孟获》的时候,我再一次地为诸葛亮的智慧而折服,而羡慕刘备,知道用心机来令孟获从心底上服从诸葛亮,甘愿为他所调遣。
《三国演义》里,还写了“三绝”,分别为: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当然,《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精妙绝伦的故事,这些故事,把一个个三国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读了,在不知不觉中,也沉迷于此,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悲愤,一起快乐,一起焦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在高年级,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翻过最后一页书,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一次目睹了它的风采,又一次不舍地与它告别。一段历史,在它的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群雄割据的时代,我慢慢回味着它的魅力……
我与它相识在小学,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看课外书,在父亲的极力推荐下,我捧起了它—《三国演义》,我曾经厌倦过,因为这里面全是我不明白的文言文,但我又难以放下那颗好奇的心。在心里的矛盾下,我执拗地读起了它,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它,并就此痴迷于它。我以一个孩子的无知与纯洁品味着,我惊奇于那段历史,震慑于张飞的烈性,赞叹于孔明的机智,又叹息于周瑜的狭隘,惊骇于曹操的奸诈,愤怒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我因一个情节或喜或悲,我入读古诗一样的在心中闪现一幕幕悲欢离合,简单地认为你不过如此。
几年后,我再次将它捧于手心,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可笑,我看见的'知识几多跳动的浪花,就以为看过了深邃的大海。再一次细细品读,透过上演的情节,我才明白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豪情义气,他们走南闯北,终得卧龙相助,而孔明也是蜀国的忠义之臣,在白帝托孤,他毫不贪婪,凭借对汉室的一腔碧血和一颗忠心,辅佐阿斗继承父业。我亦因司马家族的统一而惊喜,结束了劳民伤财的战争,也许和平不远了吧,当我期待着看着其乐融融的国时,小升初考试打断了我的梦,我不得不先与你离开…
上了初中,我有心血来潮拿起泛黄的书签,回到了我当年的那一幕情景中去,我再次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一个人的称帝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灾难就此结束,当司马炎灭掉蜀后,我无奈了,无奈于刘禅的乐不思蜀,更为汉相诸葛亮的早逝而悲痛,如此昏庸的主公,或许真应了司马昭的那句话:“就算诸葛亮活着,蜀国也迟早会灭亡。”翻过几页书,吴国也被西晋灭亡,叹息之余,我想起了鲁子敬曾嘱咐与吕蒙一定要孙刘联盟的言语,也许两国正是因为破坏了和为贵才惨遭灭亡的厄运的吧!总之,这该值得庆幸,至少会有一段短暂的和平,让无辜的百姓歇息一下。
就这样,我以我眼观书,以我心感悟,窥得三国的一角,以我的阅历,怎能读懂这不千古传颂的巨作,我只能努力汲取它的养料,来构筑我的精神世界,在手中,久久捧着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