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2025/10/1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词语“苹果,葡萄,菠萝,桔子,草莓,香蕉,并大胆的表达。

2:培养孩子对识字游戏的兴趣,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活动准备:

1、识字卡每人一份。

2、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词语。

1、今天老师又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请大家说一说他们的名字。

2、师一一出示词卡,请幼儿说出词卡上的词语。

3、请孩子逐一开火车说出词卡上的词语。

4、鼓励个别孩子大胆的交流。

二、新授词语。

1、游戏引出词语。老师给你们来猜谜语,好不好?看看说的本领最最大,脑筋懂得最最快!

2、幼儿说出一个词语,老师请出一张词卡,并逐一反复认识。

3、游戏“捉迷藏”孩子蒙上眼睛,老师任意拿走词卡,然后孩子睁开眼睛看一看什么词卡不见了。

4、请孩子上来做小主持,组织游戏活动。

5、请孩子说一说,什么水果是自己最喜欢吃的,并把相对应的词卡找出来。

6、请孩子再说说自己比较不喜欢吃什么,并把相对的词卡找出来。7:游戏“小蜜蜂”。老师与孩子一起念儿歌:“小蜜蜂,飞飞飞,飞到东,飞到西,飞到某字摸一摸。”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小蜜蜂的样子,听到老师指定的词,孩子飞到词卡前摸一摸。

7、两两合作游戏,一个幼儿来说词语,另一个幼儿做小蜜蜂飞到相应的词卡前。

三、游戏。

1、游戏“开水果店”。一个孩子扮售货员卖水果(词卡),其余幼儿扮演顾客买水果(词卡),售货员把相对应的词卡给顾客。

2、鼓励孩子同伴之间做游戏,互相帮助,一起认识更多的词语。

3、对能力弱的孩子加强引导,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认识的词语,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

个案观察:

孙海昕是我班的好奇宝宝,经常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呀,老师这个字怎么念的呀?每当你准备教授新字的时候,他总是最认真,可是几堂课下来,我发现他的兴趣没有以前高了,上课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我就猜想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是很强烈的,我们应该抓住孩子这个特性,将乏味的识字活动融入游戏之中,逐渐提高孩子们对识字的积极性。于是我思考在认字过程中是否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加以组织,几次试验下来,我发现效果很好。海昕的识字兴趣又回到了以前,积极性也很高。今天的活动以游戏贯穿其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特别强。

我觉得,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可以促进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孩子需要交往,孩子能够交往,只要创设适宜的游戏交往环境,孩子完全可以自主的活动。班图拉说过,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环境的潜能只有在特定的行为使之实现化之后才能起作用。

活动反思:

刚进入大班,我曾经尝试教孩子们认字,但是我发现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只会让孩子觉得认字是一种负担,枯燥无味,而逐渐对识字活动产生厌倦的心理。将乏味的识字活动融入游戏之中,逐渐提高孩子们对识字的积极性。活动不只是指教师有计划引导幼儿从事的一系列活动,更包括以幼儿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所创设的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幼儿在这种背景下自主生成的各类活动。我知道,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就一定要采用孩子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式,实践证明,孩子们的确对这样的活动方式非常喜欢,并且乐意的接受,主动的`参与,积极的学习。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就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在一开始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我们班孩子最感兴趣的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果然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到了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给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大胆的表现自己。在新授词语时,我采用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反复的游戏中,孩子们还是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点。最后的亲自游戏,更是让家长和孩子体验到识字游戏的快乐。但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发现孩子的接受能力差异很大。以后的活动中应该考虑到怎样更合理的安排词汇的量,减少部分孩子的等待时间,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的发展孩子的内在潜能!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减法应用题。

2、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在多次编应用题的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减号””等号”以及数字在算式中的意义。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清楚地用语言表述算式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重点:看图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理解”减号””等号”在应用题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6个苹果。10个桃子,8个梨子,6个果篮),加号,减号,等号若干;1~5的数字,铅笔。

2、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第33页活动过程:

学习解答口报减法应用题。

◆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应用题。

教师先出示3个苹果并讲述:篮子里有了三个苹果。

教师再拿走1个苹果并讲述,小红吃掉了1个苹果。

◆教师:篮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学习看图编减法应用题。

◆教师在篮子的背景图上先出示5个桃子,然后从篮子中拿走3个桃子。

教师:谁能把刚才老师拿桃子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篮子里有5个桃子,拿走了3个)

教师:你应该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果篮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

教师: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果篮子里有5个桃子,拿走了3个,果篮里还剩下几个桃子?)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二)中的三幅图。

教师:谁能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情讲清楚?(果篮子里有4个梨,装走了2个梨子,果篮子里还剩几个梨子?)

教师:这件事情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来记录?(4—2=2)

◆教师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减号””等号”以及数字在算式中的意义。

教师:”4—2=2”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事情的?

4—2=2

果篮里有4个梨子装走了2个梨子果篮里还剩下2个梨子

◆师幼讨论:”减号”后面的2和”等号”后面的2表示意思一样不?(帮助幼儿明确”减号”后面的2表示的是第二幅图上塑料袋里装走的两个梨子,等号后面的2表示是第三幅图上果篮子里还剩下的2个梨子。虽然都是数字2,但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幼儿操作活动

◆完成幼儿用书第32页的内容。(2组)

教师:请你用每排的三幅图编一道应用题,并在记录单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幼儿用书第33页的内容。(2组)

教师:根据水果店每种水果的价格,算算每个小朋友用手中的钱买了自己想要的水果后,还剩多少钱?并列出算式。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篇3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好吃的水果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猜谜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编谜则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某一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大班幼儿对猜谜活动很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让幼儿尝试编谜语,依据《纲要》,在念一念,猜一猜,编一编的过程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猜谜,编谜活动。

2能依据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联系生活经验,尝试编谜。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设计果园环境:盆栽植物上悬挂各种水果,以及葡萄滕等。

活动过程:

1带幼儿进入“果园”,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说水果谜面,幼儿猜。

3教师同幼儿一起分析谜面,并小结。

4再分析1--2个水果谜面,幼儿学习编谜方法。

编谜可以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来编,但是,编谜时不能直接说出这一水果的'名称,谜语句子也不能太长,话不能太多,念起来要顺口。

5幼儿尝试编谜(利用操作卡二)

找出各图中水果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横线上,然后编者按谜语。

6交流活动:个别幼儿朗诵自编谜语,对不适当的语言教师给予整理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