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

2025/10/1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认识玩具柜中的不同玩具,知道玩具的名称。

初步学习按照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将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幼儿在整理玩具柜的过程中,感知分类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整理玩具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爱护玩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常见玩具,能说出玩具的名字。

学会按玩具种类进行分类整理。

2、难点

理解分类的概念,能够独立将玩具准确分类。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展示玩具柜和各种玩具,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如何进行分类整理。

2、游戏教学法

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整理玩具,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操作练习法

让幼儿亲自动手整理玩具,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个小型玩具柜(里面放置各种不同种类的玩具,如积木、毛绒玩具、小汽车、拼图等)。

与玩具种类对应的小篮子或小盒子若干(如放积木的盒子、放毛绒玩具的篮子等)。

教学课件(包含各种玩具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放置玩具柜的活动区域。

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的.玩具柜好乱呀,里面的玩具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今天我们来当小管家,帮玩具们整理一下吧。”

(二)基本部分(15分钟)

1.认识玩具(5分钟)

教师打开玩具柜,拿出一个玩具(如积木),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玩具的名字。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拿出不同的玩具,如毛绒玩具、小汽车、拼图等,让幼儿认识并说出玩具名称。

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再次展示这些玩具的图片,加深幼儿对玩具的认识。

2.学习分类整理(8分钟)

教师拿出两个小篮子或小盒子,一个用来放积木,一个用来放毛绒玩具。

教师拿起一块积木,说:“积木是放在这个盒子里的。”然后把积木放进对应的盒子里,再拿起一个毛绒玩具,说:“毛绒玩具要放在这个篮子里。”并把毛绒玩具放进对应的篮子里,给幼儿做示范。

教师说:“现在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把玩具柜里的玩具按照它们的种类分别放进对应的小篮子或者小盒子里。”

幼儿开始动手整理玩具,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正确分类。如果幼儿分类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并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特征,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3.巩固分类概念(2分钟)

当幼儿基本完成整理后,教师随机拿起一个已经分类好的玩具,问幼儿:“这个玩具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呀?”引导幼儿回答出是因为它们是同一种类的玩具。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肯定,再次强调分类的概念。

(三)游戏部分(12分钟)

1.找朋友游戏(6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面前放着一些打乱的玩具。

教师说:“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这些玩具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小朋友们要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它们成为好朋友。”

幼儿开始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2.整理玩具柜比赛(6分钟)

教师重新打乱玩具柜里的玩具。

对幼儿说:“现在我们来进行整理玩具柜比赛,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把玩具柜整理好。”

幼儿开始比赛,教师计时并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比赛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如小贴纸等)。

(四)总结部分(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理玩具柜的过程,问幼儿:“今天我们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整理玩具柜的事情。

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都很棒,学会了整理玩具柜,把玩具按照种类分好了家。以后我们玩完玩具也要像今天这样,把玩具整理好,这样玩具就不会找不到家,而且也能让我们的活动室更整洁哦。”

最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检查玩具柜是否整理整齐,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六、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幼儿玩完玩具后,教师都要提醒幼儿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整理,强化幼儿的分类整理意识和习惯。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不同种类的物品,如文具、餐具等,让幼儿继续进行分类练习,加深对分类概念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 篇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 篇3

活动目标

巩固区分大小的能力,学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物体。

培养幼儿的逻辑和推理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队标记图(人手一张)。

三个大小不同但颜色相同的皮球。

大小不同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哭声导入:教师模仿小皮球的声音说:“谁在哭呢?哦,原来是三个小皮球在伤心的哭呢!”(教师从地上捡起三个大小不同的皮球)

情境设置:请一名能力强的幼儿配合说:“有几个小朋友和我们做完游戏,没有把我们送回家,请把我们送回家吧!”

二、寻找小皮球的家

教师提问:小皮球的家在哪里呢?(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柜,玩具柜的左边有红旗作为标记)

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皮球:

教师说:“我们来帮小皮球找家,最大的皮球站在最前面。哪个皮球最大呢?”(请幼儿指出来,教师拿起最大的球和其他球进行比较,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接着问:“哪个皮球是最小的呢?”(同样请幼儿指出来,教师进行比较验证)

对于剩下的皮球,教师问:“那个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的'球是哪一个呢?”(请幼儿指出来,教师进行比较验证)

三、学习排序规律

教师示范:将三个皮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并描述顺序:“皮球已经摆好了,大皮球,小皮球,最小的皮球。”

幼儿复述:请幼儿集体复述皮球的排列顺序,然后再请个别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大的,小的,最小的”。

四、幼儿操作练习

发放材料: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三个大小不同的玩具和一张排队标记图。

幼儿操作:请幼儿在排队标记图上按照大小给玩具排好队。

教师指导: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收拾学具:请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和排队标记图收拾好,放回原位。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进步。

教学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整理玩具柜》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区分大小和排序。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幼儿巩固了对大小的认识,并学会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物体。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逻辑和推理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探索更多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玩具柜》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并会选择相应的标记。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红色的圆片片、方片片各5个;红、绿、方、圆标记各一个。

2、小组操作材料:红、绿、方、圆标记和分类盒人手一份。第一组:红、绿瓶盖各3个(共5份);第二组:红、绿棋子各3个(共5份);第三组:方、圆同色小积木各3个(共5份);第四组:方、圆同色卡片各3个(共5份);第五组:方、圆同色棋子各3个(共5份)。

3、活动场地布置:红色、绿色的方圈、圆圈若干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创设为小猫整理玩具的情景,激发孩子分玩具的兴趣

请一幼儿将一样的片片放在一起。

请幼儿选择相应的'标记,边送边说:“x标记送给x片片。

2、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猫认真、仔细地分玩具,并做好标记

第一组:分红、绿瓶盖;

第二组:分红、绿棋子;

第三组:分方、圆同色小积木;

第四组:分方、圆同色卡片;

第五组:分方、圆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分好玩具再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送给xx。”

玩好一组,可以请老师检查后,整理好学具再到另一组活动。

3、游戏:找圈圈按标记听琴声滑音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圈里。(巩固分类,提高幼儿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按标记选择相应圈圈的能力。)

4、活动评价:小猫谢谢小朋友帮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并邀请大家跳一个庆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