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2个字。
2.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读准字音
1.每人发一张写有本课生字的纸条,要求学生在纸上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这些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重点带读正音:“日、水、山、石”。
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书上看到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了解学生起点,教学可以有的放矢。
二、探求规律,理解字义
1.出示汉字“日、月、水、火”和对应的甲骨文,分小组将生字和对应的甲骨文配对。
2.小组反馈,以“日”为例,重点点拨:
(1)出示图片,理解字义:“日”是指什么?
(2)对比中了解字形:图片与甲骨文的“日”对照,说说相像之处,可以将图文重叠对比。
(3)出示“日”变化的系列字体,了解“日”字形的逐步变化。
3.做游戏“找朋友”。请分别拿到“山、石、田、禾”4组生字、图片、甲骨文的同学,找到对应的“朋友”。同一组排成一列,读一读生字。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配对的过程中关注字形的相似点,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
三、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日、田”,引导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2个字。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日”与“田”在整体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看田字格,学一学笔顺,强调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4.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后,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觉得哪个字写得不满意,可以多写几个。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汉字整体形状,促进对汉字结构的把握。
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中的第四课。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很大,简单的字都会读,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中,面对大部分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
“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五、不足之处
1.常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篇2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篇3
“日月水火”这几个字,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幼儿园对这八个生字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始终保持识字的兴趣,是这节课的突破点,也是难点。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决定以动态变化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图文对照,猜一猜、连一连、拼一拼、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等方式,设置了连线游戏、体验造字过程、感悟象形字演变过程、看图猜字、找果子、爬楼梯、火眼金睛等有趣、参与性强的环节。利用学生间的互教互学互读、一起发现、探究等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造字特点和汉字的演变规律,在情境中理解生字意思,在快乐识字中学习。
特别是对于“日月”的处理,因为这两个字是生活中常用的'高频字,对于班里95%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常见字新教法,我采用了画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象形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感受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
不足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学会足够迅速、清楚而正确地书写,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在练习本里写过1400—1500页。”1400—1500”页练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绝对不能放在课下,课堂上的时间,就是让孩子充分练习的。课堂练习要讲究质量。一般练习书写不要超过三个,但要求孩子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是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而随着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字越来越多,建议多写词,少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但在这堂课上,我却没有做到,让学生认读的时间过长,留给写字的时间却没有,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和努力摒弃的。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篇4
《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两种笔画。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识字。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比如“禾”,教学资源就在身边,我们班孩子都是农村的,课上展示学生课前拍的禾苗图片来帮助加深理解,调动了学生识字积极性。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教师分层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了解“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写字。教学时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教师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走下讲台,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一对一指导,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二、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学习“禾”字,学生课前拍禾苗照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生字时,教师仅指导学生认读、会写汉字,缺少对汉字的理解运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本课生字是典型的象形字也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尝试组词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一年级语文《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篇5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一)中的第四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课件演示,分层教学。
由于本课要学习的四个汉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开展分层教学。首先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识字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同时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指导、训练。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二、注重积累,丰富了语言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词、说句、猜谜语等积累语言,如学生用“火”组词“火山”,再如结合学生组词“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说说我国的节日,并进行“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教育。结合学生的组词“水龙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等。激发了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而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