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水浒传的读后感

2025/10/1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水浒传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1

我们全班都在同一时刻看了《水浒传》这一本书。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百零八个有血有肉的人。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是为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两肋插刀、爱国的梁山好汉。我熟悉的里面的人有:林冲、武松、宋江、鲁智深。其中在民间广为流传就是:《景阳冈武松打虎》,这其中我最熟悉的人就是武松。

武松在清河县喝醉了酒,打了一人,武松还以为那个人死了,便逃亡到柴进庄上住,碰巧撞上了宋江。宋江当时跐了火锨柄,引得武松急躁便要打宋江,多亏柴进劝阻,并把武松介绍给了宋江,之后两人便开始谈笑风生了,而且宋江还让人给武松订了件衣服,并让他住几天,武松不好推辞,只好住下,数天后,武松知道自己打的那个人被救活了,只好告别宋江,启程准备去找清河县的哥哥。临别时,宋江和柴进送了武松很多银子,而且宋江和宋清还亲自送了武松一段了,可武松让宋江别送了,宋江仍然送了武松二、三里,这时,武松又要求宋江别送了,宋江无奈,正好看见前方有一个客店,便对武松说:“和我吃完饭后再走吧”,武松只好答应。客店中他们还结为了兄弟,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武松只好在这儿与宋江宋清告别,武松又上了路。

一转眼见,武松来到了阳谷县喝酒吃肉后便要过去清河县的必经之路——景冈山,可老板劝阻说:“山上有吊睛大白虫会杀人,现以杀了三百二十个大汉,可武松才不听,他只知道要回家找哥哥去,硬上了山,还不幸的碰上了老板说的大白虫子,于是武松与大白虫的生死搏斗便正式开始了。大白虫首先展开了攻击,它一扑一掀一剪,可武松接二连三躲开了,大白虫的气性没了一半,于是武松抓住大白虫的顶花皮,然后挖了个坑,把大白虫的嘴塞了进去,还吃了武松凭了所有力气打出五十七如钢铁般的拳和一棒头后便败下阵来,那大白虫现在眼、口、鼻、耳都流出了鲜血,来捕杀大白虫的猎户看见了,通报了其他村民,他们高兴万分,还让武松做了官。

武松这个梁山好汉绝对不可小觑,宋江这个首领都对他都有些刮目相看,我也看到宋江和武松之间的情谊,两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结成兄弟,而且情谊也很深,好像两人与生俱来就是兄弟了。我还体会到了武松的勇敢、力大无穷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他不管别人的劝阻,毫不畏惧大白虫子,照样山上,上山后他整整对大白虫子打了五十七拳才没力气,力气肯定大,况且村民拿着工具都打不过大白虫子,而武松只一人就搞定了,再加上这大白虫子都吃了三百二十个大汉了,他听到这个数目还是丝毫不怕,不畏惧大白虫子的威力,明知很困难还要打,他的精神可嘉,很值得我尊敬。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终于看到了《水浒传》的完整版。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所以以前我只看过青少年版,真是可惜,我不读不是因为不想读,而是我妈怕我和他们一样长大去当“好汉”。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精彩。我于是便爱上了《水浒传》。

我读的这本《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水浒传》及相关文化的研究被称为水浒学,简称水学。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以120回本《水浒全传》为据,全书可以分为很多小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逼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收招安;征服企图进犯的辽国;打败割据势力田虎、王庆;在江南与割据的方腊作战并死伤大半,最后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聚义前都很好看,可到最后就全部牺牲了。不过这确实是本好书,我很喜欢。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3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它们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水浒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全书情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108位好汉经历不同的反抗道路,汇聚到梁山泊,形成了英雄群体。第二部分主要写梁山好汉接受招安,被朝廷分化残害,最终走向彻底溃亡。其中,家喻户晓的故事有“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等。

我最喜欢的是武松,这本书,把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分明。武松的性格是豪爽、机智、勇敢。我最喜欢的段子是“武松打虎”,因为作者写的无论是表情,写景,动作都惟妙惟肖,灵动传神。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他们有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但是他们能共苦,却不能同甘,才导致最后的失败。我觉得人要团结一心,才能办成大事。这本书表现了好汉们对权威的蔑视,勇于任事的反抗精神和嫉恶如仇、杀富济贫的英雄本色。

我觉得他们很有胆量,能够反抗赃官污吏,能有信心推翻的朝廷。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朝廷的无能,皇帝的昏庸,导致了王公大臣们个个欺压良善,狼狈为奸,残害忠良。

这本书表现了作者的胆识和思想倾向。我很惋惜最后的结局,同时为古人能写出这样完美的书感到骄傲和自豪。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假期没有白过,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了全过程。

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读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