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1
七月中下旬,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下起了暴雨。7月22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在搜救被困群众时,突遇破圩决口后的激流漩涡,不幸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6岁。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陈陆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至上。
7月中下旬,合肥市庐江县普降暴雨,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
7月22日早上,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涌出缺口,周边4个行政村全部被淹,情况危急。接到指令后,陈陆顾不上休息,再次登艇出发。而此时,他已经在防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个昼夜。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方锐说:“(陈陆)整个腿都是肿起来的,两条腿肿得裤子都脱不了,是战士们帮他脱的。到22日早上,第二次下去的时候,我说,‘你赶快上来吧,先休息休息’。他说,‘没事,我熟悉环境’。”
2名被困群众很快被救出,合肥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回忆说,救援中,陈陆所在的橡皮艇始终行驶在最前面。“当时是5艘船,消防是第一艘,他们冲在第一,给大家引路,我们跟在后面。”
当得知村内还有1名残疾群众被困时,陈陆领着救援队伍再次出发。洪水上涨的速度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决口扩大,水流湍急,水位陡然从0。4米猛涨到3米多。船只遇到了最难自救、最容易发生亡人事故的险情——“滚水坝”。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庐城站副站长常青回忆说:“当时水流比较急,等我们看到有落差的地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掉头了,专业术语讲叫‘沸腾线’‘滚水坝’,如果人不幸被卷进去,很难出来。”
顷刻间,陈陆所在的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艇上3名消防指战员侥幸脱险,陈陆和村干部王松被洪水冲走。紧随其后的橡皮艇迅速调转船头,大马力冲出危险区域。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庐城站特勤班副班长李顺说:“我们的船想往回走,但是水一直往前推动着我们的船,所以就翻下去了。”
经过49个小时不间断地搜寻,直到24日13时50分,在距离当时落水点下游2。3公里处,陈陆的遗体才被找到。36岁的消防指挥员,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滚滚洪流中。听说自己的救命恩人牺牲的消息后,庐江县鲍井新村的居民解启霞泣不成声:“感觉他们很伟大,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没办法出去。”
陈陆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第一代安徽边防军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小时候,他经常听外公讲部队的故事,不禁心生向往。2001年,陈陆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加入了消防部队。
消防员救人于水火之间,随时都会面临生死考验。陈陆总是冲锋在前,敢打头阵。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时,陈陆全身起水泡,双腿被毒虫叮咬起泡流脓,背着60余斤重的破拆设备,在险境里拯救生命。合肥市肥西消防救援大队代理教导员吴胜平回忆:“他不止一次地说,‘我这个腿坚持不住了’,我问要不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但他说,‘我要坚持下去’。他一直冲在最前沿,手指头被废墟划出了血也没有退缩。”
陈陆牺牲后,他生前的好友以及庐江县群众自发建了一个“我有一个兄弟叫陈陆”沟通群,大家商议着要在陈陆牺牲的地方为他竖立一座纪念碑。当合肥市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书虎带着材料找到陈陆的家人时,却被这个军人家庭断然拒绝。刘书虎告诉记者:“我到他家里去了,不愧是英雄的家庭,老爷子说得很清楚,‘很感谢,但是当前洪水还没有退,不能再给组织上添麻烦,这些事情以后再去看能不能做’。”
陈陆同志牺牲后,被应急管理部批准为烈士,追授“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被安徽省委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2
前往山区支教,是周秀芳心中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十岁时,周秀芳因家贫面临辍学,她的老师主动承担了周秀芳的学费。之后,周秀芳半工半读完成了初中学业。初中毕业后,周秀芳参加了工作,凭着勤奋刻苦的劲头,又完成了高中和师范专业的学业。“当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你这么喜欢看书,又对孩子有爱心,你以后当老师的话,肯定是一位好老师!”在周秀芳的学习生涯中,几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是她前进的动力和立志成为老师教书育人的初衷。
已经退休12年的周秀芳偶然得知湖南溆浦山区有不少贫困学生,童年时的亲身经历让她做出决定,前往溆浦山区支教并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从周秀芳开始支教到现在,她已经发动爱心人士筹建了22所希望小学,将价值2000多万的物资运往溆浦山区。周秀芳介绍,大部分的捐助,来自她曾经的学生。
周秀芳和在场的“未来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育人心得。她说:“在教育中,我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发挥他的长处。我曾经有一位学生是从别的学校被退学后转来的,我时常鼓励他,还让他担任班干部增加信心。如今他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人了。”
“现在的支教工作,很缺乏教师。”周秀芳说:“现在,不少支教教师一周要上二十多节课,很辛苦。今后,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吸引更多的专业学生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去。”周秀芳还表示,现在的学习教育学的同学们,知识储备与技能更为丰富,能够为需要支教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教育形式和理念。
今年暑假,有三位周秀芳曾经的帮扶对象从贵州来到了宁波交流。最让周秀芳感到欣慰的是,这三位学生目前都就读于贵州师范学院,将成为教师反哺故乡。
“周老师,如果我们也想为支教事业尽一份力,该怎么做呢?”现场,一位教育学专业的大一学生问道。周秀芳笑着:“你尽管来找我!”说着便拿出了手机要和场下的同学加微信。
“知足、感恩、乐于奉献,这些品质是支教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在支教过程中,有所获益。”分享的最后,周秀芳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3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有公德心,并且帮助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所记住,并给予回报;但没有公德心,有伤害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唾弃,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年了,但这才是我看的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吴孟超是一名医生,但他却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北外女生甜甜肝脏上长了个肿瘤,其余医生都认为应该为其做肝移植,但是吴孟超却本着为患者考虑的角度,宁愿冒着毁灭一身荣耀的危险,为其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在手术室里的九个小时都没有喝一口水,终于成功完成了甜甜的手术。他认为应该用最便宜、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并治好病人。这样一位真心为患者着想的医生,世上能找到几个呢?
现在的社会都主张“扶贫济困”,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这个项目只有经济水平较好的人们,或国家来实现。你曾想过,一个生活简陋,一个普普通通靠卖羊肉串生活,连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的人,为了积攒更多的钱来帮助贫困学生,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帮助别人,可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叫——阿里木。看完他的事迹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社会上再多一些这样的好心人会怎样?如果社会上再少一些对贫穷的歧视会怎样?
用自己的血汗钱资助学生已然很伟大,可曾经是成都一所学校的教师的胡忠,宁愿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也要背景离乡来到高原为那些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们做“爸爸”,并且还带动了同样是老师的老婆谢晓君带着女儿来到高原支教。胡忠从一名普通教师做到校长,可他仍然是那里的一名志愿者,只拿着300块钱的工资。他们夫妇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是想帮助更多的孤儿们成长,做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事迹让我感觉奉献精神超过了一切物质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小时候因雷电击断了双臂的刘伟,承受的痛苦是无人能想象的,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反而认为自己幸运地活了下来,是上天要磨练自己。他克服一切困难学习游泳,得了中国残疾人游泳冠军,可就在他正准备向2008年残奥会进军的时候,老天又给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再也不能游泳了。如果换做是别人,肯定沮丧得心灰意冷,但他却转向学习钢琴。他又克服了别人所不能做到的困难,再一次成功地学习了用脚弹钢琴,并且达到正常人用双手弹的钢琴七级。刘伟就像有一对隐形的翅膀,总能朝着他期望的方向飞翔。作为一个正常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只是举了几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例感动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他们,良好的风气就会蔓延,希望我们也做这样的人——无私奉献。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中国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4
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演讲,他们都是像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可他们用不平凡的事迹告诉了我们每个人,感动无处不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与鼓舞, 触发了我更多的感想与体会。
一件件的事迹,一阵阵的流泪,一次次的鼓掌,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我们内心深处,十大人物坚持他们的理想与信念,用他们伟大事迹传递着一个难能可贵的道理,那就是人应该学会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去面对,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对子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
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5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群众,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反映情况的群众,也常常会深入农户家里给群众做政策宣传,在面对群众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张桂梅同志的精神风貌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我们态度要好一点,笑容要多一点,讲解要清楚一点,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政策“翻译”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顽强拼搏,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既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会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指路明灯。基层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紧急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百姓误解,此时,我们更要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群众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