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

2025/10/1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 篇1

"爷爷的肉体心灵变得越来越迟钝,进入一种昏睡的状态。精神心灵接管了躯体。他一直在和柳树约翰说着话。"

这段话摘自美国著名作家佛瑞斯特·卡特的《少年小树之歌》。

《少年小树之歌》写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小树儿,双亲去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山中。小树儿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学会了酿酒、捕鱼、种庄稼、收割粮食,懂得了树的灵魂、风的语言和鸟的歌唱……更重要的是,他也懂得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亲情。

有一天,我读到这本书中的第十二章:"有惊无险",这一章讲述了小树儿和爷爷到河边捉鱼,结果一条响尾蛇盯上了小树儿,随时准备发动攻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树儿的爷爷用他那只岩石般的大手,挡住了小树儿,结果爷爷中了蛇毒,差点就死了!读完这一章,我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小树儿的爷爷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孙子,这种来自亲情的勇气和力量,多么伟大!

当然,在那么厚的一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亲情的镜头:爷爷和小树儿愉快的坐在树上看着猎犬瑞皮特被狐狸"欺负",笑的都快掉下树来了;小树儿坐在爷爷的摇椅旁,和爷爷一起听奶奶讲故事;当小树儿要被带去孤儿院时,他和爷爷紧紧抱在一起,不肯分开……正是这些微小的事件,让小树儿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不断的递进,这些,都来自爱的力量!

读了这本书后,我彻底明白了,亲情是什么:亲情,就是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引导你走向宽阔的大道;亲情,就是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是一杯热茶,温暖你受伤的心灵;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 篇2

《少年小树之歌》是美国作家佛瑞斯特。卡特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少年小树儿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小树儿是如何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人、与自然生活和谐相处的。这本书是一部十分具有启发性的好作品。因为这本书,美国小学教师对似乎面临绝境的教育工作重燃信心;因为这本书,你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也将完全改变!

《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小树儿、爷爷和奶奶。本书共有二十一章,由第一章小树儿引出。当我读完第一章时,我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这本书用词十分巧妙,因为这些巧妙的字句,马上就能引人入胜,让人在脑海里产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下去!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二章:有惊无险。这章重点说了响尾蛇、爷爷和小树儿的故事。小树儿不小心遇到了响尾蛇,爷爷为了救小树儿,差点没了命!当我读到这一幕时心被揪得紧紧的,同时,我的心里也像扎了一根针一样疼!尽管如此,爷爷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停地安慰小树儿。我还从描写小树儿找奶奶时运用的动词看出小树儿十分着急,路程也十分艰辛!读到那个情节时,我真想用自己的双手把那一大片荆棘和灌木丛全部都拔掉,好让小树儿尽快找到奶奶!找到奶奶时,我仿佛看到他们三人幸福的样子,我又情不自禁地笑了,仿佛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份子!当我看到最后一章时,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我真为小树儿感到伤心!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另一种教育和另一种成长的经历。爷爷奶奶将自己在大自然中学会的一切,又借助大自然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小树儿。在大自然中聆听与感悟,在尝试中学会真正的价值判断,建立自己的信念,这是少年小树儿从山林中,与爷爷奶奶的共同生活中学到的,也是这本书向我们传达的!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 篇3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暑假里预习下一册语文书时忽然就学到了那么一句。当时心里就想:愿无违,现在哪个人不是违着心过日子呢,就比如我们这些学生,不就是在违着心过日子么?陶渊明说的太不实际,简直就是乌托邦。

暑假里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于是我就向同学借了一本《少年小树之歌》。刚开始看,就入迷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开起了我封闭已久的向往大自然的心。现在,就让我再回忆一遍这个故事。

小树的爸妈在小树五岁时相继离开,于是小树就跟了爷爷奶奶一起在山里生活。小树的幸福生活在此开始了。山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以及许多神奇的植物。小树和爷爷一起酿酒,一起去城里采购,一起去教堂做礼拜,冬天一起围着火炉学习,还有许多事,都给小树的童年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小树的爷爷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他敢爱敢恨,从来不会做自己违心的事。他对政客有很大的看法,但他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即使她已不复存在。他热爱大山,热爱这个给予他们吃穿的`大自然,他还热爱自己的酿酒事业——所以他从不会酿造出劣质的酒。他是个令人敬佩的老头儿,即使在人生的尽头,也能乐观的说:“相信我的来生会更好。”

我觉得小树和他的爷爷奶奶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他们的自由和随心吧,还有他们能与山交流。这都是我们所不敢想的。我的一位老师就曾给我们讲过,她说她老了的时候,她会选择一座山,在山上建一座小茅屋,门前种些花草,清闲的过日子。也许是受她的影响吧,我也曾想做一个隐士,居住在山中,没有压迫和剥削,只有自由和快乐,但那毕竟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但不违背自己的心意,依旧可以过得很快乐。

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日子,在我看来算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了。我真想与小树拉起手,共同唱起我们的歌。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 篇4

这个月,我看了美国著名作家卡特写的《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

《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小树的印第安男孩在5岁时父母双亡,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通过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小树的所见所闻,传达了快乐的山中生活。小树学会了酿酒、捕鱼、种庄稼、收割粮食,懂得了树的灵魂、风的语言和鸟的歌唱……

这本书自1997年出版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得一致好评。从《纽约时报》到各种小报,均评论此书是一本十分具有启发性的作品,比如这句话:"但是爷爷没有动。他的手像岩石一般稳稳地停在那儿,我可以看见他手背上贲张的青色血管"。这句话的语言描述十分形象地写出了爷爷深深爱着我。文中许多句子、词语都能让读者融入到少年小树的童年生活中去,使读者(我)对其产生极大的共鸣。

特别是那句话:"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给任何你遇见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但含意很深刻。这句话告诉我们分享很重要,因为只有把美好的事物分享给别人,自己的心情才会愉快。例如我写了一篇十分生动的、形象的文章,我也会拿出来给我的同学们看,这时我十分愉悦。也因为如此,《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才会被各界人们所知晓、喜爱。《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才会让美国小学教师对似乎面临绝境的教育工作重燃信心……

在自然中成长和学习,在工作中生活和嬉戏,对少年小树来说,这可能并不幸福。但他学会了真正的价值与判断,建立自己的信念,这时少年小树从山林中与爷爷奶奶的共同生活中学到的,也是本书要向我们传达的。我被深深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