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1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小红马嘲笑小骆驼难看,而是小骆驼感到委屈,但经过和妈妈到沙漠旅行后,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是否有用处。
教学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抓住了小骆驼的一个心理变化,从委屈变成了自豪这个思路进行讲课。教学中我设立了几个疑问,小骆驼为什么会委屈的?后来又为什么变得自豪了?让同学们带着齐读最后以自然段。本课的旅行是需要重点理解的,让学生自学课文,圈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语,集体交流后,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词语积累的方法。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让同学感受沙漠的特点,如茫茫的、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等,通过朗读来体现这沙漠的大,沙漠环境的险峻。同时也突出了小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殊作用。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都能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准确地找到并叙述出来,而且抓住了小骆驼的`长相,如脚掌(又大又厚)、睫毛(有两层)、肉疙瘩(多难看),到脚掌陷进沙子里可以再拔出来,睫毛可以挡风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原本以为难看的东西,现在发现是那么有用,此次旅行使小骆驼有这些而感到了自豪。
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之处:最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读一读有关骆驼的资料这一环节设计了,但是没有时间渗透,很遗憾。如:旅行结束后,再次看到小红马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些什么了?一练串的疑问,再解答,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一步步领会骆驼妈妈是怎样给小骆驼消除委屈的。如果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演一演这个故事。就更能使学生融入角色,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更深地品悟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学生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教学时读一读有关骆驼的材料,那么学生对骆驼的了解会更深。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2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作品通过有趣、温暖、充满了幻想的语言叙述了沙漠之旅,使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了的特殊用处,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在执教时,我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这篇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少,“小骆驼觉得挺委屈”也是一笔带过,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感情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都说“情”是“文”的命脉,而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他们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这两段时没有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委屈”与“疼爱”两词,孩子们实话实说,畅谈感受。通过朗读抒发的感情真实细腻,完全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中。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转述小红马的话的环节,由于考虑还欠周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转述,而是草草了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认真钻研、考虑周到一些。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在教学骆驼身体各部分作用的'环节中,我注意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先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人、词、文多维辐射,使学生情交融于词,词表达人情,为文的理解铺设平台。同时,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上,感悟、理解然后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怎样使学生了解到骆驼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根,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并能扣住词语、句子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课文最后一段内容中,小骆驼由原本的自卑转变到了自豪,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由此及彼,由人及己。这一环节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好,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做得还不够深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彻底,应多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作多元的思考。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见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之后,还应该继续让学生“续写”。引导学生设计有趣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3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实质,看其是否有用处。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从小骆驼“委屈——自豪”的心理变化入手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小骆驼为什么委屈?”学生会马上找到课文一自然段的内容。为了安慰小骆驼,骆驼妈妈准备让小骆驼亲自去体会,从而引出了三、四段沙漠旅行,在旅行中,小骆驼慢慢懂得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行走生存的作用,因儿感到了自豪。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乐意去学。
对于这样的童话故事,我还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课后练习,续写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要让学生懂得判断事物的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仅仅是要从书上的故事中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们生活的实际,从身边的事例中去明白这个道理。进一步告诉学生无论什么事都要勇敢的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4
这次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主题的评比课上,我选择了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写课文的生字,理解文章的生词,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样,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与课文环节相结合,让孩子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导入环节,体会语调的变化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读好课题课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语调朗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学生再次朗读课题是运用上表示重读、停顿或上扬的手势,那么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2、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写字的基本功,从小就应该打牢实。
写好字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读帖,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读帖的习惯和意识,在课件的词语认读中,我将课文生字展示在田字格中,方便学生时刻关注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另外,在指导生字时也不忘时刻提醒孩子“别慌写,先认真读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的认识到读帖的重要性。
3、运用填空题,带着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长话短说,学会概括?那么就要给他一抓手,填空题则是最好的帮手。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探讨,文章被分为两个部分,顺势教师安排了两个填空题:
开始,小骆驼因为自己的 、 和 感到 。
沙漠之行后,小骆驼因为自己的 、 和 感到 。
运用两个填空题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整理文章的脉络。接着告诉孩子,将两个填空题一叠加,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给了孩子方法。
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1、清新的背景图片为课堂教学基调打下基础。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篇妙趣横生的的童话故事,事件的发生地是沙漠,主人公是小骆驼,以淡淡的黄色为主的背景更能营造出美丽的童话世界。
2、运用汉子笔顺动画,加深并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生字教学第一步是正确书写生字笔顺,仅仅是靠老师机械的、重复的讲授、范写,学生会疲倦,接受能力会降低。经研究表明,80%左右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视觉观察,所以在本节中对于比较重要的字的笔顺——“陷”和“趟”,就通过制作FLASH动画制作“笔画动画”,让学生跟着课件一笔一笔的书空,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用这种看、听、写、忆为一体的全方位学习方式能更有效的让学生记住要学的知识点。
3、运用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图片的直观性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太能想象到的画面。在教学“铺天盖地”时,一张漫天的风沙立即让学生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威力,接下来的造句学生就驾轻就熟了。
三、教学中的不足
1、读书还是少了。
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只有课文读熟了,接下来的课文才能上得顺畅。
2、问题的指向性不明
设计问题时,我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设计的问题没有目标,问题范围太宽,缺乏启发性。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不足点
由于超链接的图形太小,导致鼠标不能快速与图形校准,影响了上课的流畅性。
在造句中运用了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课后,对照专家给予的点评,来回看了几遍录制的上课视频,受益匪浅。在之后的常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问题的指向性,重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5
读这篇科普童话,我喜欢小红马的直言,更喜欢小骆驼的妈妈用事实反驳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不仅告诉我们一些骆驼的知识,更重要地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在你面前所说的话。如果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这篇文章还有内涵着科学的家教方法,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带回去给自己的父母看,让其父母也悟出一点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面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这一课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阅读这篇文章,从上面所说改变了我。那如何用其改变孩子呢?
课文中小红马只说了一句话,小骆驼最后明白了道理并没有找小红马讲述自己并不难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没有把小红马置于让人讨厌的境界中。所以,我读这篇文章,我感觉到小红马非常真实,像生活中的许多人那样真实。如果小骆驼不去照“镜子”,也许小红马不会说,也就是说小红马的那些话其实是对小骆驼自我欣赏的一种否定,我们大人教育孩子不是也常常用到“臭美”一词吗?小红马的直言,其实就是让小骆驼更好的认识自己。生活中不能缺少像小红马这样的人,因为这类人能够让好多人清醒,更好地认识自己。
小骆驼的妈妈是大人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困惑,没有直接去找小红马论理,没有在孩子面前埋怨小红马,而是用事实让孩子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原来如此。这是让孩子长大的一种教育,是非常人性化的教育,也是非常科学的教育。所以说,孩子父母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会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面。这也是这篇文章给予人的另外一种收获。当然这篇文章运用的这个方法,也是每位同学应该有的。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也会针对你的缺点提出问题,在家庭里父母也常常会提出有关问题,在同学间,在社会上这样的问题肯定也会经常性的出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事实说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一定要有着这种收获,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收获这一点并不难,并不需要孩子做多少高难度的事来。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这段内容需要孩子们多读多想,甚至识记下来,因为这是一段科普材料,让孩子们认识了骆驼。其实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阅读起点,也就是说任何动物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性,它们自己的体型等都有着自己生存的特殊理由。孩子们多喜欢小动物,其实这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的喜欢更理性化。所以,学习这一课,要把学生引到使用多种工具来认识自己碰到的动物,了解他们,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