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2025/10/1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1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罗文中尉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但是通过学习我发现,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写作时既没有用漂亮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用离奇的故事情节,只用了平实的语言,质朴的文笔,便创作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之一。文章中的罗文中尉是一个机智、勇敢、忠诚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委以重任的人。当美国总统把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他时,他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想法,也没有提出任何的疑问,而是默默无闻地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他纯粹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当作是自己的职责,一心只想去完成它。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开始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历程。他经过了四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三个星期徒步穿越这个岛国,避过层层关卡,历尽艰辛,终于把信送给加西亚。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积极主动,不墨守成规,富有创造力,勇于担当工作重任。主动、责任、忠诚、自信不仅仅有益于个人所属的单位、部门,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工作的主动性、事业的责任感和对集体的高度忠诚,并时刻拥有自信的品质,便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一个最终能获得成功的人。

二、执行力。在接到给加西亚的信时,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即使他问“加西亚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也很正常。但他没有问,因为这必须由他自己去完成。由此可见执行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合格的决定性因素。我作为一名新华书店后勤人员,在工作上一定要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扎实肯干、时刻准备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干得更好。

三、团队之间要相互信任。在书店后勤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比如寒暑假发课本,开单,取书,送书。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否则只会在原地打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要想顺利完成工作,它需要一个集体很多成员的配合、协作,而这需要建立在一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罗文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正是因为他有一帮值得信任的朋友的帮助,才能把信交给加西亚。如果没有这种信任、没有这种把自己的使命甚至生命交给对方的信任,罗文又怎能把信交给加西亚呢?

四、端正态度。要主动地去学习,去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进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要精神奋发、积极行动,主动去想问题、找办法,抢占解决问题的先机。

五、敬业的精神。敬业是成功的翅膀,敬业是脚踏实地的苦干,是默默的奉献,孜孜的探索。罗文中尉是敬业的典范,通过“送信”把军人的岗位责任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涿州市新华书店的后勤员工,我深知自己所在岗位工作的重要性。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养成一种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才会成为一个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六、忠诚。毛主席曾经说过“凡事就怕认真”,只有坚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勤奋的去学习业务知识、训练业务技能,主动完善自身素养,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七、勤奋。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勤奋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锻炼和努力得来的。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绝不停留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比如:领导交付我们一项工作,不要一上来就问领导应该怎么做,如何做,而不是直接去做。

《把信送给另西亚》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教育。但是,只有启示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这些启示和教育应用到工作和实践当中去,做一个执行力强的现代罗文,做一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员工。

《朝花夕拾》读后感650字老人与海读后感750字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400字《一只猫的使命》读后感《山谷中的秘密》读后感35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2

在上中学时,就流传着一句格言“只要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常会说: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有用之材。现在,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有知识、有技术(能力),这就是我的资本。

可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却站在一个老板——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发出感叹:“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并列举事例告诉我们:事实上,没有几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正因为如此,“向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塑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这不过是管理者们用来教化职员服从他们管理的一本书而已。

不,否也!我们古人就有云:要想做官,必先做人。做人,也就是要有“德”。其实,哈伯德也正是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一名企业员工,管理者更需要你的是“德”,即敬业、忠诚和勤奋。“而在我看来,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艾柯说。

斯大林说:“挑选工作人员,第一要根据政治的标准,第二要根据业务标准。作为中国古代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在《心书》中说:选拔人才是应“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陈说:人才“德与才相比,我们更要注重德。”德才兼备,是我党一贯坚持的用人原则。这里的德和才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环境,有着不同的具体标准。一般而言,忠诚(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认真)和勤奋(尽心尽力),这是企业对员工“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翻开历史,有“才”而无“德”的人,往往不是一事无成,就是身败名裂。如“才尽”之江郎,如遭万人唾弃之秦桧,等等。

《管理者的能力开发》中说:人才有“三力”,即动力、能力和权力,三者缺一不可。一个人若没有工作的动力,即便是有能力,也肯定不会有什么作为。动力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动力是奋斗的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从生理需要开始,先满足低级的需要,逐渐过渡到较高级的需要。人的动力就产生于五种需要之中。只有以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动力,期望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社会承认,有成就事业的欲望,才能有抱负,有责任感,能站到企业、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通过自律控制、把握自己并不断激励自己,从而做出有效的成绩,然后得到企业的肯定,到时你的高级需要以下的各层初级需要就也自然会得以实现。

正如哈伯德所言:“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布什所说:“我寻找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建议和政治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也正如原出版者手记中提到:“但是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它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司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绩,“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总之,只有德才兼备的“有德之才”,才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同样,如果你能忠诚于你所在的公司(企业)、热爱你的工作(敬业)、竭尽全力地工作(勤奋),有效发挥你的特长;那么,我肯定,你,就是那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3

公司组织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没有拜读之前就经常有耳闻,同事们常说:我们要做一个跟罗文一样的人,使我很好奇,罗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把信送给加西亚》文章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平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一件不平凡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罗文中尉。

在接受使命后,罗文中尉就立刻出发了。他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穿过荆棘丛林,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凭着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虽然是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但却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它用一个英雄的事迹讲述着企业与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它也以其上百年的广泛流传和超过 8 亿册的`全球销量证明了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成功模式。

“送信”已成为一种忠诚、敬业、执行力的象征,“罗文”更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优秀员工的榜样典范。

在思想多元、价值体系多变的今天,我们的管理者、经营者一直在苦苦寻找“送信者”,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扪心自问,

我可以成为那个“送信者”吗?

我可以成为“罗文”吗?

我能把信完完整整的送给“加西亚”吗?

敬业、忠诚、执行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一流的执行力是我们每个人对待任务必须的条件,也是我们做好工作,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敬业是一种态度问题,更是一种习惯。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罗文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力,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才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工作业绩。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我怎么找到他?”。

这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一种责任意识,一种执行力的表现,一种对领导和事业的服从和忠诚,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管艰难险阻,而是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

而如今在我们的周围,像“罗文”这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漠不关心、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差不多先生”已经是常态;敬业精神缺失,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缺乏等现象在工作中时有发生。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会碰到“差不多先生”,我们有的时候就是“差不多先生”的本人;

“这个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上个车间做的不好,才会导致我们做出来的不良品这么多”,

“我明明跟他说过了要这么做,但是他还是做错了,所以不关我的事”,

“我实在太忙了,真的没有空做这些了,你找其他的人吧”,

大家的关心的都是别人的错误,在别人的错误里面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没有花精力思考:我们怎么跟协同单位一起合作,解决问题,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整任务。

其实想想目前公司的运作情况:接单-生产制造-发货交付订单;整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新品研发、打样失败、大货生产异常、品质问题、客户各种额外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大家都是“送信人”,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前后兄弟部门都是“罗文”和“加西亚”的角色,有些员工在送信的路上被困难和挫折压倒了,不学习不进取,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勇敢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有些业务骨干和优秀员工争做“罗文”,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勇敢面对,积极沟通解决,坚定信念,直至接收部门和客户满意,坚决达成使命!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4

我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有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从书中了解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人,也不是那些权高位重之人,而往往是那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主动进取、忠诚敬业的员工。工作中怎样去寻找这些员工,那就要象瓦格纳上校一样去了解、信任、知人善任、培养他们。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既要学会写信,又要学会送信。对待上级,就要学会罗文的敬业精神、主动创新精神,义无返顾地送好信,始终不渝地忠诚上级;对待下级,就要学会麦金莱总统的豁达大度、信任无忧精神,相信和信任下级;对待单位工作,要学会瓦格纳上校的知己知彼、知人善任精神,了解手下人员,忠诚上级领导。

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书中的主人公罗文在接到送信的任务后,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国家,历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前进中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熔铸着心血。这种奉献精神,在1XX年前的战争时代需要,在和平发展的年代需要,在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更是迫切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军队需要,企业需要,政府部门更加需要。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既然肩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担,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祖国出力,就要像罗文那样,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困难重重,脚踏实地、拼搏奉献,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崇高的价值追求,献身于科学发展的宏伟大业。具体到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倾其所能、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上成为一个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的人。

罗文接到命令后,没有选择逃避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不屈的毅力,置生死于不顾地勇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作为教师工作,虽说不是什么要害部门,但关系着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所以,只要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个教师这个称呼,我们就要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忠诚于教育事业,用我们饱满的热情、永远的童心来呵护孩子们,用我们的爱心来践行一个教育人的职责。就像书中所说:如果你非要辱骂、诅咒和没完没了的贬损不可,那么你为什么不辞职哪?当你身处局外时,你可以尽情发泄。但是,我请求你,身在其中时,不要诅咒它。当你贬损它时,你身置其中,那么你也是在贬损自己。就如我们昌乐二中的师生,从他们的口中,听不到一个关于二中不好的`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所在?忠诚!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有意义。

罗文在送信的长征路上,不仅要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凶险的社会环境,情况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他思想僵化、观念陈腐,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那送给加西亚的信很有可能就石沉大海,甚至落入敌人手中。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的思路、办法和成效,不可能一劳永逸。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实践经验的积累、时代要求的转换,我们要做到善于创新,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主动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开拓自己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法则,那就是: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有创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本书以一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一种极为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才价值观,使我深刻感悟到罗文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态度直接体现在工作的质量上。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抱怨,收拾好心情,从头开始,从现在开始,忠诚于你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时完美自身,做一个现代的罗文吧!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5

最近老板介绍看了一本老书《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都曾人手一册,以期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我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公司有多少能够把“信送到加西亚”的干部与员工?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事都能认真去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而且不时地以“罗文”来勉励自己,我相信,这样的同事一定能做出出色的业绩;如果看了这个故事,心中一丝涟漪都没有,这样的员工已经麻木,没有了激情,更不可能有敬业精神,这样的员工的存在对企业来讲是一种灾难。

企业把员工分为“人财,人才,人在,人灾”,如何来判断一个员工是人才还是人灾,我觉得书中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作了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人是人财,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就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这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这样的员工是人才。再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三次,甚至只有在形势所迫时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完,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拉。这种人只是人在。最等而下之的就是,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完。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

这是一个张扬人性的时代。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决不是对力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职责,对公司报以嘲讽,频繁跳槽,久之,可能就会堕落为老板稍加疏忽就偷懒懈怠的人。他们推诿塞责、固步自封、吊儿郎当,等待他们的则是空耗了年华。我想,无论是跳槽到哪家公司,结果都一样——一事无成。

这样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别人的企业中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视之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伎俩,对能偷懒沾沾自喜,消极懒惰,自毁前程。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

目前,公司很多同事总是抱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可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自己,我们为企业做了多少?我们习惯性思维是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甚至给了钱也不愿做事,为自己每天偷懒而窃喜,这样你赚的钱会越来越少,不仅今天赚不到钱,明天一样也赚不到钱,最终一事无成。“做多少事,给多少钱”,这是一个求贤若渴的年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奠基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忠诚带来信任,你将被委以重任,获得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

今天努力了,明天就一定会有回报,当你对工作、对今天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薪水,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你的经验,你的荣誉,甚至是收获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