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
是有多深的爱,才会有这般的恨,和这般的报复啊。当时正在上大学,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全英文版本的。很庆幸,我竟然能全部看到心里去,并且深深为之吸引。
兴许是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听mp3,恰好听到了《呼啸山庄》那一段,具体内容早已经忘记,又或者是压根就没听懂;但是那里面的恐怖的感觉却让我印象深刻。
等再读的时候,有之前熟悉的`基础,就像是和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去深入接触和认识。并且发现,越了解,越熟悉,越为之着迷。
书中的西斯克里夫他固然可恨,但是也很可怜。是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让他的复仇心理如此之强烈。都说时间是一剂良药,但是在西斯克里夫那不是,他的爱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地深刻,愈发地无法自拔。
在风雪中他不惜把别人赶出屋子,不管他人的死活;可是也是同样在风雪中,西斯克里夫身子探出窗外,央求凯瑟琳的鬼魂进屋去。
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的爱是压抑中带着浪漫的。他们在一起,谈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死。
凯瑟琳也是不同寻常的女子,她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可爱,时而疯狂,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自私;她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活泼,那么的动人。这么一个姑娘,又有哪个男子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去心动呢?
凯瑟琳最懂西斯克里夫,西斯克里夫也最懂凯瑟琳。但是凯瑟琳却选择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庄主。
其实在很多方面,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都很相像,但是有一点却截然不同;西斯克里夫知道他爱凯瑟琳,所以他的爱很纯粹,很固执,很明确,也很深刻。凯瑟琳知道她爱西斯克里夫,但是她还是选择嫁给了别人。她的爱里有着太多的现实,所以她没有选择嫁给西斯克里夫,这是悲剧的开始。
如果凯瑟琳当初选择嫁给了西斯克里夫,那一定是另外一番光景。她选择了背叛爱情,尽管她的丈夫对她疼爱和迁就,但是终究这婚姻没有怦然心动,没有狂喜狂悲,更让人惋惜的是,这段婚姻还没有细水长流。凯瑟琳和她丈夫都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人间。
我一直忘不了,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在粗犷的山野里谈话、玩耍的场景。虽然那时候的时光有时也很压抑和阴暗,但是总是能让人联想到岁月静好这四个字。
凯瑟琳死后,西斯克里夫的恨更甚,他没有放过凯瑟琳和辛德累的后代,折磨着辛德雷的儿子哈顿和凯瑟琳的女儿凯蒂。
凯蒂和哈顿一起的场景好多时候也如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一起重现般,幸运的是,他们双方都勇敢相爱,都没有去放弃和背叛对方。也许正是这份爱,感化了西斯克里夫,唤回了最初的那个西斯克里夫。在风雪之夜,她喊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间。
西斯克里夫的一生好像都是为爱而活,从小被带到呼啸山庄那时候就开始了。他的心里由始至终都只有凯瑟琳。即使他追求财富,不择手段,也是我了让自己和凯瑟琳更近一点。
只是当凯瑟琳真正明白了后,一切难以挽回。这是莫大的遗憾。
庆幸的是,这份遗憾没有延续下去,在哈顿和凯蒂身上,得到了圆满。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书,一本不同凡响的书。它叫《呼啸山庄》。
这本书描写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主要是围绕弃儿希刺克厉夫报复展开的。两大家族纠缠不清的情感瓜葛,疯狂到极端的复仇,痴迷至昏乱的一种错综复杂的感情,每一个人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胆战心惊的同时,又让人催人泪下。而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则令人感到同情和悲哀。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对不平等的强烈的报复,没有谁是谁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这本书主要以一个被捡回来的弃儿希刺克厉夫为线索,展示一个被压迫的人从沉默到敢怒不敢言再到怒火攻心,最后失去理智及一系列发生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养了一儿一女,并捡来一个孩子,即后来的希刺克厉夫。老庄主偏爱希刺克厉夫,对大儿子辛德雷则百般厌弃。辛德雷认为是希刺克厉夫夺走了他的父爱,从小便心生嫌隙。而希刺克厉夫和老庄主的小女儿凯瑟琳关系很好。终于,老庄主死了,辛德雷带着妻子弗兰西斯回家,并生了哈里顿。把希刺克厉夫赶走。凯瑟琳为了希刺克厉夫,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埃德加。其实,凯瑟琳嫁给埃德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她嫁出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通过埃德加的权势和地位,来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使他哥哥无权过问。因为她意识到她和希刺克厉夫之间的地位悬殊,他们之间的爱无法成立,只能依靠别人。可是,埃德加认为希刺克厉夫是他的敌人,认为没必要帮他。这是凯瑟琳当时根本意想不到的。她自己,却因此掉入了亲手编织的罗网。在凯瑟琳病重时,希刺克厉夫来探望她,曾抱着自己挚爱的人悲愤的责备她:“你背叛了自己,害了自己,你何苦呢……”第二天,凯瑟琳因病逝世,埃德加和希刺克厉夫都在为她痛哭。从那时起的希刺克厉夫就变了一个人,他要为自己,为凯瑟琳复仇。掠走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与伊莎贝拉生下一子。(跟母亲姓,叫林淳)辛德雷去世,希刺克厉夫抢占呼啸山庄,逼凯瑟琳之女(亦名凯瑟琳,未免重复称为凯蒂)与其子成婚。林淳婚后两年去世,希刺克厉夫霸占林淳产业,即画眉山庄。此时,埃德加刚刚逝世不久。几年后,希刺克厉夫去世,凯蒂嫁给了哈里顿。
希刺克厉夫的命运是不幸的。他的一生都在反抗。他没有财产,却通过掠夺成为庄园主;从小受辛德雷嘲弄,辱骂,从一位少爷到仆人,他要复仇,就会把怨恨和复仇的手段加到哈里顿的身上。他的快慰也是精神上的失败。后来,希刺克厉夫才意识到以牙还牙的报复该终止了。他的复仇不能以对错来分,就那个时代来讲,他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就像书中所说:“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飘荡了十几年,等着与希刺克厉夫重聚,直到希刺克厉夫去世。我抚摸着墓碑,有谁会想到这平静的地下竟然有着不平静的睡眠。”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是忠贞不渝的,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想告诉我们的吧!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3
当爱与恨交织,结局如何?当纯真的爱情面临金钱,名利的的诱惑,为何转眼变成了赤裸裸的背叛与恶狠狠的报复?今天读了《呼啸山庄》终于让我了解了这些。
他希斯克利夫,不过是山庄主人带回来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凯瑟琳·恩萧却是山庄主人宠爱的小女儿。他们亲密无间,他们青梅竹马。本该是一段佳话,但命运总是在最幸福的时候,拿起锤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满地的悲凉与心寒。他,失去宠爱后,她,嫁给了别人,他心中那么爱意被满满的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幸福来的快,去的也那么快?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暂时的离开,选择了报复,选择了地狱。三年过去了,他,带着满腔仇恨,带着满身财富回来了,他,狠狠地报复了,但心中却没有一丝报复了后的爽快,只有满心的难过和惆怅。当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结局谁人知晓?
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禁想问,有什么东西能毁灭一段最美的'爱情?金钱?利益?这些不过是表面的推辞,最大的凶手就是那颗被当时封建社会毒害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可怕的隐形敌人,它无处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潜意识认为,它一点也不可怕,就忽视了它的存在,但事实很坚定地告诉我们,它,不容忽视。
小说叙述了一个受尽社会偏见和屈辱的人用一生复仇的悲剧故事。流浪儿希斯克里夫被呼啸山庄的老欧肖收养为子,欧肖女儿凯琵琳挚爱着他;儿子亨德莱却憎恨他夺了父爱,以致老欧肖死后将希沦为奴仆。凯希二人探访画眉山庄时,凯爱上山庄长子林顿并与之结婚,希悲伤出走,三年后发财而归开始了复仇。他使亨坠落使其子吉默顿丧失人性,并诱他不受的亨的妹妹伊莎贝拉同他结婚生下儿子小林顿。凯死前生下凯茜。亨死后,希成为呼啸山庄债权人并将吉沦为奴仆,他迫使儿子小林顿与凯茜结婚,终于将两家财产都弄到手。
同许多名著一样,这篇故事同样发生在19世纪,我发现,那个世纪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有着很腐朽的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那个时期的婚姻,大多为政治的婚姻?换句话说就是,有情人有多少能终成眷属呢?那时,有谁能很肯定地说,自己可以为了爱情抛弃名和利?
事实说,在封建的社会,在名与利面前,爱情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一样物品罢了,在这个年代,爱与恨的交织,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结局或许本来就早已注定,悲剧收尾。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看完了呼啸山庄,感触并不太多。只是清晰的感到一种悲哀。为了那里面的所有人而感到悲哀。尤其是小凯瑟琳。她无力反抗,在那样的环境下,被逼下嫁给小林顿。我可以感觉到她最绝望最无助的就是小林顿病入膏肓之时,她无力让她公公希思克利夫去叫医生。是的,她是爱她的,尽管他并不爱他,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亲眼看着自己爱的人那样子死去,连救治的努力都没有。她没有能力,只是附属品。没钱,没地,没力气反抗。她的意志完全被压制,有的只是服从。她改变不了屋子的主人,希思克利夫。我看到那种软弱与无助之后,才明白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真的就没有女子的立足之地。我想到了旧时代的中国,那些女子受到的压迫怕是更甚吧。婚姻不自由,还得缠足,还有多女侍一夫,封建的家长制,就如里头的希思克利夫,以他们绝对的权威去压制所有人……
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过去的那种黑暗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终于赢得了自由,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又想到了《平淡生活》里面优优的大姐,我可以理解她的无奈,没有钱,还病重。只有依靠那个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丈夫。她就是一个附属品,活着只是为了艰难的活着。可是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软弱并且依赖别人的女子,而她呢。居然可以绝情到对自己丈夫陷害自己的妹妹视而不见。她可怜并且无能,没有人能够救她,因为她自认为没有了丈夫她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以后的我绝对不会当这种女人,要自己独立的生活,尤其是经济上要独立。不要靠别人,就算别人再好,也并非永远靠得住。所以,自己要对自己好,要好好的`关心自己,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怜悯。
希思克利夫
他是个可怜的人,那么的爱凯瑟琳,却终因爱成恨。因为想去报复,他的一生都活在痛苦中。有那么可怕的童年,已经够他受的了。可偏偏,他忘不了他受的苦忘不了那些加在他身上无限苦难的人。疯狂而可怕的报复,好好的两家人,就让他的一己报复之心给弄得家破人亡。他并没有获得报复之后的快感,最后在无限的思念和痛苦中死去。没有了灵魂的人,在最终总算明白了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执念罢了。
于是,要学着去宽容,忘掉那些不愉快的,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生活。爱恨不过是在一念之间罢了。冤冤相报何时了,总是这样子的,到最后当事人才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呼啸山庄
就如同这个名字一样,是个不安分的地方。呼啸的狂风,带着愤怒的灵魂飞舞,燃起复仇的烈焰。只是在那个特有的时代,才会有奴仆,有门第之见,有尊贵之别,有绝对的控制与服从。语言中带着无尽的仇恨与癫狂,只因为心生执念,所以让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可以改变下想法也许他的命运会好很多。想到了《白云阶梯》里面那个将自己锁在孤岛的大帅哥,他说过:“如果可以早点换一种人生,而不是自守在那狭隘的想法里。在那座岛上等他父亲回来,在那里忘掉他深爱却不认识他的那个女人。他也许早就如同后来一样,走出了那座岛,获得了自己的爱情,找到了父亲,生活在白云之上。”所以,记得要以阳光的一面去看待生活,总是会有希望的,总是会有幸福来临的。重要的是自己去努力追求……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5
这可谓是一本奇书。
我花了三个星期,细细读完了艾米莉·勃朗特这部小说。当我合上书时,我仿佛还能看见狂风怒吼着掠过荒芜的苏格兰高地,一回头,就能看见一个黑发黑眼,面色阴沉的,鬼魂。
全书笼罩着的压抑之感曾一度让我喘不过来。它与我之前看过的,所谓的名著相差甚远。现实那阴沉恐怖的描写——“恐怖令我残忍起来,我发现怎么也甩不脱这个小东西,就把她的手腕拉到碎玻璃上,来回摩擦,直到血水留下来,浸湿了床的那。”支离破碎的梦境,游荡在原野上的鬼魂,两户人家之间纠葛,由爱转恨,最后喷发出来的狂怒,复仇,死亡。最后,仇恨席卷了一切,毁灭了一切。
全书最出彩的人物便是希斯克列夫,这一暴虐,残忍,但也忠贞,痴情。一开始,我们为他的命运而感到不公。一个可怜的,受到排挤的吉普赛男孩,我们仿佛可以猜测到,也许是一帮人,带着枪,冲进他们的帐篷,也许他的族人已经去世,只留他一个可怜的孤儿。但希斯克列夫是高傲的,他是原野上一只快乐的孤鹰,有着凯瑟琳的陪伴,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这个高傲的孤鹰,却要忍受着来自凯瑟琳,埃德加·林顿及亨德莱的有意无意的嘲讽,这不可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影响,也许,正是这些,给日后的复仇买下了恨意的'种子。
“我并不是存心要笑你,”她说道,“我只是忍不住罢了。希斯克列夫,至少得握握手!你气恼什么呢?那只是因为你看起来有点怪怪的。只要你洗洗脸,梳梳头,就好了。不过,你的确是太脏了。”
她关心地注视着握在她手中的那几只脏手指儿,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担心和他的接触会给这身衣服添上不美观的的花纹。
“你不需要碰我,”他顺着她的眼光看后,立即抽回手回答道,“我高兴多脏就多脏,我喜欢脏,我就是要脏!”
看啊,多高傲的希斯克列夫。这份要命的自尊让他赌上一口气,开始了复仇之路。
而凯瑟琳的转变是令我难过的一处。这个无知、虚荣的女孩,亲手毁了自己,毁了两家人,毁了希斯克列夫。原先,孩童年间的她,天真无邪,与希斯克列夫携手在原野里寻找盛开的欧石楠,越过一座座小山丘,一起抬头好奇地望着金灿灿的岩石——那是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我想,希斯克列夫那复仇的动力,那刻入骨髓的执念,统统来源于这一段,他曾经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一个残忍无情人的背后,定会有一段不愿开启的时光。每当想起,再看看自己身边,该进坟的进坟,该痛不欲生的痛不欲生,心里涌起的到底是悲凉还是自我的嘲讽。怎么,一切都变了呢?当然,作者还没冷血到让这个悲哀的故事继续下去,她选了让希斯克列夫在自己的环境中大笑着死去。
“他站到床边,用力扭开格子窗,将窗子推开,止不住热泪盈眶。
‘进来吧!进来吧!’他呜咽着,‘凯西,来吧——再来一次把!噢!我的心肝宝贝儿!听我这一次吧!凯瑟琳,最后听我一次吧!’
那本就飘忽无常的幽灵再也不露面了,只有阵阵大风雪猛烈地旋转进来,甚至扑到我站着的地方,吹灭了灯火。”
听啊,那是凯瑟琳呼唤他的声音。这个折磨了他大半生的小鬼。终于带走了他的灵魂。
这样一本书,一本震撼人心的书。
愿所有受之灵之苦的人们得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