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说课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翠鸟》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翠鸟》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六、说板书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学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翠鸟》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翠鸟》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设重点为:
1.学习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三)设难点为: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看—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边观看翠鸟图片,边口述翠鸟的外形特点,注意有顺序地描述。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三)对比读下面两段话
1.课文第一自然段:“它长得可真漂亮……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它十分漂亮,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还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对比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议议,感觉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四)过渡:翠鸟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还是捉鱼的能手呢,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把翠鸟读活了?把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指导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灵活、神速。
(五)对比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体会“贴着”、“蹬开”、“像箭一样”用词的贴切
再找出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如:
1.一眨眼,翠鸟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2.一会儿,翠鸟又站在苇秆上了。
(六)激趣过渡:翠鸟那么美丽可爱,你想捉一只来饲养吗?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老渔翁怎么说的?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老渔翁怎么知道我们想捉翠鸟?
(2)老渔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听了老渔翁的话,脸有些发红,并打消了这个念头?
3.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有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积累好词、佳句
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抄下来。
(八)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九)课后活动
1.举行背诵比赛。背一、二自然段,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背诵全文。
2.用彩笔画静态的或动态的翠鸟。
《翠鸟》说课稿 篇3
一、文本解读: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3名学生,家住农村,他们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文本文采飞扬,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
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四、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情景化。2.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巧妙借助媒体的简捷直观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3.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1.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迁移法)。2.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法)。
(三)说理念:1.教是为学服务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我特别注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3.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或陌生往往是理解文本的最大障碍,而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生动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又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1个生字,会写“疾”等13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
近了。《翠鸟》一课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翠鸟”。”课件展示:翠鸟图片,(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图片资料” )“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2.学生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捕食等)
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的美文好吗?”顺势就过渡到第二环节。 如此导入新课,学生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 (课文朗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方法;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书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同时学习在倾听中思考。
学生初听后交流:外形、捉鱼、住处。
2.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采用翻阅工具书、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自学完后,我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只需要适当帮扶就可以了,课件的充分运用,枯燥乏味的生字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而有趣、直观而且规范,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三)细读课文,感悟鸟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同学们真能干啊,不用老师教就把生字学懂了,真了不起!请你再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用你最棒的朗读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并在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你能行吗?”
设计意图: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感受文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教师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2.四人小组自学。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从这些颜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再读这一段。
5.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一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一设计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当堂巩固,反馈,而且这一迁移从这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并不游离。
过渡语:翠鸟不仅漂亮而且机灵,还擅长捕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吗?引导学习二三自然段。(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引导学生读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等句子。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
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投影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请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涂上美丽的颜色。老师有一个要求,必须按照文章中描写的顺序和特征进行涂色。
(学生画翠鸟,在活动中背诵,边画边用语言描述──这一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背诵课文。然后指名背诵,展示作品,交流背诵经验,评议作品。)
过渡语: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大家说老师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至课外的一个桥梁,“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来,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1.翠鸟漂亮吗?来,你来做做这只美丽的翠鸟,作个自我介绍吧!
2.你还记得我的爷爷老渔翁吗?以前你们来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很多翠鸟,可是现在……翠鸟几乎看不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猜猜看,并模仿年轻渔翁的语气来说一说。
六、作业设计:句子欣赏,比比
这样的设计,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学习,岂不快哉美哉!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翠鸟 疾飞……一眨眼……
活动: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
《翠鸟》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植物,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这篇文章共五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而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美,让学生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1、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翠鸟,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在一开始就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
2、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翠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欣赏《翠鸟》的美文,读后六人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这样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方法;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书明确了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起到了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3、出示翠鸟图片,让学生看图口述翠鸟的外形。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进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划划、联系上下文、实物,重点理解"鲜艳"、"小巧玲珑".还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自由读,默读,男女合读,齐读)这样的设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读文、交流,在交流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5、在了解翠鸟的外形之后,我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学生的翠鸟轮廓图涂上美丽的颜色,要求是必须按课文中的描写顺序和特点进行涂色。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翠鸟的外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课文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对翠鸟的喜爱;另一方面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作者的这种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一定顺序运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6、课外拓展。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样美丽的鸟儿,老师真想捉一只回家可以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7、课外提升。
读说结合,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说说你心中喜欢的小动物。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的准备。
四、说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2、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翠鸟。(师板书课题,强调注意事项:"翠"是平舌音,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让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师介绍翠鸟,生交流有关翠鸟的资料。
3、质疑:看着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课堂展示,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3、翠鸟图片,师:仔细观察,口述翠鸟的外形!
4、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翠鸟?按照什么顺序?(用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的顺序来回答)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抓住哪些关键词来写?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5、生合读(男生读总起句,女生读分句)
6、学们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拿出彩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图涂上美丽的颜色,一定要按课文描写的顺序给翠鸟涂色。
7、展示作品,相互评议。
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设问,升华主题:翠鸟这样美,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3、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试着说说你们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翠 鸟
小爪子 红色
头上 橄榄色的头巾
外形美 羽 毛(鲜艳) 背上 浅绿色的外衣 爱(小巧玲珑) 腹部 赤褐色的衬衫眼 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