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教案

2025/10/1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欢快、跳跃。

·借助《雁儿飞》的图片和教师相应的体态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内容并记忆歌词顺序。

·尝试与同伴合作排成“人”字形队伍表演《雁儿飞》,注意飞行时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及前后同伴之间的距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大雁,秋去春回。

(材料准备)雁儿与小树、磁带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用肢体动作体验大雁飞的`情形。

难点——体验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及歌曲中的强弱起伏。 教学过程:

一、经验回忆

1、 雁南飞

冬天到了,哪些动物要飞到南方过冬?它们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会排成什么样的队伍飞行?

二、倾听歌曲

1、 感知旋律和歌词内容

·伴随《雁儿飞》的音乐,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雁儿是怎样向南飞的?雁儿在冬天向南飞,春天飞回来,小树们有什么变化?

2、老师范唱歌曲(演示图片)

借助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提问:你听见歌舞中唱了什么词?你是怎样记住歌词的?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

在老师的动作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雁儿飞》。

三、人字飞行

1、 感受大雁人字飞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学习合作排成“人”字形队伍表演歌曲。

雁儿南飞时,排成了“人”字形的队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也请一个组小朋友来学雁儿排队,,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活动引导:引导幼儿对照“人”字的结构,检查这一组幼儿的队列情况。

指导全班幼儿随歌曲音乐,分组排“人”字形队列。

2、跟着歌曲人字飞

下面我们大家都来试一试,先找到空地方,当我放歌曲录音的时候,你们开始排队,歌曲唱完,我来看哪组小朋友的队列已经排好!

播放歌曲,幼儿学雁儿排列“人”字形队伍飞行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体验和表现欣赏活动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喜欢欣赏音乐,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2、从音乐中感受青蛙的可爱形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青蛙来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熟悉乐曲旋律,分辨乐曲的音高和不同力度变化,并用嗓音表现音乐的高低与强弱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对比,观察,体验,实践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声音的高低,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青蛙合唱》,进行分配合作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电子琴、手板、蛙筒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歌曲

1、师生问好

2、律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唱边做动作

二、学习新课程

1、引入新歌

(1)听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歌曲的内容,提问题

(听过这首歌吗,歌声告诉我们来了哪里,还告诉我们那里都有哪些美丽的景

色?

同学们,歌曲告诉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田野,在田野里呢,有一个动物朋友在等着我们哦,它是谁呢?)

2、猜谜语

大大的眼睛,光光的皮肤披着一件绿衣服,四条腿连蹦带跳的,还会游泳,唱起歌来呱呱的叫,同学们猜猜它是谁呢?谜底(青蛙)

3、学习新歌

(1)播放新曲目《青蛙合唱》,学生听赏

(2)提问:池塘里有两只青蛙在唱歌,一只是老青蛙,一只是小青蛙。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欢快、清脆;低重、沉闷)

什么时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时候是老青蛙唱歌?

(3)带读“唱得有多清脆”和“唱得有多低沉”,这两句学生容易混淆

(4)小结:小青蛙的歌声高而响,清脆而欢快;老青蛙的歌声重而低,很沉闷的。

4、学生唱歌

(1)为歌曲加动作:在听到小青蛙的时候,双手举过头顶做青蛙;听到老青蛙是,双手放在膝盖附近做青蛙。

(2)各组分角色演唱小青蛙和老青蛙,请几位同学上来合唱

(3)全班一起唱

5、小结:唱歌曲的时候要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分角色唱的时候要记住自己唱什么地方,和搭配什么动作,常准节奏。

6、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1)常准歌曲节奏,注意强弱变化

(2)能模仿出动物的`声音,做出动作

三、拓展

1、青蛙喜欢吃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清清的池塘是它们美丽的家,可是,由于人们经常往河里乱倒垃圾,乱放污水,小青蛙的家正日益变黑,变臭。会不会有一天,小青蛙会真的找不到家呢?孩子们,让我们爱护自然环境,永远给小青蛙留下清澈的池塘,美丽的家。

2、让学生课后继续唱熟歌曲,并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角色合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师生问好

2、复习《青蛙合唱》,请同学们唱出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手板和蛙筒

1、请同学们敲一敲、想一想怎样使乐器发声

2、出示乐器,教学生们区分音色,认识节奏

3、听一听、谈一谈、选一选

(1)看看乐器的形状,听听乐器的声音

(2)谈谈乐器的声音像什么?

(3)怎样选择用手板和蛙筒来表现《青蛙合唱》的声音

4、听音乐,用乐器练习为歌曲伴奏

(1)徒手练习,先一起打拍子,再请个别同学到讲台上来演示,其他同学唱歌

(2)使用乐器,用对方法,打对节奏

三、学习音的高低

1、提问:同学玩过跷跷板吗?它是怎么玩的呢?(引出高低音的认识)

2、感受音的高低,自然界的声音有高有低,让同学们听听动物、交通工具的声音,分辨其高低。

3、教学生唱《低音do和高音do》

4、在琴上弹出高低音,教学生听辨高音低音,知道哪个是高音do哪个是低音do。并可以加上一些节奏与动作。比如:

(1)、老师先弹一个音,再弹其他单音,比前一个音高时举手,听到比前一个音低时放下或双手叉腰。

(2)、听到老师弹高音do’时摸头,弹低音do时拍腿。

(3)、弹 “XX X,XX X”这个节奏,听到高音的轻轻拍手三下,听到低音的轻轻拍腿三下。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还能从生活中发现哪些物体可以做为“乐器”?想一想,如何制作想要的小乐器,然后带回课堂展示。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根长条纸交替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四肢。

2、能自主的选择材料装饰瓶子娃娃,体验合作的快乐。

3、懂得废旧物品再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范作:会跳舞的瓶子娃娃;PPT款课件;养乐多瓶子;彩纸,彩带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听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那现在先请大家来看看,今天王老师请来了什么娃娃?(瓶子娃娃)

师:看看,这个瓶子娃娃还会干什么?(会跳舞)

师:对了,这是个会跳舞的瓶子娃娃,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师:新年到了,瓶子娃娃丁丁要开个新年舞会,他想邀请更多的会跳舞的瓶子娃娃参加,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好)

二、探讨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并学习长条纸交叠折叠的技能

1、幼儿探讨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瓶子娃娃是怎么做的?

师:用了哪些材料?

2、教师示范:用长条纸交替折叠成瓶子娃娃的`手脚

三、运用交替折叠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脚

1、运用交替折叠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脚

2、设计瓶子娃娃的脸

3、装饰瓶子娃娃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两人一组,商量制作瓶子娃娃

五、作品展示: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拿着制作好的瓶子娃娃一起跳舞展示。师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指导幼儿,给幼儿以相互启发。

六、展示作品:对创造性强的作品给予表扬,让幼儿欣赏,对一般的作品找出其优点,鼓励幼儿的进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数数能力,知道小吃店的购物形式,练习说“我们买了……”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取款机、食物、图画纸、彩笔、纸、剪刀、橡皮泥、各种彩纸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小吃店出售的食品种类。

2、请幼儿说说逛超市的情景:

都有哪些食品,食品的名称、颜色及味道是怎样的?是怎样付款的?

3、请幼儿到活动区去尝试买食物的'过程,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买食物的乐趣。

4、请幼儿练习说“我们买了……。”

5、请幼儿一起分享食物,并说出食物的味道。

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在超市购物付款时的感受。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游戏。他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