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忠。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了。这本书真是知识的源泉!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 篇2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吧。他是由明朝的罗贯中写成的。书中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赵子龙长坂坡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还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孙权,周瑜,曹操,诸葛亮……在这本书里,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之间可歌可泣的义气。在老二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的大将吕蒙杀害后,刘备,张飞这两个大男人哭得泪流满面。而张飞也是为了替关羽报仇而被自己的士兵给杀害的。再看刘备,他在得知自己失去两个兄弟后也最终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三位人中豪杰,都是为了自己的兄弟而死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讲义气。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多少人能有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的义气。更多的人只是嘴上称兄道弟,而真正要找兄弟帮忙的时候,另一个人却早不知跑哪儿去了。相反,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像刘备,关羽,张飞这样的好兄弟多些,不就更加好吗?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 篇3
近几日,我阅读了一本名著——《三国演义》。
书中的人物颇多,有诡计狡猾的曹操,也有谦逊有礼的刘备;有谨慎小心的孔明,也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每当我认识一个新人物、读到一个新章节时,就感受到了作者罗贯中把这些人物刻画得是多么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细细品位,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对于勇和智的故事情节,书里层出不穷。比如:街亭失守后,西城中的诸葛亮用空城计击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有勇无谋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吕布、颜良与文丑。吕布当年若是听从谋士陈宫的话,也不至于会惨死在白门楼;颜良、文丑当时若不那么暴躁的话,与关羽解释清楚的话,也不会被重义气的关羽所杀。
《三国演义》这本书为读者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各种精彩故事,诉说着已过去的种种历史。三分天下时,魏占了天时,吴有了地利,蜀得了人和。名将最多的就属魏国了,虽说曹操欺压百姓,但他用兵的确是无人可比。曹操手下将领众多,这也是魏国为什么在三国之中是最强盛的国家的原因之一。蜀国的兵力并不多,但将领们却个个能文能武。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文有“卧龙”孔明、“凤雏”庞统、姜维、徐庶等人。吴国最有才学的就属周瑜了,他自幼好学、善读诗书。只可惜他心胸不开阔,太过嫉妒,导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从这些人物和国家就不难看出性格的重要性,它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至关重要,关系成败。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发现只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步路,成功就会离我不远。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敬爱的关大帅:
您好!
我是您的粉丝何升宇。几天前看了《三国演义》中的《吕蒙白衣渡江》和《关云长败走麦城》之后,我一直有种倾吐的欲望,所以我今天借给您写信的形式,向您说说我的心里话,如有冒犯,请您多多包涵。
您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首先,令我崇拜的是您的“勇敢”。您在沙场上骁勇善战、斗志激昂,慷慨赴义时宁死不屈。如您“温酒斩华雄”的壮举让我们敬佩不已,您的“过五关斩六将”不知让多少中华儿女心胸澎湃、热血奔腾。其次,“忠诚、正直”是您的人生写照。从千里走单骑、家乡惩恶、以及后来您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而被迫降曹。这些活生生的事件足以证明您是一位忠臣。这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品质,也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东西。另外,作为武将,您是一位难得的“奇才”,您既能带陆军也能带水军,水淹七军这个历史事件反映了您的足智多谋。您的身上处处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简直就是忠与仁的典范;您的诸多英勇事迹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永垂不朽。因此,后人对您也是赞誉不绝,有如西水东流滔滔不绝之势。历朝历代都对您大加褒奖,三国以后民间尊您为“关公”“关夫子”;宋代封您为“武安王”;明代封您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在商朝,您特别受到商人的敬重,商人尊您为“财神”;他们把您作为精神支柱。
虽然我十分崇拜您,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您轻敌、自满、骄傲,在荆州之战中惨败于敌方,不但损兵折将,就连自己的脑袋也没能保住。早知如此,您就应该加强边境防卫,防止东吴从背后突袭。您作为一名有才华的大将,必定读过不少兵书吧,怎么连“兵不厌诈”这个道理都不懂?吕蒙装病,陆逊装痴,东吴的雕虫小技,竟能使您误以为真。即使您再有不慎,您也应该考虑一下当时蜀吴两国的形势,两国表面上亲如一家、礼尚往来,实际上却矛盾重重、互相排挤。您可否想到当年东吴大使向您的女儿求婚,您不但断然拒绝,还狠狠地羞辱了使者一番,因此东吴就怀恨在心,想置您于死地,这极有可能是东吴与曹魏联合起来夹击蜀汉的理由。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首先会加强边境防卫,加强防御措施以防止敌人乘虚而入,之后再派密探亲近东吴大臣并使之将其阴谋告诉我们,然后仔细推敲后自然会识破吕蒙似病非病,陆逊似痴非痴的阴谋。最后再用政治手段要挟东吴,使其被迫与蜀汉结盟以对抗北方曹魏。并且加大对入境外船的检查力度,这样起码能够查处身穿白衣,假扮商人的东吴士兵。这样蜀汉在战略上就有了压倒性优势,以您和百万蜀军的实力,击败曹魏和东吴已不成悬念,但这样的话历史恐怕就要改写。
遗憾的是:一世英武的您最终还是殉国,人们在对您的死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您的自负感到痛心。您的失败犹如一面千古明镜时刻警示后人:不能骄傲、不能自满,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关将军,晚辈的这些直言或许在您看来有几分幼稚,请多多包涵!
此致
一个晚辈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