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詹天佑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詹天佑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中受到启迪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詹天佑》。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百年前,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他们就出来阻挠要挟我们,企图争夺铁路的修筑权,近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掠夺我们的资源。有一家报纸还轻蔑地说:——(出示课文语句,读。)
二、学习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接受任务后,围绕这条铁路的修筑,詹天佑做了哪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二)布置自学:詹天佑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修筑这条铁路,谱写了一曲爱国颂歌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这位伟大人物崇高的品质。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1.勘测线路:(以读为主。体会爱国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你找到的是哪些语句?
重点指导
(1)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①抓重点词语体会。大概、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求精求细是一种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还有那些词语也表明这种态度?
抓周密、精细。(随机评价:你们读懂了詹天佑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那份细心。)
②朗读。
只有经过细致的勘测,才能找到最佳线路与施工点。只有进行精确计算,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所以,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指名读)
(2)扎实的工作作风(想象画面)
①出示课文语句,学生谈体会
②每次读这段话,老师也每每被感动。听老师读这段话,你们看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③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3)强大的思想基础(重点处理)
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①多角度感受
评读:把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适当扩展
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铁路,怎么读?。
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②多层次感受
出示资料
过渡;詹天佑面对的仅仅就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这些困难吗?你们还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导读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威胁,詹天佑毫不畏惧,他总是想——
面对慈禧太后的荒淫,汇丰银行的刁难,詹天佑决不动摇,他总是想——
面对皇亲国戚的无理取闹,詹天佑紧咬牙关,据理力争,他总是想——
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了解的背景资料越多,对他的杰出、爱国感受就越深。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总是想
教师小结
从他的所做、所说、所思中,我们看出詹天佑就是这样,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表达着他对祖国的忠诚,体现着他的杰出。
2.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①出图:这是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这是一千一百多米长的八达岭,这是坡度特别大的青龙桥。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詹天佑又是怎样克服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杰出与爱国的呢?
②在自学中,这三项工程,哪项工程你读得不太懂的地方最多?
③指导学习“人”字形线路。教师画人字
④自学: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这样上山解决了什么问题?请你们自学。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解?
⑤(看课件)看到这种设计,你有什么感受?
(“人字形”线是一项国际新技术,1905年才被国际线路勘测权威皮汉等人所肯定。詹天佑及时、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胆识,令人敬佩。火车在“人字形”折返线上行驶,为了安全、平稳、采用两部机车,一部在前面拉,一部在后面推,这却是詹天佑的一个创造。)(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⑥教师引读。
两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你就是詹天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每人画一个工程的图纸,负责讲解,在小组内交流。
⑦汇报
讲解(小组分工,一人绘图解说,一人做主持人)
引导学生质疑
如:八达岭隧道
这两口井怎么打?(山凹处。)
既然工作面多,可以节省时间,为什么不多打几口直井,可以打十口、二十口,多打不是更省事吗?
他能根据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创新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在黑暗的山体中施工,能做到准确贯通,这不仅是思路创新,而且更是精密计算的结果。
(3)小结:同学们,爱国不是空话,詹天佑满腔爱国之情在不断创新中升华,体现着他的杰出。1909年8月11日,詹天佑终于带领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再一次感受这成功的喜悦。
所以文章开头说:詹天佑是()
回忆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詹天佑的?(围绕重点句,抓住在修
筑中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4)拓展延伸
由于过度劳累,詹天佑病倒了。他支撑起病重的身躯,又一次来到自己为之奋斗,付出巨大心血的京张铁路。“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那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不久,年仅59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今天,我们坐火车再走京张路,来到青龙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份感动。快把你的感受写在留言簿上。
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科学态度
詹天佑开凿隧道
詹天佑语文教案 篇2
詹天佑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詹天佑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詹天佑语文教案 篇3
《詹天佑》一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文章开头就说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看一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清楚,把文章中所叙述的事同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深刻含义。对此,在对教材的处理与整体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个环节:导预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环节:导细读——精读课文,理解其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话,即本文中心句,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2.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为什么说这条铁路的修筑成功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仔细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科学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清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要挟、嘲笑;再加上当地的自然条件非常差(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所以说,修筑京张铁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接着我又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
1.在这样的环境下,詹天佑迎难而上,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2.他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过渡到重点段落,即4—6自然段)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都与当时当地的情况有密切联系。课文具体提到三个困难:
第一是勘测线路。
这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自己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还常常向当地农民请教。这原因是什么?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第二是开凿隧道。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课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工程的艰巨。詹天佑不仅创造性地采用中部凿井法,而且亲自参加实际操作。
第三是设计“人”字形线路。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大,火车爬不上去。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导议读——深化课文,揭示中心
齐读最后一小节,指导学生理解:“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联系课文中心句(开头一句话),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詹天佑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四个环节:导练习——巩固复习重点知识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如:教师可利用图画的趣味性特点让学生在玻璃板上图示:中部凿井法,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然后选出比较好的图画,用幻灯投影,学生边演示,边说出这种凿井法的好处。让学生用玩具火车在挂图上演示,并说出人字形线路的好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詹天佑语文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詹天佑》或查找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2、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3、揭示课题:詹天佑(简介詹天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
⑴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⑵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⑶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2、再读课文:
⑴用“读了课文,我知道詹天佑xxx。”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⑵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3、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三、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xxxxxx时,我感到xxxxxx。因为xxxxxx。”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①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②师补充:
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③感情朗读。
⑵“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①指名交流感受。(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②“要挟”是什么意思?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
⑶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①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②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
⑷“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①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
②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3、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1、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2、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