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篇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我四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可至今仍记忆犹新。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着我,我为失去亲人的孩子感到悲伤,为世界上仍存在不和平而愤慨。

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他写了一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这封信里回忆了他的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光荣牺牲的事,向联合国秘书长陈述了战争的危害及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小作者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虽然我们中国孩子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国家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摧残着和平之花。那些活在战争中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他们怕失去家园,怕失去生命,怕失去校园,怕失去。

“救救孩子们吧,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我们所有少年儿童的共同心声。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同在一片土地,同住一个地球,我们要珍视每一条生命,珍视我们美丽的家园,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希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维护和平,那么和平之花就能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篇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讲了雷利的爸爸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壮烈地牺牲了,雷利因此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一件事。我读完这篇课文,心情非常沉重,虽然我无法完全体会雷利失去爸爸的痛。

我想失去亲人肯定会很伤心的,可是战争却夺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如果雷利的爸爸没有死,那在他下飞机的时候,雷利和妈妈把鲜花送给爸爸,他把鲜花编成花环,戴在雷利妈妈的头上,把蓝盔戴在雷利的头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走回家,那该多美好啊!又是那战争,那讨人厌的战争,雷利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战争是多么可恶了,那罪恶的子弹,让多少人无家可归!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何必自相残杀呢?所有的世界儿童,都希望没有战争!

虽然我们中国孩子能快乐地长大,可是世界并不太平。三月底,美国正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一枚又一枚的子弹投向大地,到处是大片大片的废墟,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是叫喊,到处是哭声。手无寸铁的人们拼了命地逃跑,想逃过这炸弹的轰炸。

正在战争中的国家,我希望你们放下手中的武器。我希望你们以后没有战争。世界是美好的,让“和平之花”永远的绽放,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明天的世界会更好!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篇3

亲爱的雷利:

你好!现在过得好吗?

我读了你的来信,感觉到你很伤心。其实不仅是你悲痛,整个中国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儿子感到无比的伤痛!

不要难过,你爸爸奋不顾身的去维护和平,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没有任何遗憾的!

人死不能复生,何况你爸爸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光荣献身的呢?你要坦然地接受爸爸已经逝去的事实!我们活着的人不能每天沉浸在悲痛和伤心之中,而要以饱满的`精神、全新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你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不要因为失父的悲痛影响你的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承父亲的遗愿。

作为下一代,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昌盛,祖国才更有综合实力在世界舞台占据不凡的位置!我们才有机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雷利,好哥哥,你父亲在天上关注着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相信,爸爸在天之灵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

此致

敬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篇4

战争与和平湖南省衡阳市童星学校6年2班欧阳琼读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封信后,我的感触很深。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场上浓浓的硝烟弥漫空中的情景;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无辜的儿童被流弹夺去生命的声音与儿童的哀号……

我不禁想到现在伊拉克与美国的战争。发起战争的原因是伊拉克的'石油,美国想占领伊拉克,成为西方强国。伊拉克的人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会被美军抓去。伊拉克上空每天硝烟滚滚,一幢幢大楼被炸成了平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有些身强力壮的男子不得不冲阵杀敌。当噩耗传来,他们的亲人将是多么痛苦啊!穷困的人就露宿街头,冒着随时被枪毙的危险。人们个个弄得家破人亡。人们渴望和平,人们不希望再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可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战争与和平,究竟美国选择哪一个?是战争?是和平?我能义不容辞地回答,是战争!美国没有任何伤害,受伤害的是伊拉克。布什不能体会伊拉克人民失去亲人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他们永远体会不到。

为什么诺贝尔的“和平奖”至今都没有一个国家获得?这说明什么?说明世界还不太和平,需要我们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我一定要向文中雷利的父亲那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