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化学《乙醇》教案

2025/10/1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化学《乙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化学《乙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记住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明确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学会乙醇的化学性质。

4、了解乙醇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

(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动画)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多媒体)(2)乙醇和催化氧化:

(多媒体)探究反应机理

〔师〕乙醇在铜或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反应机理

(多媒体)(3)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成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多媒体)〔一则常识〕司机酒后驾车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

怎样判断呢?用酒精检测仪

K2Cr2O7 Cr2(SO4)3

(橙色) (绿色)

〔师〕乙醇除以上化学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化学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深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学生活动)

〔师〕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像这些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多媒体)烃的衍生物概述

何谓”烃的衍生物”? 何谓”官能团”?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性质以幻灯片形式投影出来)

〔练一练〕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B)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乙醇的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

当乙醇与钠反应时, ① 键断裂;

当乙醇与氧化反应,(Cu作催化剂)时,①③ 键断裂.

3.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均为( C )

A.硫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课后作业〕课本P76 习题 1、2、3、10

化学《乙醇》教案 篇2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前面学生已掌握了几种烃的结构和性质,本节课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出发,不仅突出了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和性质的关系,而且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建立烃基和官能团的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其性质,而且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淡化,知识的准备显得不够充分,所以使学生从分子的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与钠的反应成为教、学生学的难点。

(二)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

(三)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但他们对未知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和神秘感,迫切希望对之进行探究,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展开探究活动的情感基础。他们思维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对事物的还比较直观,空间的'想象力不够,从而使抽象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和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由事物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及教法设计

高中化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拟采用的教法为: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探索法:在教师的逐步引导启发下,学生们通过思考分析,自己推导出乙醇与反应的方程式。

3、学生: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乙醇的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分析结果认识性质的方法。

2、认识条件控制对有机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关于乙醇的知识,这节课你想学习什么?”

[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你对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有哪些主要认识?”

[学生活动]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并做出归纳。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乙醇在通常条件下呈液态、可溶于水、易挥发、有香味。

[质疑]从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乙醇的为C2H5OH,那么其中的C、H、O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探究]让学生动手插乙醇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可能出现的结构,并插出合理的结构模型。(在学生已学习过的烷烃和烯烃的基础上,学生插出的合理模型应为两种结构:CH3—CH2—OH和CH3—O—CH3)

(可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乙醇的结构?)

[质疑]从插出的结构看,第一种结构中有—OH基团,而第二种结构中6个都直接连接在上。乙醇的结构到底是哪一种呢?

[实验探究]观察金属钠的保存方法,然后向中加入无水乙醇,并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你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乙醇分子可能断键位置在哪儿?并说明判断的根据或方法。

[交流讨论]乙醇的结构应为CH3—CH2—OH,从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可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而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且烃分子中氢原子直接连接在碳原子上,所以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氢不能与钠发生反应。因此确定乙醇的结构应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也可通过实验方法:取1mol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来判断。

[讲述]从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被中的取代,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氢被乙基取代。

[质疑]乙醇分子中有哪些键?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哪些化学键可能发生断裂?

[总结]乙醇分子中存在C—H键O—H键C—O键

[讨论交流]从乙醇与钠的反应中能够说明乙醇分子中的什么价键发生断裂?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要缓慢得多,说明了什么?

(通过乙醇与水的结构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烃基对羟基的影响)

[学生活动]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类型。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实验探究]向试管中注入2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亮的细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深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现象交流]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黑色,深入无水乙醇中又变光亮,试管口闻到刺激性气味。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现象推论该化学反应中铜丝的作用。得出铜丝做的结论。

[质疑]乙醇的燃烧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有何异同?

[讨论总结]乙醇的燃烧反应和催化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放热反应,在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了,所以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乙醇的燃烧反应是完全氧化,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部分氧化。

[追问学生]“关于这个实验,你还想问老师什么问题?”

小结:乙醇的性质

[布置作业]

乙醇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

—OH原子团称为羟基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钠的反应

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总的反应:

五、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2、通过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实施水平有一个飞跃。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各模块的功能定位,才能把握教学内容深广度。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初三学习过哪些关于乙醇的知识,除化学课外,他们在生物课上也有所接触。研究必修到选修对乙醇不同层面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学生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进行指导和帮助。

3、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你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吗?你考虑了本节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吗?对于学生的困惑你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怎样的学习支架?你所创设的学习情景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动了吗?你是否进行了这样的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学生,你是否希望老师这样教学。本节课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后评价的思考不够,对化学“溶解”于生活再“结晶”出来的观念掌握欠缺。

化学《乙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结的和物理性质。

3.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被活泼金属原子取代。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启发导学

[教学内容]

引言: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烃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知道它们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些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引进第三种、第四种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烃分子增加其他元素?举例说明。

指出:烃分子中引进了其他元素后就不能再叫烃了。

设问:那么,这类有机物又叫什么呢?

讲解:如果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例:卤素原子—X;羟基—OH;硝基—NO2等)所取代,就能生成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例:卤代烃;醇;硝基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由烃衍变而来的,所以叫“烃的衍生物”。

板书: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讲述: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一氯甲烷可以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l,2-二溴乙烷既可以看成是乙烯的衍生物,又可以看成乙烷的衍生物。硝基苯可以看成是苯的衍生物。由此我们可以将烃的衍生物定义为:

板书: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变而来的有机物。

设疑:为什么要“从结构上说?”

讲解:烃的衍生物并非一定要由烃通过取代、加成等方法来得到;例如乙醇可以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也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得到。

过渡:烃和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问:请同学们设想,烃的衍生物跟相应的烃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讲解:当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它决定了这个物质的化学特性。所以在化学上把这种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板书:2、官能团: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设问: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思考、讨论、列举常见的官能团: 卤素原子—X;羟基—OH;硝基—NO2;醛—CHO;羧基—COOH等。

讲解:我们理解了官能团这个概念后,就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烃的衍生物不必一个一个物质地去学习,而是应该像前面研究烷烃时学习它的代表物甲烷;学习烯烃时学习它的代表物乙烯一样,以达到触类旁通,这样我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就可将烃的.衍生物分为: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结构较为复杂,但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是官能团,在性质分析判断时,只要抓住官能团这个主导因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学习有机化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官能团,有机化学就是官能团化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含羟基的烃的衍生物。

板书: 第二节 乙醇 醇类

引入:乙醇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也可以是溴乙烷通过水解反应可以得到乙醇,乙醇俗称酒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有机物。,实验室用的酒精灯,医院消毒用的酒精,我们平时喝的啤酒、白酒等等,都含有酒精。酒精就是乙醇,但平时喝的酒就不能说是酒精或乙醇。因为啤酒的乙醇含量只有3—5%,就是一些烈性白酒,含乙醇也只有50—70%,那么真正的乙醇又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一、乙醇

1分子结构:

教师: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

板书:2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沸点比水低,易挥发

提问:怎样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参考:用无水硫酸铜;

讲述:乙醇可作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互溶的混合物,在分离上是比较困难的,但也是可以分离的。如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设问:两种不同的液体互溶在一起时,可用什么方法分离?石油是如何分离成汽油、煤油……的?

参考:蒸馏的方法分离。

讲解:用分馏的方法只能得到96%的高浓度乙醇,要得到无水乙醇还得加新制的生石灰,使水与之反应生成一种难挥发的Ca(OH)2,再蒸馏。

化学《乙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及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利用小组设计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探讨乙醇的结构、性质;同时通过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总结实验现象→进一步解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这样既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又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乙醇。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这个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乙醇分子结构模型、试管、酒精灯、小烧杯、尖嘴管、铜丝、火柴、酒精检测仪、钠、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回顾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描写酒的诗句,把同学们引入酒的世界: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酒香不怕巷子深。 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多媒体: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学生互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观察、闻气味、涂抹在手上、溶解在水中等一系列活动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并板书: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如下:

1)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易挥发,沸点78℃

4)密度比水小

5)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师: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写出它的分子式。

板书: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生:乙醇分子式:C2H6O

师: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请学生根据乙醇的模型推测乙醇的结构,并写出乙醇结构式和电子式。

生: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启发思考:分析对比乙醇与乙烷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乙醇与我们学过的烃这类物质的'不同点是:

①元素组成上多了氧元素,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

②结构上与烃的差别就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换成了-OH原子团。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基团, -OH原子团就叫做羟基。(对比羟基和氢氧根的差异) 小结并板书: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化合物。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溴乙烷的溴原子、烯烃的碳碳双键等。 设疑:乙醇分子中羟基官能团的出现会使它具有那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3—2: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无水乙醇中,用小试管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后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石灰水,观察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对比。

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变浑浊。

板书: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动画模拟: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乙醇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

师:你能否完成本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呢?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实验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对比,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再派代表来发言)

生: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生:此反应类似于钠与水的反应,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出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激烈,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板书:

2、乙醇的氧化反应

多媒体:展示常用的燃料图片,乙醇也可做燃料

板书(1)燃烧CH3CH2OH+ 3O2 → 2CO2 +3H2O

(2)催化氧化

师:乙醇和氧气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产物,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探究3—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 无水乙醇,将一根铜丝螺旋状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仔细观察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现象:铜丝表面由黑色变红色,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

板书: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 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

设疑:乙醇还能被什么氧化剂氧化?请学生阅读教材 P74—75,自己找到答案。

师: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直接生成乙酸。

设疑:用乙醇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来说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生:酒精可以做燃料,75%的酒精可以杀菌消毒……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利用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性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么?

图片展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车祸事件图片,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简单介绍酒精检测仪的原理。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乙醇的常见性质,也对酒这种神奇的饮料有了全新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只有我们合理的去利用它,它才会给人类造福。

【随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氢氧根组成

B、乙醇是比水轻的液体,与水混合时浮于水面上

C、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做无水乙醇

D、乙醇可作为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2、填空: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铜丝表面生成黑色的( ),再迅速把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看到铜丝表面( )反复多次试管内有( )气味的 ( )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乙醇被( )(填“氧化”或’还原”)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最终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4、与钠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④

课堂小结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

师:本节课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不仅要求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善于用化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

课后作业

1、认真阅读课本,理解所学内容;

2、课本习题

一、三;

3、预习课本《乙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