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微文呈现整理的《学生第一》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篇1
《学生第一》这本书看似内容凌乱,但其中处处体现了学生第一的做法,心中不免感受到:能够如此周到的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是一颗对教育怀着怎样的耐心和虔诚之心的人啊!
我被书中李校长的努力深深打动着,他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为师的标杆: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教育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里想法。这本书让我知晓了很多更为深刻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关心一下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就要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关心,更是对其心理健康的关心;理解学生不仅仅是对学生某些做法的谅解,更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我感叹李校长对教育细节的关注,他通过开展“我喜欢的十大校园活动”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对活动细节和自身存在的关注,从而创新的设计了“开学护照”、“校园泼水节”和“每月百星”等活动,满足了学生对师生情感的需求,对接受关注的需要和对适时放松身心的需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仁爱情怀,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虽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尊严和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与需求,这时沟通的渠道便非常的重要。李校长很巧妙的寻找到了这样几条沟通渠道——师生共编教材、与学生共进午餐、让学生参与校务会等。多么直接有效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理念就在这几条沟通的渠道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再者李校长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让我非常的吃惊,他居然让学生在校园里办出版社、开公司,甚至接待世界各地的来宾,这些在我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十一中真切的发生着,事实也证明了孩子们自负盈亏的小商店可以办的红红火火,学生大使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学生身上的潜能远超于我们所能想到的水平,我们需要及时大胆的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舞台,尊重他们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来激发这些惊人的潜能。
“以学生为本”就要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行业,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能够在社会上谋生,为社会创造价值。那怎样保证服务质量,便显得非常重要。李校长在职业与人生规划方面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邀请名家大师讲解人生经历,开设社会职业考查课程和学生职业咨询与辅导,以学生的职业与人生规划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而明确人生理想,帮助他们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才能的领域。我想这种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服务教育方式,势必会培养出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的人才!
读李校长的书,我发现,好的教育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一如他语录中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篇2
这个学期我们继续读书活动。这次学校给每位老师配备了《学生第一》这本书,一接触到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封面上鲜红的《学生第一》四个字,心中不禁一动,再粗略的翻看了一下,学生参加各种各样活动的照片引人注目,我不禁怀疑的想: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吗?真的是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吗?
急急的翻看着,只读了一小部分,我就感受到了北京十一学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他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自我悦纳、充满自信的学生,所以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不拘一格的、省知识闻所未闻的活动。如:开学护照、世界文化艺术节、校园泼水节、校园里面开公司、名生课堂、每月百星、学生影院、学生出版社、学生大使团、校长有约、共进午餐,并且带学生参加和重要活动,模拟国际新组织,将未来职业素质要求告诉学生等等。这些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园泼水节,这个活动组织简单,活动起来热闹,尤其是适合夏季大家暑假之前的放松,而且这个活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生生的关系。校园开展泼水节,师生同乐,甚至连校长也能脱下身份,和学生一起泼水。十一中的泼水节,泼出的是水,带来的是亲密的关系,愉悦的情感,它给孩子紧张忙碌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成为了师生的乐园。李希贵在《学生第一》里面展现了理想教育的蓝图,在北京十一中,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许多大胆的设想都能在学校成为事实。学生自己出版作品,自己开公司,自己聘用职员,自己选择喜欢看的电影,自己当大使??????这些属于出了社会才能做到的,却再校园里成了平常,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是我们看到的学生第一的新理念,真真切切能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来学生第一不是观念,而是事实。
在十一中,学生们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来提前接触社会的点点滴滴。他们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有许多实践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学生广告公司,学习开公司的相关业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学生院士;可以作为大使团,像外交官一样接待世界各地的来访者;还可以自己成立出版社,自己征集和编辑优秀作品;通过模拟国际组织,把握时局,预测未来。?????就是这些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园地。
通过这些活动让我感受到:孩子是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的经验和经历;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和学习!十一学校,学生们自己在经营、在打理;十一学子,是自己在成长、在发展!而十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默默地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宽广的舞台,舞台的主角,永远都是学生第一!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就学生,总之一句话就是:“学生第一”。
学校还是教师们的家园。十一中,再教师中评选月度人物和青年才俊,让老师们都能展现自己的风采。还建立教师互助中心,解决教师工作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建立了教工健康促进中心。给与教师们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
北京十一中通过“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让校园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家园和乐园,教师再这里幸福工作,学生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和谐地相处。我们没有看到关于成绩,教学质量的内容,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特色的学校,一个以创造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学校为价值取向的特色学校。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校训培养学生成为“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其实,我们还是在做蓝图之梦,只是十一中已经成为了现实。有许许多多的原因,阻碍着我们小学成为如十一中那样的特色学校。但是,我们都会相信,我们“学生第一”的蓝图终有一日会成为现实。
我们不能够给孩子生命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们只能够小心呵护孩子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所谓好的教育,不是我们提供了多少好的东西给孩子,而是我们减少了多少损害,提供了多少保护。好的教育是在保护而不是在给予的层面存在着。在学校我们需要的只是创设条件,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时间,给孩子惊异感与好奇心以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们更多的时候要想到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在损害儿童的天性,还是在帮助他们成长。永远学生第一。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篇3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学校发的《学生第一》这本书。我精心读了一遍,受益匪浅,大开眼界,学会了很多知识。
北京十一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推动着孩子们能够慢慢地脱离家长和老师去自己做事情,让孩子们的作为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李希贵校长的眼里,在他的学校管理中,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他的心里,装的是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淡淡的粉棕色和一句无比温馨的话:“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同事们”,而在整个扉页中,除了这句话字体略大,剩下的是满满一页老师的名字!
看过不少学校的专辑(专著),有全国很有名的学校,也有名气不大的乡村学校,但这样隆重的把所有老师的名字印在书的扉页,这是第一次看到。我感受到了老师在李希贵心中的地位。
“标注所有人的名字”,这是李希贵重视每位老师的一项举措。因为“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合影照片文字说明,通常只标注主要领导、重要人物的名字,对一般人往往忽略”,李希贵就要求,无论什么场合的合影中都应该把所有人的名字加以标注。无论是媒体发表的活动照片还是校内报纸、宣传栏上的展览的照片,哪怕四五十人的合影,照片下面一定是密密麻麻所有人的名字。而凡是有校长参加的合影中,李希贵所站的位置总是在边边角角的地方,他说要善于让出“重要位置”,让每个老师(或学生)都感到自己站在重要的位置上……
我想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者”,这在十一学校是真正做到了。当我们还在为没有师资而不能开设相关活动(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专业人员)而苦恼的时候,李希贵却把所有老师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老师们感受到:我就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责任!
读了这本书,一是我真正感受到学生第一的责任感,其实,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经把学生放在第一,自己的父母、孩子、家庭顾不上管,一心照顾学生的生活、学习。二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教育者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篇4
读完学校的暑假作业,要求读《学生第一》我感受到了书中北京十一中孩子们的自信阳光,热情智慧,是什么让他们这么了不起?是什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学校的开学护照,校园机会榜,学生出版社,校园吉尼斯,学校里面开公司,校园泼水节等等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孩子是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的经验和经历;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和学习!我不由得想到了“美国有一位获得教育界最高荣誉的教师坦言,他并没有高人一等的教学经验,他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过后学生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坠落就是从‘厌学’开始的。”他还说道,在学校从教的那些年,他目睹了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的状况,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我想,我无力改变整个教学现状时转请保留此标记,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
我唯一能改变的也就是我自己,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多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设计班会课,设计班级的入场式,设计自己的课余生活,排排自己喜欢的英语对话…难道这不是更好的、更有效的学习吗?不压抑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的童心,激发他们的动机和兴趣。用枯燥、低效的作业填满孩子们的时间,怎么能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呢?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快乐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我要让我的学生快乐起来。
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是十一学校的育人目标。他们一直在学校生活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守自我,富有批判精神。其中他们的“为班级命名”活动让我也印象深刻,我们何曾几时也可以设计出这样有创意而又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也能在快乐和经历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想法。让学生快乐着并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