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微文呈现整理的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篇1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四、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蜡烛等。
2.《燃烧与灭火》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
燃烧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让教师做个小实验:(点燃蜡烛,然后用书扇灭蜡烛)用火一点,蜡烛就能燃烧;教师用书一扇,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熄灭了)由此看来燃烧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我们已经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出示课件)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关于氧气,我们在前面的课上已经研究过了,燃烧确实需要氧气。但只有氧气还不够,还需要能够燃烧的物体,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有些能燃烧,有些不能燃烧,谁先来说说,哪些物体不能燃烧?谁再来说说哪些物体能燃烧?(出示课件指出那些物体能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然后归类)
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出示课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讨论: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师演示实验并出示课件:
④教师小结: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让学生综合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生回答,师板书)
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出示课件,讨论思考1)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国防、科技上发射导弹、卫星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出示课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2)分组讨论:
①看下图,人们是用什么办法灭火的?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灭火?(分组讨论后,每组推举一人回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②指名回答:如果是油类着火,能不能用浇水灭火的办法呢?为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呢?
③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练习、应用生活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出示课件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下面的说法那条不正确?
(3)你能说出“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板书:
燃烧与灭火
氧气
隔离氧气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
减少可燃物
一定的温度
降低温度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通过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录像:
(1)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2)放几幅火的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燃烧反应的特征: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79的探究活动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2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
【创设情景】完成课本P81的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判断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情景引入】蜡烛能燃烧,木炭也能燃烧,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氧化反应都能发光吗?都很剧烈吗?
【教师讲解】缓慢氧化
【演示实验】
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两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B.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铁融化成铁水
C.酒精发出酒味D.食物坏掉
【作业安排】课后习题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自我问答】
本节课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课前练习]
燃烧事例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新课讲述】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定义: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活动与探究:
实验7-1现象实验7-2现象
讨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原理①②③
2.【互动参与】你能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吗,请说灭火原理
方法为什么(原理)
3.请用“燃烧灭火”知识解释成语
(1)火上浇油:
(2)煽风点火:
(3)釜底抽薪:
(4)杯水车薪:
三、灭火器:阅读表7-2
练习:学校要购进一些灭火器给各功能室。下列功能室配置哪种灭火器?
1)化学实验室
2)物理实验室
3)电脑室
4)图书室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是可燃物在的急速燃烧。
2、易爆炸的空间有可燃气体的空间或空间,如:油库、厂、长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的发生。(安全标志)
【练一练】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点燃,不可能爆炸的是()
A、CO和H2B、H2和空气C、CO和O2D、面粉粉尘和O2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D.白磷置于10℃的'水中.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B.用高压水枪喷水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C.没有与氧气接触D.无水酒精挥发快
二、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课后小测
1、燃烧是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3、灭火原理是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请将下列灭火采用的措施编号填空: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大火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实验时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着火时应用湿布盖灭:。
4、火灾报警电话是。
5、请写出常见的三种灭火器名称: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