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 篇1
这几天,我重读了《西游记》这本书。这是明清时期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方极乐世界取得真经的故事。唐僧名唐玄奘,他虽善良却胆小怕事。在取经的过程中,他前后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孙悟空—睛、敢做敢当而正义大胆、火眼金且本领高强。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老实本分、踏实能干。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取经路上帮了唐僧不少大忙。这四个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点,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时候,我喜欢看西游记的动画,觉得孙悟空很厉害。认为要是自己有孙悟空那么厉害也可以让我去取经。不过长大以后发现我错了,如果唐僧一行人没有去西天取经的勇气,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勇气,有它才能开始这人生的旅程。
记得有次,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老师,但是我不敢,因为那个老师给我的第一印像就是很严厉,一直不敢接近。所以那个问题一直没法弄懂。终于,我鼓起勇气战战兢兢的走进了老师办公室,老师当时在批改作业,看见我便放下了手中的事。我小心翼翼的把作业本递过去,说:“老师,第5页的第2题我不太懂,想请教一下。”老师并没有像我以为的用那么严肃的像冰块的神情对我,而是用稍带一点指责的语气说:“怎么这么晚才来问我?学了都过了几天了。”随后,便向我讲解了这道题。之后,我突然发现老师好像没以前那么严厉了。如果我当时没有问老师,或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这道题怎么解呢!
勇气,是成功的条件之一。慈悲是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太没勇气了。太没勇气,就变成没骨气了。
《西游记》是一部很好的书,你能在其中发现许多道理。勇敢———是我在其中发现的道理之一。
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
提起《西游记》,大家应该都想到了四位主人公吧。他们就是:唐僧、孙悟空、沙僧和猪八戒。
孙悟空英勇无畏,坚忍不拔,喜欢打抱不平,除恶扬善。他敢于向玉皇大帝挑战,也敢于同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较量。虽然被五指山压在地下,但他仍不甘心,500多年后,他在观音菩萨指示下,保唐僧西天取经,在路途中也一次次斩妖除魔。即使被禁锢咒念得死去活来,也敢三打白骨精,棒毙拦路盗贼。他做了“斗战胜佛”的空座,当之无愧。
唐僧被唐朝皇帝派去天竺国取经。他明知到西天去取经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但仍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慈悲为怀,却到了善恶不分的地步,因为听信了妖怪的甜言蜜语,先后多次将孙悟空逐出队伍,将他赶走,而到了困苦不堪的时候才想到了孙悟空的好处。
一说到猪八戒,大家就会捧腹大笑,猪八戒自从在高老庄被收为徒弟,就开始了他的取经生涯。他是一个好吃懒做,见利忘义、爱占“小便宜”的人。只要孙悟空和唐僧不在的时候,他就会提出分行李,但都没有得逞。猪八戒还非常讨厌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总是骂他,打他,捉弄他。每次唐僧要赶孙悟空走的时候,他总在一旁添油加醋。但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而且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且有可爱之处。
沙僧,他虽然不很擅长打妖怪,可是他在队伍中挑担牵马,任劳任怨。一路上挑行李,帮大家做苦力,每次唐僧要将孙悟空赶走时,他总是替孙悟空求情。每次猪八戒要分行李时,他总是护着行李,不让猪八戒抢去,而且忠心耿耿,是个脚踏实地的好徒弟。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我要学习他的那种不畏艰险,百折不饶的可贵精神。
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 篇3
小时候,最喜欢看电视里的《西游记》,看了几乎不下十遍,至今还爱看,这个寒假,我看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觉感叹万分!
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核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败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个主要人物中,我最喜欢孙悟空。我喜欢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本事该多好!孙悟空把本事用在降妖除魔为民做好事上,想想我自己,有时仗着个高力气大专门与同学打架,真是害臊,以后我要向孙悟空学习,用自己的本事为同学们做好事。我喜欢孙悟空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妖魔鬼怪,都能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坚持到胜利为止。
西游记读后心得体会 篇4
古代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之戏说,我依着好奇品味西游,寻找为何不看西游的答案。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出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这本书共一百章回,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核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地府、闹天宫,直至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八至十二回写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并兼写其他故事内容;弟十三至一百回则是西天取经的正文,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等,最终取得真经。
读后细思明白,“男不看西游”主要是跟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有关。男儿天性好动人尽皆知,而孙悟空正是这一形象的代表,如第五回,孙悟空仅因蟠桃宴会没邀请自己参加而恼怒,放肆闹天宫,说明孙悟空是个暴力相制之人。尤其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回,三借芭蕉扇,只能反映出悟空的油嘴滑舌,即使是机智也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都为反面教材,男儿看后自然会抑制不住天生的冲动劲,只会愈发淘气。
不过我倒有些疑问,古代既有这样的戏说,为何《西游记》仍是名著经典以致流传至今呢?很简单,只需细读便可知其中缘由。
悟空虽生性冲动,不过他打破常规不拘束,有创新思想;八戒知难而退,抱怨说回高老庄,可也没有一次离开唐僧,可见其忠心耿耿;沙僧众所周知,敦厚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是细看个人,略看大局,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实则是告诉读者:只要不放弃梦想,无论前途坎坷难行,只要战胜这些挫折困难,最终都会获得成功和幸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