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哈利·波特》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哈利·波特》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
人世间的爱分很多种,有十指连心的母爱,有“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有羞涩青纯的初恋,也有大义凛然的大爱天下,在各种各样的爱中,我随着11岁的哈利,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成熟,一点点成功。
在一个平凡夜晚,午夜时分,微风拂动着女贞路两旁整洁的树篱,街道在漆黑的天空下寂静无声,一尘不染,关于哈利·波特的不平凡的生命之旅将要从这里起航。
10年了,哈利长大了,他竟在那个楼梯口的又小又暗的碗橱里度过了他本应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初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我才六年级,还不太明白什么叫“苦难造就人的一生”,什么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什么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听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时的我,深深地为哈利感到命运的不公,似乎命运总是在和他开玩笑,让他失去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离开了母亲温柔的微笑,父亲略带严厉的眼神,奶奶琐碎的唠叨,爷爷慈爱的脸庞。后来我明白,如果没有他这十年的深重苦难,又何来他以后的成长。
“命运为你关上一道门,就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久,在他11岁生日的那天,一个体型硕大的人闯进了他平静而单调的生活,海格。这个奇怪的人告诉哈利,他竟然是一位尊敬的魔法师。从那时起,他的生命就被改变,他注定踏上征程,背上行囊,履行他的使命,肩负起魔法界明天的希望,他来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一世的地方,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在这里,他遇见了很多人,有肝胆相照的挚友,罗恩、赫敏,有总是用憎恨的眼神看他的.斯内普教授,有时时刻刻关注他心灵和成长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对手,德拉克·马尔福,当然,还有那个人人提到畏惧三分,丧心病狂的“神秘人”伏地魔。是这些人,这些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的人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哈利,激励着哈利去不断变强,最终成为强者,成为人们口中的“救世主”、“大难不死的男孩”,成为真正战胜伏地魔的强者。是什么支撑着他做下去?是爱,是那不竭的爱的源泉。
在这部书里,我最感动的就是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为哈利所做的一切。当危难来临的时候,当看到丈夫已经倒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她没有退缩,她选择了保护孩子,尽管她知道,只要她跑开,她就能活。因为,她既是一位魔法师,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而高尚的母亲。
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的母亲,更没有危难时会抛弃孩子独自活下来的母亲,因为每位母亲都是深深的爱着孩子的,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是9月6号撞伤的,那时正好是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我。其间,母亲也一直没来看我,起初,我以为母亲工作太忙没时间,也就没在意。可后来的我打电话回家,听到的总是很累的声音,我问母亲是不是不舒服,母亲嗔怪着说:“哪有,就是有点小感冒。”我随口一说:“要小心,记得吃药,工作别太累。”她求饶着说:“知道知道,小管家婆。”后来我也就没去太注意。
可当我昨天放假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时候,我惊呆了:她的右脸颊和嘴唇上方分别有一块青斑,口中的门牙已经掉了几颗,却还依然忙碌地在工厂里走来走去。鼻子突然很酸,有种想哭的冲动。母亲一遍一遍地为我拭去眼泪,可眼泪好像决堤的洪水,止也止不住。母亲一边擦一边安慰我:“傻孩子,妈早就不疼,妈不告诉你,还不是怕你在学校担心吗?,你看你,告诉你我感冒,你都会打电话给我,那还敢告诉你我伤了呀?”突然间,觉得很对不起爸妈,对不起他们的理解,对不起他们的体贴,对不起他们的无微不至,真的很想讲那句从未说出口的话讲给母亲听:“妈,我爱你!”
《哈利波特》很多人都看过,却少有人将它7部全看完的,而我就是那少有中的一个。感谢《哈利·波特》,感谢它与我一同成长,教会我如何去爱与被爱,感谢J。K。罗琳女士,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最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尽的爱……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2
福楼拜曾经说过:对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觉得恐惧,不如去面对它,迎战它,使一切痛苦低头称臣,使灿烂的花朵盛开在艰苦耕过的土地上。哈利正是这样,他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反而抬起头,挺起胸去面对它,迎战它,征服它。同学们山中没有笔直的路啊,然而有弯曲,才有雄壮,有秀美,有起伏,才有波澜,正如溪流有有阻碍,有不平才有歌声!我们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洼洼的。但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向哈利学习,做一个正直、正义、勇敢面对困难,藐视困难的`人!胜利永远属于坚忍不拔的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努力吧!
魔法、巫师已是被众多作家写过的老题材了,但罗琳的无疑是最好的。把魔法界写得如此真实,无数的细节交织成一片魔力之网。书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每一次的结局都如此让人意犹味尽,拍案称绝,书中到处都是伏笔,谁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结局就隐藏在众多细节中。正是这样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哈利这个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他的忠诚、勇敢、对正义、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无一不清楚地回荡在我的思想中。可能想过,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要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要面对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儿童一直被认为是幼稚的代名词,但是哈利告诉他们,你也可以像哈利一样承担责任。这大概是《哈利·波特》给我最大的激励。我可能会扔掉许多书,但书架中总会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会买很多书,但书架中也永远有一个空隙。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3
“你最恐惧的是其实是恐惧本身”这是著名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我所喜爱的语录。相信这本大名鼎鼎的书许多人曾为之迷恋过。神秘的咒语,华丽的魔法袍,惊奇的场景以及曲折波澜的情节故事勾动着我内心的好奇。但,在看过之后,我认为小说中故事精彩,其主人公波特的坚强乐观精神却更值得我学习。
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巫师都恐惧的人便是那黑暗的伏地魔,而哈利的父母便是为之所杀,但奇迹的'是,当时只是一名婴儿的哈利却生存下来,要知道伏地魔是死亡的代表,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毫无还手之力的婴儿?而长大后哈利与之有着难以道明的神秘联系,哈利时常受此影响,陷入无尽的黑暗,按常理来说,如此的情况,并且童年是灰色的人,早已崩溃,但哈利却恰恰相反。他,坚强,勇敢,乐观,珍视友谊。与伏地魔的斗争中,不断成长,不断变强!众巫师的恐惧,是其前进的踏脚石。虽然,曾哭泣过,曾面对死亡,但哈利战之而胜!
现实中,我们遇到的无疑也存在伏地魔这样的困难,这是一堵墙,一堵隔绝美好与痛苦的墙。站在它的面前,背后的是痛苦,当你因难而退后时,便是坠入其深渊。拥有必胜的信念,为之奋斗,不管结局如何,但在最后,我们不会因自己的放弃而遗憾,我们曾努力过!
读一本书,着迷的是它的情节,思考的是它所隐含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梦想过掌握魔法,能够骑着飞天扫帚翱翔于蓝天中。但真正的是,这不可能!魔法,只存在与梦幻之中。现实中存在的,是另类的魔法,它只存于人的心中,它拥有的力量是给予人们欢乐,使人坚强,勇敢!如海伦,如张海迪......面对起起落落,用我们的手——自己的魔杖,站之而胜!
当然,哈利在奋斗的道路上,陪伴他的始终会有朋友的身影,一起战斗,一起努力,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生活中,我们也应珍惜朋友,帮助朋友。毕竟,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旅程才不会孤单。
读此书,我明白,你最恐惧的是其实是恐惧本身!非常人,会有非常人之经历。想要成功,那就用属于自己的魔法,与朋友一起前进!失败,并不可怕!伏地魔,并不可怕!毕竟,成功,是内心的造就!心灵的强大,黑暗会为之驱逐!
哈利,你是我的榜样!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4
大家一定都知道哈利·波特吧?据说是英国人J·K·罗琳坐公交车时,看见一位穿黑袍的小巫师朝着她笑,她回家后突发奇想,写成了《哈利·波特》这套书。
这套书共八本,每本书都是一个极其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了。
哈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时,残忍地被大魔头伏地魔所杀害,但当伏地魔将咒语射到哈利身上时,咒语却奇迹般地反弹了回来,使得伏地魔倒了下去,而哈利却活了下来。十年后,伏地魔复活,而哈利也已来到父母曾学习的魔法学校。于是,他和伙伴们与伏地魔进行了一场殊死博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伏地魔咒语反射的原因,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曾多次提出过,他认为,就一切都是因为爱。伏地魔杀死哈利父亲后,一心只想除去一个后患——哈利,不打算杀哈利的母亲。但当他的咒语射向哈利的前一秒,哈利的母亲扑了上来,挡住了咒语。这种无私的爱,使得哈利成了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
是啊,我也是这样认为。伏地魔即使再强大,他始终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爱。心中有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在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哈利为了全校同学的安全,孤身一人去学校禁林让伏地魔杀害。但咒语仍然没杀死哈利,它消散了。这也是源于爱吗?不,它源于一种情感,叫做友情。它源于一种行为,叫做舍已为人。像伏地魔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当然不会有友情,更不会舍已为人,在这两点上,哈利比他又胜了一筹。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不,爱者无畏,情者无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