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说课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春日》说课稿(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春日》说课稿 篇1
《春日》说课稿范文(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日》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日》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胜日、寻芳、等闲、万紫千红”等字词的意思
2、能理解《春日》中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并培养学生学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学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读读好词佳句。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课件出示)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生机勃勃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2、出示佳句名诗:分大组读,看谁能读出感情。(课件出示)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思考:
①看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如何?用一个恰当的字来表达。(美,妙,绝……)
②大家都知道描绘的是春季,这么美的画面,会想到哪些诗句呢? (出示课件)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③是啊,春天好美!“桃红柳绿江山如画,莺啼燕语大地皆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逢春感怀,饮酒作诗,挥毫赋春,给人世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
2、这里就有一位南宋的诗人,朱熹,他在山东的泗水河边游玩时,一路上被似锦繁华的春色所感染,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一首咏春的古诗《春日》。(板书课题)
4、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查找了有关他的资料,谁来说说?
师: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初读感知。
1、诵读:
①老配乐范读。
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不禁也想来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听,看看听出了什么?(老师这样读是有理由的)
②自由读。
你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③齐读。
④个别读。
过度:刚才同学们都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了这首古诗,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地学习它。
四、小组讨论,研究诗文,体会意境。
1、想知道这首诗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探索每句诗的意思?(请大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释每句诗意)课件出示要求:
①先读读古诗,释疑,讨论难点。
②参看工具书。
③如果语言一时组织不好,也可以记录下来。
2、反馈
①先让学生质疑。
②解释一些词语。
③分句解释(让学生自由选择,提示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说或者利用之前的课件结合图说)。
④让学生把理解和在一起说一说。
3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你能感觉这首诗中诗人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对大自然的喜爱)从哪个字看出来了?(寻)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是这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又是全诗主旨所在。
4、融入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学着诗人来吟诗。(自由练习吟诗)[配乐]
5、指名吟诗。(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6、师导语:“春风暖暖,河水清清,诗人来到了泗水河边,寻找春色,看到春暖花开,百花吐艳,多美的景色啊!”请大家做一下深呼吸,仿佛还闻到了什么?
7、是啊,真是让人陶醉,再请同学们用上自己此刻的心情来吟诗(集体起立吟诗)
8、看来同学们都体会得不错,能用上自己的感情来吟诗了,古人留下来的每首古诗都是文学中的艺术品,韵味十足,我们不但要能有声有色地吟出来,还要熟记这些古诗。
9、要熟记这首古诗,抄写是很有必要的,请同学们拿出纸笔把它工整地抄写一遍。
五、选读诗文,学着作诗。
今天学的这首咏春的古诗《春日》现在大家基本上能背下来了。古人咏春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比如吟春风的,咏春雨的,赞春花的,颂春江的,赋春水的,还有唱春潮的,歌春鸟的,写春游的,洋洋洒洒,数不胜数,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春日》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春日》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
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
(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
(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
(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
“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4、和家人一起春游。[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
《春日》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巧:
1、精确、流利.有情绪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确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知道多音字“更”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不同读音。
3、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刻画的美好情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对诗的理解。
情绪态度、价值观:
1、培育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绪。
教学筹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学过的古诗和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并建立自己头脑中春天的画面。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窗能背诵许多的古诗,大家还记得有关春天的古诗吗?
1、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预设有《咏柳》、《春晓》、《春游湖》等诗)
2、这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俏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了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那么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描写自己眼中的春天
二、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现代作家所写的,有关春天的小诗《春日晨景》请同窗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2 、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出以后,教师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现在,让老师用朗读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教师配乐范读(必须入情入境)
2 、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精确、通顺,自主学习生字
4、指名读文,齐读
5、检讨学生识字效果
五更 更好 天欲晓 春渐浓 杏花 新荷 漫坡 两岸 堂前 层层碧
领导学生认读词语,领导多音字“更”的读音,并领导学生识记生字“漫、杏”,图文结合等方式理解词语“漫坡、五更、天欲晓、新荷”,“春渐浓”结合韩愈的《早春》来体会春天的变化。
四、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闯过了生字关,信任同窗们再次读书会更有收获。春天是俏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斥盼望的。课文中的词句为我们展示了俏丽、充斥盼望的春天,下面请同窗们再读课文,把你感受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
2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先重点感受春天的俏丽景色,即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引导学生通过重复诵读、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想象,教师通过引用诗句、范读、配乐朗读、结合图片、充斥豪情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天,然后再来感受“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的动态美。
“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
(1)学生读文,然后刻画自己想到的画面。
学生描写自己想到的画面以后,教师出示课件:这就是两岸的柳树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好像来到了哪里?
学生描写画面的美。
教师:作者在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来到这里,昨夜刚刚下过一场细雨,水面弥漫着一层水气,远远望去如轻烟一样,轻烟是什么颜色?在细心察看水面,水面是什么颜色的?水也好像被染成了绿色。真是好像到了绿色的世界呀!谁来读一读这俏丽的画面!学生有情绪的朗读。
“一园细雨杏花红”刻画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刻画美景。
师:想起啊,孔子当年就在四棵杏树下给他的学生讲课,那可是春秋时期,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每当春天之际,莘莘学子们便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去,那红红的杏花给他们带来盼望啊!所以同窗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红杏)你看啊,唐朝的王涯他可经不住地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叶绍翁也曾经写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以,作者也经不住地赞叹他所见的这满园红杏。我们再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满园红杏里边来吧,领导学生有情绪朗读。
“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教师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教师可以从小草给人的感觉,春天的时候,生命力很旺盛的小草长在大自然中让我们感觉很舒服,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白居易曾赞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荷叶嫩绿得流出水来,层层叠叠等,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层层碧和片片青”
“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这部分要施展学生的想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画面:巧燕筑窝、稚雏待哺、鸟儿翩翩上下于檐下树间的和乐安然与篱芭架下蜂蝶嬉戏、绕花起舞的劳碌快意;耳畔回荡的是昵喃的燕语、悠扬的莺啼、轻柔的蜂鸣。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就达到目的了。
3、整体感知诗句和画面
同窗们伴着乐曲再朗读整首诗,想象全部画面。
激励学生刻画全部画面,再次把学生引入情境,这样的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
4、真是“三月春渐浓”啊!晚春到底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诗人又是怎样刻画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春天的变化:
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讴歌春天,升华主题。
师:此情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爱呢?
出示“友谊提醒:
1、清唱一首春天的歌。
2、描画一幅春天的画。
3、背诵一首春天的古诗。
4、说几句讴歌春天的话。
5、摘抄文中精美的句子。
……
六、课外阅读。
阅读描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子妹妹》、《春天的发现》、《大地的头发绿油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