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乌塔》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乌塔》的读后感 篇1
《乌塔》一文讲了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乌塔是一个胆大、细心、有目标、自强自立的小姑娘。她的父母敢于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中国的家长却:过于关爱孩子,事事包办,让孩子没有独立的空间。虽然说胆大的孩子容易闯祸,但乌塔却是一个胆大而又细心的小姑娘,她没到一个地方,都会问警察电话号码,然后再给家人拨打电话或寄名信片给家人报平安。她让我们懂得:不能过分依赖别人,要做个独立的人;不能非常胆小,要做个胆大的人。
我觉得,乌塔的种种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乌塔》的读后感 篇2
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差别非常大!中国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外国的孩子七八岁就几乎可以当家了,你们看,差异真的是很大呀!
课文《乌塔》里面,主人公“乌塔”是多么厉害呀!一个人独自游欧洲,而我们中国孩子连一个市都不能出去,一出去父母都给吓了半死。
我的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外国的人一生下来就很辛苦,长大之后要自己养活自己,途中父母不会给他们一分钱,就算死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也没有用了。直到他们有了一番事业,才肯给他们钱。
我们不是一台死读书的机器,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更不是笼中的鸟儿!我们也要自由地飞翔,因为我们不是一只枝头的麻雀,我们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呀!
父母,我也要自由,不然我的翅膀会退化,让我无法飞翔……
《乌塔》的读后感 篇3
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呀!对比一下,你一定会吓一跳的!
中国的孩子九至二十四个月的时候,开始识字,而外国孩子却已经学会了自己扔尿布了……由此可见,中国人从小就被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外国人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当然也不会落下学习。
家长过分爱孩子,爱变成了溺爱,把孩子当做一块宝,捧在手心里怕摔碎了,放在嘴里怕含化了。把我们当做小狗一样牵着,当做风筝似的拉着……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有过一次独自出过远门的锻炼吗?各位一定都在想,孩子一个人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无稽之谈。孩子什么都不会,去了外面就会受伤之类的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变成一个死读书的机器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呢?想想吧,如果孩子们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家长们,让我们学会自力更生,让我们像乌塔,想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吧!
《乌塔》的读后感 篇4
乌塔是个大胆、热爱生活的孩子,她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到安逸,这令我们大吃一惊。是的,在我们中国,又有几个能像乌塔父母一样的家长呢?
我的父母并不像别人家长一样使我变成学习的机器。在我小时候,父母不怎么管我,所以我比一般人早一点学会坐和爬,三岁会用筷子。妹妹有很多人管她,令她五岁还需要喂。
中国的家长们,请不要把孩子永远看成小小的种子,记住一句话: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你们真是太“爱”孩子们了,不过应该跟孩子谈谈他们最需要什么,希望自己怎么做,他们才会真正地感到开心。
要是不会做家务和一个废人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们不在,他们就会没有分寸的。
记住一句话:独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