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1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

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教师:好了,我们对澳大利亚的羊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给羊找家。

展示课件4:探究活动,“给羊找家”的具体的活动安排

教师:首先,我们将全班分为地形组和气候组两大组,每大组再细分为3个小组。然后,每大组同学探究同一个内容;地形组以羊的生活习性和地形图为基础,在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气候组的同学在气候分布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

最后,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电脑上将羊拖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给大家解释你这样摆放的原因。(具体的布置和研究的安排略)

教师:现在开始给每小组发放你们研究的内容(每小组1张图)下面开始研究。(5~7分钟)

展示课件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

学生:开始积极的探究活动,时间为5~7分钟。

教师:先请地形组的第1小组来说明并演示你们给羊找的家在什么地方。

展示课件6:地形演示图FLASH(在图上给羊找家)

学生:将6只羊摆放到了不同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教师:好,非常棒,其他两小组的同学有补充的或需要修改的吗?

学生:(有或者没有,两种情况)

教师:(如果有)请××同学修正。(××同学修正)你为什么会把羊放在这个地区呢?请你给大家说明一下。(××同学解释)大家同意他的这观点吗?(教师适时的点评)

(如果没有)看来大家都同意第1小组的观点,那么我请第2组的××同学给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羊分布在××地区。(××同学解释原因)再请第2组的同学说明为什么在东南部和西南较多呢?(学生解释)

教师:刚才我们从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那么好,我们请第3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或也可以说明地势的特点)。

教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探究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形对羊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中部大平原、东南部的墨累河和达令河平原地区、西南部的低矮高原地区等相对地势平坦、开阔,适宜于羊的生存)总的来讲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请气候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教师:首先,请第1小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表述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

教师:气候类型说的非常准,如果按我们地理学的空间思维特点的话,应该依据一定的空间顺序,应该怎么排列?

学生:按空间顺序表述。

教师: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说明。(学习方法的指导)

展示课件7:2幅气候图,分别让两组演示

学生:两小组学生分别说明并演示。

(两种可能,两幅图相同或有较大的区别:如果相同,请第1、2、3组的一位同学说明一个原因;如果不同,第3组的同学说明不同的原因;第2组同学说明其中的一个地区的原因。)

教师:我们根据羊的`生活习性及澳大利亚气候的特点,给羊找到了家(澳大利亚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气候条件适宜羊的生存)。

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现在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澳大利亚的羊的实际分布情况图。

展示课件8: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图

教师:(总结)大家看,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和我们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但是也有些区别,这说明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除受地形、气候两个因素影响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自然因素:河流、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的分布、交通等。从大家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确实是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的数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可见羊在澳大利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对于澳大利亚,大家更熟悉的动物也许不是澳大利亚的羊,是什么呢?

学生:袋鼠、考拉等。

教师: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动物。

展示课件9:澳大利亚古老动物的视频;(2分钟)

教师:澳大利亚由于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而这些古老的动物在其它大陆上基本上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都已经进化成了其它高级的动物,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大家想一下,这些古老原始的动物,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能够生存到今天呢?(同桌相互议论)

学生:因为澳大利亚有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

教师:澳大利亚大陆是块孤立的大陆,自然环境较单一。那么,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周围是海洋。(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展示课件10:大陆漂移学说(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2亿年前,澳大利亚和其它大陆是连在一起的,6500万年前澳洲大陆和其它大陆分离,孤立于大洋之上,由于长时间的孤立,使得澳大利亚的动物进化缓慢,再加上缺乏天敌,使得这些古老的动物悠闲的生活至今。然而,今天它们却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1895年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24只家兔,放在墨尔本公园内,一场火灾,兔子全部跑走,由于环境适宜,几十年后,兔子遍布全大陆,到处啃食牧草和麦苗,这一祸害至今未除。不仅如此,来自其它大陆的高等动物都虎视眈眈的瞄准了澳大利亚的古老动物,因此我们全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使我们这些可爱的动物永远的生存下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从澳大利亚的羊研究到了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澳大利亚之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由于澳大利亚具有羊生活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地形(东、中、西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的气候);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是由于6500万年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形成了相对比较单一的独特的自然环境。

展示课件11:总结图,边总结边演示

教师:课后探究: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展示课件12:课后探究问题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

2、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及地形与气候人口的分布关系。

3、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种类,并分析这些野生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别称的由来。

5、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地与工业、城镇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难点: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存在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大洋州挂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问: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哪个?该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一、地理概况

1、学生阅读P95“阅读材料”,了解大洋州的范围,而后引导学生在挂图上找出大洋州的主要岛屿、群岛。

2、对照图2-47,学生说出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特征

3、引导学生找出东经160、赤道,从经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特征:东半球、南半球、跨温、热两带。

(过渡)澳大利亚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4、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而后教师在挂图上指出

5、结合教材第二段文字,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堪培拉、悉尼、墨而本的位置

二、地形

1、引导学生观察P97图3-49,对照图例,得出澳大利亚的基本地形特征:地势低平

2、学生讨论完成P97活动题

(过渡)由澳大利亚地形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这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呢?

3、引导学生找出西部高原区,对照图例,分析其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并突出著名景点:艾尔斯巨石

4、找出中部平原区,对照图例,得出海拔特点:地势低平,形成大自流盆地

5、结合图3-51,讲述大自流盆地的成因,突出中部有澳大利亚地势最低处艾而湖

6、结合挂图,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山地的范围,并指出分布在东部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再找出大堡礁的位置

三、气候与人口

1、学生阅读图3-53,说出澳大利亚的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东南沿海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观察图3-54,思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古老的动物

1、引导学生阅读P99图3-55,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动物,并小结:澳大利亚的动物具有起古老性和独特性

2、讨论: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古老而独特呢?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植物物种也具有独特性

(过渡)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澳大利亚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

五、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学生阅读思考;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可以从哪些文字体现出来?为什么有“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2、学生联系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会发达?

3、引导学生阅读P100图3-58,完成活动

[小结巩固]

[作业布置]

基训、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3

澳大利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第四节内容,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新课:以澳大利亚著名景观悉尼歌剧院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2、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比较好。

3、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课前准备充分,图片、地图、插图的合理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联系紧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贯结构,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本节课的不足: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3、教学内容容量应结合学生实际,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

(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学习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

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请计算人口密度。

学生:每平方千米2人。

教师: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教师: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有几个之最?

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和东经160°经线,要求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所在半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所临海洋。

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课本。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并与中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为121人)对比。

[板书]

1.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师:读地图册澳大利亚分层设色图,说明澳大利亚一般海拔高度。

学生:……

教师:全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东部大分水岭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平的平原,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师要求学生依据高度表说明广大地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岭,并明确其一般高度;在图中读出澳大利亚最长的墨累河。教师在挂图上用指图杆明确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围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书]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平原

3.西部分布着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请大家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依据人口密度图例,说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首先看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分布区最适合人类生存。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

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教师问题提出后稍停顿,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议论。

读图时,可请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简述各类气候的基本特征,说明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讲解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介绍三个城市的性质及人口分布。

在将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关系讲解后,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在该问题内共讲解2个问题,①是人口分布特点,②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1.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农牧业和工矿业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学生:……

教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很早,牧场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参看教参)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重要生产国(简介发展条件和分布地区),因人口较少,小麦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麦重要出口国之一。

教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学生:……

教师:正确,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煤、铁等矿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经济状况讲解内容力求丰富、生动,联系生活,但应掌握的内容则要简单明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的矿产种类和铁、煤、铝土等矿的分布。

[板书]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大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请谈谈你们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一个领土辽阔,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国家,二次大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羊毛、小麦、铁矿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复习巩固)请同学们想想,澳大利亚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与加拿大有哪些相同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提示学生先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再说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加拿大地图,帮助回忆分析比较。

【板书设计】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面积最大

2.人口最多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低平的平原

3.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澳大利亚风光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吗?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播放“澳大利亚动物”视频资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养育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地质演化年代。

下面,请同学们从“大陆漂移”学说的角度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

(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哪两种吗?(出示澳大利亚国徽)

生:袋鼠和鸸鹋。

师: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袋鼠拖着美丽的长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袋鼠”,跳跃着行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洁净的城市里。有“跳高、跳远冠军”之称。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的体积仅次于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

师:请同学读一读P74页有关澳大利亚动植物资源种类的阅读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澳大利亚这个“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含义。(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略。

师:(过渡语)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植物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居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生:略。

师: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可谓是大发“羊”财。

师: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

(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讨论:为什么牧场主们要把牧羊场建在这些地方呢?

(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

小结:西部、北部、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养。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图”)

讨论: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

小结:澳大利亚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以粗放为主。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适宜畜牧业,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师:其实,澳大利亚羊养得好,农牧业部门十分发达。归纳起来是澳大利亚人是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师:(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看看澳大利亚都有哪些矿产资源?

生:略。

师: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是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还要从澳大利亚进口,为什么呢?

生: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

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70余种。其中铅、镍、银、钽、铀、锌的已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和第三大铝、黄金出口国。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学生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生:略。

师:英国移民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是你先发现澳大利亚,你准备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

生:学生畅所欲言。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展示“澳大利亚地图”)

(展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图片”)

生:读图,查找城市。

师:(小结)南太平洋上有个国家,它的环境很美,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被特有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驶向世界。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注:如还有时间,播放“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