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我国有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思的《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西游记》了。

西游记中有许多人物,各种各样。但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还有猪八戒,师徒四人一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孙悟空了,第一我喜欢他的七十二变,在和怪兽打斗的时候常常会变成小房子、小蚊子之类的东西,让怪兽防不胜防。每次遇难都是孙悟空想出办法,救出师傅师弟。这说明孙悟空很聪明,遇事多动脑筋。这和我们生活一样,打不过别人就要智取。

第二我佩服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和怪兽打拼时,它们都被孙悟空打的落花流水,双眼直冒金星,可孙悟空却毫发无损。你看那个白骨精伪装得多像呀!猪八戒与唐僧都被骗了,只是孙悟空就是不上当。这也说明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多么厉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好多这样的“白骨精”需要我们分辨清楚,我要是有一对就火眼金睛就好了,这样我就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了。

第三我同情孙悟空,他特别能吃屈。因为每次都是师傅辨别不了是妖还是人,冤枉他,就会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疼得死去活来、头疼欲裂,痛得直撞墙。就是这样对了还要受紧箍咒的气,但孙悟空依然忍着痛,打败敌人,保护师傅。我觉得孙悟空受了这么多委屈,可师傅还是误会了孙悟空,没有理解孙悟空的好意。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孙悟空还是对师傅全心全意,宁可自己付出生命也要保护师傅。

我还喜欢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时的英勇不屈,渴望自由,反抗压迫,大胆无畏,多让人喜爱啊!读了西游记,让我永久难忘,在我的记忆里也画下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书,是我们童年的伙伴,也是一位无声无息的老师。书,使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西游记》就是我最好的伙伴。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西天那么远,妖怪那么多,如果让我们去和唐僧去取经,是不是愁也愁死,吓也吓坏了呢?这几乎异想天开的一件事儿,居然最后就真做到了!九九八十一难,居然就真的一一克服了!他们凭得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古老的名著。取经路上,孙悟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妖除妖,见魔降魔。在三打白鬼精时,他蒙受冤屈却不改忠诚;在智斗牛魔王时,他面对强敌智计百出;在大战金角大王时,他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在激战狮驼岭时,师徒几人全部被擒,但他而不气馁,在绝境中一次又一次站起来,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再看唐僧,明明知道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多少次差点儿成为妖魔口中之食,但他去西天取经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的生命比孙悟空脆弱得多,但他的精神比孙悟空还要强大!

读完《西游记》,我明白了:他们凭得就是这种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斗志和精神,才能取得真经。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精神,那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还有什么事儿做不成呢?

生活中,一点点的困难都能把我难住,一点点的干扰就让我想绕着走。只愿做顺利的事,只愿做容易的事,只愿做熟悉的事,只愿做轻松的事。遇事怕麻烦,不爱动脑筋,更不愿吃苦。生活中有多少事儿就这样轻易放弃了?学习的目标因为怕吃苦而懈怠了;锻炼身体的目标因为早晨不愿起床而忘到九霄云外了;爸爸教我下棋的目标因为我输了几次我就不愿意学了;上课时怕说错所以不敢起来发言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我应该多向孙悟空和唐僧学习,给自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实现!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看我的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对于《西游记》里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在这个暑假。

《西游记》在我国甚至亚洲国家家喻户晓,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妇孺皆知。几百年以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时候看它,深迷于“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各类故事,对各路神仙充满了羡慕和感叹,对各种妖魔鬼怪恨之入骨,当时也就仅此而已。实际上,《西游记》所反映的远不止这些,每每重读,都能发现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主要是讲唐僧他们去西天取经。唐僧他们一行四人,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唐僧是师傅,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是唐僧的徒弟。唐僧还骑着一匹白龙马,白龙马是玉龙变的。唐僧他们一路上遇到很多妖精,有黄风怪、红孩儿、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独角犀大王……

从小到大,电视剧《西游记》不止看了多少遍,但还是非常热衷。对其中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故事情节不再细说,但在品读过程中,似乎让我读懂了很多。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需要我们用同样的精神披荆斩棘一样。

师徒四人,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吴老先生在文笔上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称赞不己。在我们生活中,不是也有同样的人物存在?唐僧心地善良、毫无主见;孙悟空见义勇为、有智有勇;猪八戒好吃懒做、急功近利;沙僧忠厚老实、脚踏实地。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且在求经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难关,存在着意见的分歧,但他们还是在睿智的孙悟空的带领下,最终创建了一个成功的团队。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上,不也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团队吗?

此次品读,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看到愚夫在晒梦想,突然想起人性,于是想到《西游记》里的人物,这部经典讲的是唐僧修佛修行的一个心理过程,胡扯?怎么可能呢?就说没文化真可怕,你还不信,书中的人物设定都有很强烈的信息显示,你看啊,书中说孙悟空有72变,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而唐僧取经之路也是十万八千里,怎么就不能孙悟空带着师父,一个跟头去一个跟头回,就完事了,就得费劲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求得真经,何为经典之作,就你读一百遍有一百遍的理解不同之处,愚妇来扯扯《西游记》的人物设定。

孙悟空,是代表唐僧的心,心猿意马,72变,人心浮动,闭上眼睛到天边,睁开眼睛到天涯,这不就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嘛。

所以心动就行动,唐僧还是得走着去取经。

若说孙悟空是唐僧的心,那不得不提一下孙悟空的结拜兄弟牛魔王了,说的就是佛魔一念间,猜猜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的铁扇为何是藏在舌头底下,铁扇一面煽风一面点火,与魔为伴的舌头是不是那种“舌毒”,煽风点火的那种。

猪八戒,代表唐僧的贪嗔痴,猪八戒犯再多的错,唐僧从不责骂,为什么?人性总是容易原谅自己的过失。

沙僧,就两句台词,第一句:“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第二句:“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他代表唐僧的理性和务实,担子从不离身。

讲完了,还没,还差白龙马,对,白龙马代表唐僧的意志力,所有人都不去西天取经了,白龙马也要独自一人去完成。

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就是心中的杂念,修心修行取得真经便能进入极乐净土。粗糙了之,愚人之言,不入眼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