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篇1

信仰和爱情人类永远的主题,在人间有了男人和女人以来,男人和女人的话题一直是人们所专注的主题,无论文学也罢,现实生活也罢,对爱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无法回避的。里面的女主人翁姚木兰可以说是林语堂浓墨重彩所打造的一个形象,也是他非常喜爱的一个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于一身,既有道家的潇洒脱俗,又有儒家的锐意进取。她的爱情无疑也是作者和读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对姚木兰也是如此,因为自己无意的失踪而结识了曾家,也许在冥冥之中,这是上天的一种安排,最后她嫁给曾家的小三,曾孙亚。就在曾家到姚家提亲的时候,她的心里正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时她心里的如意郎君确实逸夫,逸夫生于贫寒人家,却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深得大家的喜爱,对于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兰来说,家教很好,对财富和金钱向来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东西本来就很少,对于积累的财富来说,如果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种拖累。所以她对逸夫的爱恋是发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亘古以来,人们对爱情的寻找,是不是都希望从中找到自我,从对方身上找到一种认可。最后她还是接受了所谓“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给了曾孙亚,在世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孙亚容貌可人,性情温和,显然是人们眼中的幸福婚姻。也不能说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里一直为逸夫留这一席之地,时刻伴随这她。一直到最后逸夫被捕入狱,她冒死相救,是什么让她有这种勇气和决心。

婚姻是什么,可以有一个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饭,睡觉,尽着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可每一个人的心里也许都装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伴侣,也许在生活中存在,也许只是一种概念,可每个人的心里是否都为这样一个虚拟或真是的人留着位置?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篇2

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如果说是几大家族的兴衰史,不如说是反映中国一个动乱时代的跌宕起伏的历史缩影,但书里更多哲学思想观和人物的人生体验变化也让我们读者的思想跳出家族纠葛史,得到无限的升华和净化。

我喜欢姚先生的道家自然大道的人生哲学,喜欢木兰聪慧美丽大彻大悟的思想转变,喜欢立夫的激进昂扬的敢作敢为,也喜欢荪亚的豁达包容快乐简单,也喜欢开始讨人厌但伟大转变的人如素云的自我救赎,更喜欢最后新一代年轻人如阿通、肖夫的舍家为国的英雄气魄。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先生最后木兰思想升华的几句话,那是魄人心声又掷地有声的铿锵有力的回响:

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

这歌声让人热血沸腾,也看到中国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她的内心也改变了。她失去了空间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感,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分子了。

她父亲是全凭静坐沉思而获得,她现在也获得了,却是由于和广大的群众,男男女女、儿童的接触。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仍然看得见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融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

读到上面这些才感悟到本书的精神力量,让人动容,让人振奋鼓舞,也让人回味无穷,中国是伟大的民族,就如青青原上草,生生不息,长歌万里,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发奋图强,才是为家为国的好男人!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篇3

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自问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记不起来上一本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行字时,我莫名叹气。而后的一天时间里,仿佛还是在那段乱世之中,扎下根出不来,也不想出来,多呆一会儿,总是好的。

如今,我的脑袋里有了两个木兰的存在。一个木兰,巾帼英雄称豪杰,不惧强敌勇向前,是我们朝朝代代赞扬的对象,古书记载,励志故事,动画形象,让国人无人不知,家喻户晓。而另一个木兰,只是存在于林老的笔下,存在于读过《京华烟云》的读者心里。机灵活泼,端庄大方,时髦新派,抛弃旧习,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当,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先锋。书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写,她说林老当时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可见林老对于木兰的钟爱。此处的木兰,没有巾帼的英雄奇迹,更现实更生动,让人不禁大声感叹:“不做巾帼此木兰,必做书中彼木兰”!

书中的人物和关系结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第二复杂的,第一便是《红楼梦》了。很巧,林语堂先生终生痴迷《红楼梦》,对于庞大的人物体系细化之分,想必当时也受益于《红楼梦》。书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个富贵家庭的起落和变迁,仅仅三个家庭,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封建落后又努力挣扎的中国。

姚家,一个不参与政治的生意人家,产业遍布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这位老先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唯一一个让我想不出缺点的人,人无完人,也许我没有参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极度自由的,在看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二十岁,会不会和他的女儿一样,积极适应新社会,崇尚新思想。也许是因为年纪,姚先生的这种自由思想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但是在儿女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即使到最后先生云游四海十年,我没有不理解,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败炮火连天,又怎么能扰他清净?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篇4

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 《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 1901 年义和团 运动到抗日战争 30 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 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 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 长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着,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 地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 说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

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 又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 现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 绎,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 曾家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 的爱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 了圆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 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 就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 这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 人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 位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 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 了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 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 重,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 主宰自 己的命运。

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 伤,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 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篇5

不知怎么的,当在心情浮躁不安时,品读这本小说《京华烟云》,原来躁动的心立刻能够平静下来,也许是被书中主人公姚木兰那种稳重而又端庄的形象所吸引,被故事中青年男女在面对争吵,背叛,分离时表现出来的如何爱,如何宽恕,如何追求而感动。电视连续剧与原著相比较,故事情节有许多不同,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青睐与电视剧。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所写的长篇小说,故事讲的是牛,曾,姚三家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姚家的大小姐姚木兰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从小深受父亲道家的影响,知书达理。在小时候因为一次逃难被拐后被曾家所救。在数年之后,曾家的大公子因为风寒,危在旦夕,曾家想到了冲喜,想到了木兰,因为木兰在他们心中是完美的,但木兰没有同意,曾家只好选中了木兰的妹妹莫愁嫁给荪亚,木兰的好姐妹曼尼嫁与平亚,牛素云嫁与经亚,而就在这大喜的日子,莫愁因为误会荪亚而逃婚,曾家来姚家要人,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跪倒在地的请求,面对自己已经有了心爱之人时,木兰选择了替妹妹嫁给荪亚。嫁入曾家的木兰并不是和其他的新婚夫妇那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荪亚看到新娘不是莫愁弃她而去,她的妹妹恨姐姐替她结婚,而她却默默的面对着丈夫的背叛,木兰一再善良的忍受着,终于当她得知荪亚与另一个女人曹丽华有了孩子时,木兰选择了离婚,可这是曹丽华却死了,荪亚痛苦万分,曾太太请求木兰可以留下来,木兰看着那个孩子,也许是出于母性的角度,木兰同意了了。木兰对那个孩子当作自己的亲骨肉来看待。最后,木兰赢得了荪亚的爱与尊敬,赢得了爱情。而妹妹莫愁早已不恨她了,与立夫结为了夫妇,对于素云后来伤害过曾家和姚家,即使素云和经亚离了婚,木兰仍然以一种宽容之心原谅素云,致使再后来帮助木兰共度那关。

木兰在每位女孩心中都是完美的,她不仅拥有才能而且拥有一份宽容之心,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评。她以一份善良,一份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人,不分贵贱。对于我们,被她那种精神而感动着,更应该学习她那种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