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西游记》经典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作。每每捧过《西游记》,总有一番热血由心头奔向全身,促使我全身心地去端详字里行间中的每一点精彩。

吴承恩根据唐初玄奘西天取经改编成了《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八十一难!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呢?或许这也是《西游记》常常附在我手心的原因之一吧。

说到“斩妖除魔”,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悟空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无所畏惧,总能乐观地面对一切,而且会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妖怪,必定会与妖怪战斗到底——这也体现了他的斗争精神!在西行过程中,孙悟空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他,唐僧就难以难取得真经了。

说到唐僧,我就由不得心生怒火。唐僧像老鼠一般胆小,绵羊一般软弱,也正是因为他的胆小怕事,是非善恶不分,导致孙悟空几次被误解,被驱逐!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善良。正因为此,他方才打动了上天,成功取到了真经。

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与丰富多彩的情节设置,才使得《西游记》妙趣横生。

读完《西游记》后,我感触甚深——人生的`价值贵在困难重重而不是一帆风顺,只有遭遇得多、克服得多,团结协作、互爱互助,才能横斩漫漫路之风云,人生才会变得精彩而没有一点遗憾。

回想一次集体活动,是挑战“六人七足”的团体比赛。比赛之初,我方两步未到就全都摔了个“狗啃泥”,场面也是“催人泪下”。接着,我们连试了好几次,还是没能走下去。当第六次摔倒时,有一位已经摔得手臂都肿起来的同学大声喊道:“再摔几次我们就可以到轮椅上享受余生了!倒不如放弃算了!”放弃吗?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乱撞着。清风抚了抚我腿上的瘀伤,灿阳使我浑身燥热。这时,孙悟空不知不觉来到了我的耳畔,活泼而有力地跳来跳去,说:“这点困难都把你难倒了?俺老孙可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赢得古今中外众人之赞赏。可你呢?这才刚刚开始就想要放弃了?那我何必远行西天呢?”他的这番话,使我的好胜心愈发愈强烈:“放弃什么,难道就让这些伤白挨了吗?放弃以后我们就会舒坦地度过这一天吗?”好像也正是因为这些话,重振了我们队的士气。我们开始计划起来,如何走得更稳,如何走得更快……最终,我们以第一名的佳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我觉得你越来越像孙悟空了!”这自然是对我的赞美,或许事实也真是这样。至于那些放弃的队,只能沉浸在在伤痛与懊悔的折磨下了。正是因为孙悟空,我们才能一鸣惊人,创造佳绩。再看看那些伤——何必在意呢?它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而精彩的“里程碑”。

水滴因穿石而受人赞叹,星星因黑夜而变得闪亮,荷花因出淤泥不染而显得纯洁。而人,必将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才能在狂风暴雨中毅然生长,拥抱骄阳,收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2

近期,我读了一本《西游记》,我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只能用受益匪浅来形容。《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这些说法,实在非常牵强。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

其实我们常常觉得累就是因为被一些东西束缚而造成的。科学家累吗?学者累吗?军人累吗?肯定累,单他们的累只是肉体上的累,几天就能恢复。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灵魂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已经被逐渐消磨了,人类变得麻木、无知、残暴。我们应该找回人类祖先的伟大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开拓进取,寻找更大的自由。 一部《西游记》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为官之道,指出了人类发展的道路:力量源于《西游记》,精神源于《西游记》,成功源于《西游记》。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我真佩服他,能写出这样的好书。这本书里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孙悟空,勇猛机智。猪八戒,憨厚,爱偷懒;沙僧,勤奋;唐僧,无比慈善。孙悟空法力无边,可以前却干出大闹天宫这样不好的事,最后还是被佛祖的五指山降服了。五百年过后,佛祖让孙悟空改过自新了,还和猪八戒、沙僧一起帮助孙悟空西天取经。孙悟空一路降魔无数,可最害怕唐僧的紧箍咒。唐僧有时也挺糊涂的,明知道自己的'徒弟有火眼金睛的神力,却偏说孙悟空打死的妖怪是好人,还宁愿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不相信自己最厉害,最顺从自己的徒弟,太固执了!就因为这样,还把孙悟空赶走过呢。可这并不怪他,他又不会火眼金睛,再加上他太善良了。为什么说猪八戒爱偷懒呢?有一次,孙悟空让他去探山。他一开始埋怨孙悟空,之后自己找了个地方睡觉去了,睡觉时害怕大家问起来这是什么山,什么洞,还想了一个办法应付大家问他探山的结果——胡编了一个答案说是“石头山”“石头洞”。幸好孙悟空跟去了,让他重新探了一次山。你说他是不是爱偷懒?最后,经过他们师徒四人的齐心努力和众天神的帮助,他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不愧被称为名著,我真佩服吴承恩,写得真好!这样的好书,值得大家一读!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 篇4

《西游记》这本书,讲了一个石猴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然后和猪八戒、沙憎一起保护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时候看《西游记》,只为孙悟空打妖怪而感到新奇,感到好玩。但如今我长大了,我从这本书中深刻地感知了一个道理——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功。

正如唐僧师徒四人一般,他们只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只有迈过了许许多多坎坷,只有顽强地推翻一道道障碍,才能到达西天,才能取到经,才能取到他们人生的.真经!

有一句歌词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如我学骑自行车时,我只有无数次跌倒再无数次爬起,经过了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尝到成功的甜蜜。

不仅我有着这样深刻的体会,许多的人也曾这样说过。如: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

说到这里,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