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悟空传》有感

2025/11/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悟空传》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悟空传》有感 篇1

《悟空传》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今何在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某些情节,通篇弥漫的是思考。另类的西游记,另类的玄幻经典。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若有一腔热血澎湃胸膛,不吐不快,只管放声呼嚎;若烈性炸药,束缚越紧越是要反抗,用惟一的绚烂涂抹不悔的斗争。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个沉睡的孙悟空。

作者今何在的笔下,孙悟空从乖乖保护师父取经的从良囚犯变成了以三生为赌约,以自由为赌注的不羁妖王。他富有野性,甚至暴虐,诸神灵对他来说不过是一棒子打死的龙套;他有极强的同情心,为了点头之交的仙女豁出去大闹天宫,由仙入妖;他有血有肉,紫色的丝巾是他死前惟一的执念,为了紫霞甚至以执念为体重生,花果山是他的故乡,面对生灵涂炭的花果山,他无声地举棍问天。潇洒,蛮横,痴情,悲剧英雄的无声呼嚎抓住了每个读者的`心。我们血液里都有这样的一个孙悟空。

天又如何,若天不仁,我以棍负千钧雷霆;地又如何,若地不公,我以拳碎万顷赤地;仙又如何,若仙不明,我杀他个丢盔弃甲,鼠窜千里;佛又如何,若佛不慈,我打碎你堂堂金身,破开那乌烟瘴气,还这世界,一个青天白日!孙悟空,生来为猿为猴,若是孙悟空,便不是仙佛!我就是我,为何磕头折腰,供那虚无缥缈,若天地改我命运,我以力改这天地!

我有力又如何,依旧被抹去记忆,忘了紫霞,;我有力有如何,天上一日,花果山已成死地,肩上的松鼠,东海的紫霞,已成追忆;我有力有如何,轮回三生,我可曾悟?落了个自己与自己斗得两败俱伤的下场;我有力又如何,赌局一开始,我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当猴子的日子,当妖王的日子,当打手的日子,谁来告诉我,三生醒来,我又是谁!

我!就是我!因为是我,便能开天辟地!因为是我,便能毁仙灭佛!因为是我,我,便是惟一的存在,存在的惟一!哈哈哈,悟了悟了,纵有天压我,有地欺我,有仙佛伤我辱我,因为我是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混成而先天地生,寂寥而周行不殆,强名为我!

读《悟空传》有感 篇2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堵佛,都烟消云散。

这,也许荒唐,但你知道更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吗?我说这是一只猴子说的你信吗?

猴子说的,这是多么可笑啊,但我觉得一点也不可笑,相反,我更多的,是赞叹,就冲着他那股不服从命运的.劲,我敬佩他。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这句话,是一只叫孙悟空的猴子说的。

孙悟空么?啊,我想起来了,西游记里的那个对吧,他他他,他不是还有一个叫唐僧的师傅吗?至今,我还犹记他喝空碗也能醉的表现,是啊,长夜漫漫,太清醒不会很难受么?

可八戒似乎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总喜欢一个人对着月亮傻笑,笑着,笑着,竟泣不成声了……。。

还有一个人,悟净,在孙悟空再闹天宫时,许多天将,冲上去与孙悟空相斗,纷纷踩在沙悟净的身上,血从沙悟净的嘴角流出来,他还把那个琉璃盏死死护在怀里,碎碎念道:“只剩最后一片了啊,五百年了啊…………”

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好,都是未来前的一瞬,这一瞬后你什么都没有,你曾有的只有你自己。你在这个世上永远地孤寂着,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站点。

怎样找到真正的站点呢?试着抬头挺胸些吧,尽量把这条路走到最精彩,那样,你人生的站点,会散发出阵阵光彩,让自己成为最闪耀的星星,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六年级:陈家悦

读《悟空传》有感 篇3

五百年前,花果山石缝里飞出一个盖世天才,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谁能知晓就是这样一只石猴,让世人从今往后一万年都记住他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只猴子因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他拜菩提祖师为师,得名孙悟空。师傅叫他学会了七十二番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随后他有前往龙宫借兵器——如意金箍棒,可变大变小,小则形如绣花针,大则可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上天入地的他自封称为“齐天大圣”,在那天宫偷吃蟠桃,搞砸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惹得众神仙不满。

玉帝下令捉拿妖猴,将其放在八卦炉内锻炼,七七四十九天方可开炉,谁成想那妖猴非但毫发无损,还阴差阳错的炼成了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搅得天庭天翻地覆,任何人都拿他没辙。

玉帝见状便请来了如来佛祖帮忙。如来就像是凡间万物生灵命运的掌控者,谁也逃不出他的五指!

那个崇尚自由,那个挥动金箍棒大闹天宫,那个要这天下再无他战不胜之物的孙悟空就这样被压在五行山下。就连轻狂傲气永不服输的齐天大圣都难逃如来对其命运的掌控!

五百年后,唐僧将他解救出来,为了报答恩情,他服从了观音的安排:护送唐三藏西天取经。被骗戴上了金箍,如不听话,唐僧就会念紧箍咒。

一路上他们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立地成佛。走在西游的路上,不知悟空是否忘了那个热血的自己,忘了他曾经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自由”。悟空一路奔波,降妖除魔,就是为了成佛。可是佛又是什么?

按照今何在的'解读,佛即空无,四大皆空。悟空所追求的是虚无,如来说他是欲望化出的实物,紫霞说他是失去了一切,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的人。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也混迹于市井之间,追求着虚无,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究竟应该去追求什么呢?很多人并没有答案。而就像本书的序言中所写的那样,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候,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答案每个人都走在西游的路上,尽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最后,愿每个人都记得他年少时的模样!

读《悟空传》有感 篇4

《悟空传》是今何在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该书讲述了悲情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悟空传》在情节上颠覆了《西游记》,但在精神上,完美地诠释了《西游记》。《悟空传》中,孙悟空追求自我,唐僧追求真理,八戒追求真爱,沙僧追求解脱,他们一路结伴西行,得到了他们追求的东西,而不是一纸经书。对于师徒四人来说,他们追求的东西才是真经。

孙悟空是《悟空传》中描写最多的人物形象,书中将孙悟空分解为两个形象,一个是迷茫的、只为赚取功德分而取经的孙悟空,另一个是个性张扬、备受妖怪推崇的齐天大圣。唐僧是一个非典型信徒,不烧香却拆庙,对佛教充满怀疑。他发现“信仰”不足以拯救自我,但又没有其他东西依赖,整个人充满了矛盾。

在《悟空传》中,所有神佛都是反面人物,代表了各种权威,他们不允许人类有其他想法,只能按照他们设定好的道路走向“信仰”,这条路以外的爱情、梦想都是需要打压的异端。

我曾经以为《悟空传》的主题是反抗,作者借助师徒四人的质询,表达了对权威力量的`反抗,而降妖只是反抗的形式。西行之路是一场悲剧,神仙们一边安排师徒四人去西天,一边安排下九九八十一难,想把他们整死。降妖路上,妖怪要么是跟悟空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比如牛魔王;要么是神仙的宠物或者坐骑。悟空想要挣够功德分,只能干掉自己的老战友。好不容易降服一个神仙的宠物,不好意思,人家回天庭了。所以整个西游就是一场阴谋,不论师徒四人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不服从安排,不向西走,整死你;向西走,路上还有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安排好的,还是要整死你。西行之路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

西游归来,师徒四人倒是成了佛,成佛以后呢?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没有感情、没有理想、没有欲望,当然放弃了这些以后,也就没有了痛苦。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你还剩些什么?思想的死亡才是一个人最终的消逝。

我原来以为反抗就是《悟空传》的唯一主题,可是我最近重读了这本书,在反抗这个主题之外,我有一些别的想法。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在讲反抗,反抗权威、反抗既定、反抗信仰,但它其实并不鼓励反抗,而是鼓励读者们选择,鼓励大家去追寻自我或者妥协现实。这其实也契合这本书的精神——不要迷信别人所说,相信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想,大闹天宫、反抗权威看似很美好,然而在西游或者说人生路上,可能求神拜佛才是人生常态。承认并接受这种无力感,带着它继续前进,需要不逊于大闹天宫的勇气。到如今,我已经不再觉得追求自我比妥协现实更优越,它们其实都只是一个选择。

最后,我想分享《悟空传》里最著名的一段话,希望这段话能给所有人带来继续前进的勇气。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