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篇1

我们大班自从开设了大润发超市后就吸引了许多幼儿,但我发现幼儿虽然喜欢到超市里玩,却越来越少的幼儿愿意到大润发当“服务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次游戏结束后“服务员”都要花上较长的时间来整理材料。所以玩了一会儿,“服务员”就跑到其他的区域去游戏了,自然超市力就没人了,有的幼儿就开始自己随便拿自己所要的'东西。

这时,教师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和教师一起游戏,教师对游戏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态度。如果教师能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当中,并能用热情的态度和幼儿一起充当服务员,幼儿游戏的兴趣一定会被带动起来。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材料,如材料坏掉了还可以与“服务员”一起修补。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跑到其他区域游戏了。

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本天大润发的情况进行重点评价,问问幼儿在大润发里碰到了哪些开心的事,大家是否应该感谢“服务员”。还要着重表扬在游戏中表现积极的“服务员”,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于那些没有当过“服务员”的幼儿就会产生好奇心,等下次活动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当“服务员”的行列中来了。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积极动员其他的幼儿一起帮忙收拾材料、整理材料。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篇2

在本次角色游戏研讨中,大家分别针对“如何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材料的提供”、“游戏规则的制定”等进行了梳理,从孩子的年龄段、发展水平、存在问题出发,老师们都动了很多脑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对中班圆圆老师介绍的“丰富情节”的方法,我觉得深有同感,对我们大班来说,有很多借鉴点。比如:游戏内容与主题活动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平时在组织游戏时,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在《春天的畅想》主题中,本班就增设了“旅行社”游戏区,把小游客们组织起来去春游。孩子们前期有跟着老师、家长一起出去春游过,对春游有经验,因此,他们会组织起来,一起吃吃、聊聊、逛逛等等,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幼儿作为小客人总是在买卖东西的游戏中,让他们也能够多一些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了。

但是,单单幼儿之间吃吃、聊聊久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又会转移,所以,我觉得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春游地点上进行增加,例如参观自然角,去观察观察自然角的动植物。拿一块桌布到自然角,大家还可以坐下来一起野餐,这样的感觉和在教室桌上野餐又是不同的感受,这样更加接近现实,孩子们更加愿意去。可以与相邻班级之间进行互动,小旅行社的游客们到隔壁班级与他们一起春游,不但去参观了别的班级的游戏,还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当然这也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两个班级之间非常近,孩子去了隔壁班级,老师还是能够关注到,效果比较好。

其实这个区域地增设,也正好可以应和圆圆老师所说的结合季节而游戏,当秋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改为“秋游”。当然,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时间久了,孩子兴趣不佳,我们还可以添加主题的游戏,结合一些节日,例如:儿童节的时候带着游客去观看小朋友们的才艺表演等。

另外,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我听了老师们的介绍后,我觉得本班可以做一些调整。游戏从小班开始玩上来,孩子们的经验是连贯性的,没有太大的规则上的改变。进入大班后,我们的游戏区也不时地添加,不论是临时的还是长久的,在规则的制定上,基本都是老师预设好的,在游戏介绍时,直接跟孩子说了,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我们老师就可以适当地退位,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在规则的制定上,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游戏区该有几个服务人员、分别该做些什么工作、应该怎么做等,孩子们是很有想法的,即使在刚刚开始实施时,孩子的规则制定并不是那么完善,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引导,这样教师就只是个给予建议的参与者,主体的还是孩子自己。

本班后来开设的“点心加工厂”,孩子们就完全是自己在做,人员分配也十分合理,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商量着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在讲评时提出,大家再想办法。

通过这次研讨之后,我结合本班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调整,效果还不错。都说大家的智慧是无穷大的,以后还会多多请教其他老师,多学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的游戏越来越精彩。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篇3

《公交车》是一节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常见交通工具,能用夸张有趣的方式画一辆公交车的课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公交车的内部结构作为一个了解的部分,要求学生画出公交车的细节,画出乘客的不同动态表情,用夸张有趣的方法画出生活气氛。

通常一年级学生画的公交车就是最简单的长方形加上轮子和车门。为了让学生了解公交车的内部结构,首先欣赏了艺术家李孝宣的国画作品《公交车》,作品对公交车的构造描绘细致入微,车头、驾驶室、车厢、车窗、车轮。包括公交车各个零件,螺丝、轮胎花纹、方向盘、牌照。作品用了透明的方式表现了拥挤的车厢,同学们分析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服饰和动态,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了解完汽车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我们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有的公交车是多层的,每一层站满乘客,有的是长长的公交车,有的乘客在看报纸,有的在聊天,有点在看风景,有些作品描绘的公交车在行驶中的街景,附近有高耸的大楼和走斑马线的行人。

有了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开拓了学生思维,请学生来讲讲,你想画什么样子的公交车呢?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然后请学生完成作业,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能够画出公交车的基本形态,也能画上乘客,但是人物的动态表情过于类似,不够生动。虽然在讲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了不同表情动作的人物,但是学生还不能在一节课这么短的时间内马上掌握。还学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一幅画的好坏需要构图,造型,色彩和灵活的排版。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篇4

组织小班角色游戏时,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有煤气灶、锅、铲、杯子、碗、盘子、衣服、梳子、电吹风、剪刀、衣架、洗衣机、热水器等。游戏前,我特地向孩子们提出要求:“要爱惜玩具,不争抢,玩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游戏还没开始,孩子们就乱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锯似的抢着锅子,娜娜说:“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说:“我是妈妈,我才能煮饭。”琛琛哭着跑过来:“老师,明明抢我的手机,不让我当爸爸。”明明争辩着:“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机。”琪琪和诗诗为抢电吹风也吵了起来……

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我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但结果是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却无法开展下去。问题正是出在我没有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小班幼儿模仿和从众心理强,看到同伴玩什么也要跟着玩什么,所以会出现争抢角色、争抢玩具的现象。可见只投放种类多样,但数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无法使游戏顺利开展的。有了前车之鉴,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我在每个“娃娃家”投放了两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头都有玩具了,争抢现象确实少了很多。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只见每个“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满了碗、盘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篮子、洗菜盆等。峰峰从菜篮里拿了一个萝卜,望着满桌子的东西不知道往哪儿放,最后干脆掀开锅盖把萝卜放在锅里;宁宁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锅里扔……又乱了套了。

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玩具减少了争执和冲突,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究其原因还是我对小班幼儿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游戏内容相对单纯,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响游戏的开展,而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操作上。

那么,如何科学地为小班的角色游戏投放玩具材料呢?经过几次尝试,我逐渐明白:同一主题的材料应多套,但种类数量不能过多,应根据阶段分层次投放玩具。游戏初期的玩具种类一般以四五种为宜,相同材料以两套为宜。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和孩子经验的丰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种类和数量,以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游戏内容。

幼儿园角色活动反思 篇5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