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孝道心得体会

2025/11/02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孝道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孝道心得体会 篇1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班一齐观看《中华孝道》这部影片,看后十分引人深思。

这部影片主要讲:由于妈妈早产,生下的孩子天生不会走路,妈妈就带着他奔波于大城市间为他治疗,还每一天陪他做康复训练,喂她吃药。

妈妈给他无私的爱,但妈妈却承受太多太多……经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病情最后有好转。从中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完美的理想务必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很多: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一家人相亲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关爱和班群众的温暖,我们更就应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的爱。

这部影片直到此刻还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孝道心得体会 篇2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班教室经常都会传出同学们诵读《千字文》的朗朗读书声。《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流传到今天,作为一本启蒙读物,它获得很高的评价。 这部经典4字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实的千字文,而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深厚。书中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一一道来。虽然这部经典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但是,今天我们读它仍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既增长知识,又明白道理。

《千字文》里有许多关于做学问的语句,对我有深深的启发。“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有关做学问的语句虽然不多,但是作者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千字文》还教我们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学会和别人相处。书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增强我对历史名人的解。这些都深深地吸引我。“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千世界,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广阔的天地形成于远古的混沌时代。 事物必有其起源,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运行在天空,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各循其规律,星辰遍布于广阔的天空。 万物均有其规律,逆规律而行只能导致失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秋天收割粮食冬天储存起来。 人生不管发生什么事,四季不会颠倒,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不如顺其自然,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而不是打乱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心态。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乐律中有六律六吕,配合十二个月来调节阴阳。 前半句告诉我们:积少成多,一点点的积累,平年变成闰年,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导致质的变化。后半句这说明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管一个人多强大都要有其他人配合。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遇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云气要升空、遇冷才形成雨,露水只要遇上寒夜便结为霜,事物的转变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因丽水为中国最著名沙金产地、昆仑山盛产美玉而有这两句。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因一件事而为众人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件事可以成一个人,也可以毁一个人;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因某件事而遮蔽我们的眼睛,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但更要全面,不要片面的下结论。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真李柰,菜重芥姜: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珍贵的明珠叫“夜光”;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菜和生姜。 巨阙最为锋利,夜光珠光辉无比,李子和柰子“和脾胃,补中焦”,芥菜和生姜开窍、解毒。 每个领域里都有最为人称道的,只是因为他们具备优良的品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实最珍贵的不是某一事物、某一人、某一团体,而是他们身上的品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现在我们班上坚持每天诵读半小时,要求孩子手口一致地点读,两周的时间过去,明显的效果出来。现在孩子诵读起来有板有眼,连没有教到的内容比老师还记得牢,我们班新来的刘嘉莹、张家辉等小朋友都能大胆大声地诵读《千字文》。看来,我们真的不可低估小朋友的学习能力,虽然他们平时有些俏皮,但学习的效应比我们大人还要强。现在我们诵读国学就好象有一种凝聚力,把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提得高涨起来。我们作为老师真的有一种自豪感!

孝道心得体会 篇3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没有。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会,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做,再说让人看见了多尴尬。其实,这些人想错了,万万全全想错了。孝心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它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现在,父母都还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顾,反而还需要父母花心思去关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气动了,你是否这时又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呢?或许还会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弃他们在马路上于不顾。其实呀,这些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他们是残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没有人性的,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良心,何谈什么孝心呢?

我们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让父母奔波劳碌;我们也不要为了家产,而让父母左右为难。我们现在都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向父母尽一分孝心呢?也许是一处毫宅,也许是一片转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尺尺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一万机的金钱,也许是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的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

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存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孝道心得体会 篇4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今天,这种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目前,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给老师取绰号,当众与老师顶嘴,甚至侮辱谩骂老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看了真让人痛心、担忧。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开展孝亲敬长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中小学生进行孝亲敬长的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学校教育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渗透孝亲敬长的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行动中表达自己的关爱。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布置"亲情"作业,象"祝福长辈生日"、"筹备温馨晚餐",在母亲节、老人节、教师节组织学生与家人、亲属、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送自制的小礼物等。在班级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举办孝亲敬老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孝亲敬长教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老师的导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孝亲敬长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思品教材中《家庭剧场》、《青春故事》,语文课本中《背影》、《我的母亲》等,教材中人物的言行为学生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会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3、舆论要大力宣传孝道。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孝亲敬长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可以开展以"孝亲敬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还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自己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孝亲敬长教育应加强家长工作,家庭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孝亲敬长的楷模。家长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耳濡目染,也会逐步养成孝亲敬长的好品德。

2、要从小事着手培养孩子孝亲敬长的行为习惯。如: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时,孩子就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安慰父母、接待客人等。要求孩子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利于孩子养成孝亲敬长的习惯。

3、家长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平时应经常到学校,与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