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去创造角,看谁创造角的方法多,有的同学用纸折角、有的同学用铅笔摆角,有的同学用展开了尺子的活动角,还有的同学用身体做动作创造角……我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之所以上的高效,我觉得还得益于声情并茂的课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如果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角并简单地说出来,之后就要抽象出角的图形,肯定会让学生对角产生片面的认识。而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把每个物体面上的角显示出来,本身留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再通过平移使学生脱离实物来观察一些开口方向、开口大小、边的长短各不相同的角,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形成对角的全面认识。
2、自主探索,理解新知
把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是传统教学常用的.手段。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教学重点并没有被突出。
教学媒体所具有的动画演示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变色显示,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根据动画的运动轨迹,学生在潜意识里保存了画角的步骤,为以后正式学习画角铺路搭桥。
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传统教学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费时又费力。利用动画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边不变的情况下,开口越大角越大。接着,利用平移一个角,使学生又体会到边长不等的情况下,仍旧通过开口大小判断角的大小。这样,利用视觉特效,学生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且还学会了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因此被突破。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目标一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二是会用尺子画角。
本节课,我利用猜图形的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猜出被遮住的图形分别是三角形和五角星,从而导出这两个图形的共同点都有角,进而导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图和例1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角的图形,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角的顶点是尖尖的,不尖不直不是角,然后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和折角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一。
之后,教学角的画法,在教学角的画法时,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时要先定顶点,然后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一个角,然后再在课件上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角的.画法,之后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画角。从而达成的教学目标二。
本节成功之处是能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通过折角,体验角的顶点尖尖的,两边直直的,通过演示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画出角后,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展示,另外就是学生画的时间过长,没有来得及全课小结下课铃就响了。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时间,为使学生们更好的交流,还要充分利用展台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而这节课也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但是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经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部分: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画一个普通角,在画角的过程中体会角的特征,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础。);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行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课件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较紧张。
(2)学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练习较少,不够扎实。
(3)对于活动角的利用还比较局限性,个别学生的活动角做的不够规范,没有提前整改。
一次备课、一节课、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丰实我的臂膀,让我的教学之路走的更长。
返回首页